3月23日消息,金石杂谈简单看了下卖方的观点,都不是很乐观。民生策略:科技股引领的“东升西落”叙事基本告一段落;海通策略:春季行情已是下半场,后续市场震荡波动或增多;中信策略直接快进到4月: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或出现新一轮主题交易性机会。
1)中信证券表示,年内还有两个关键时点:一是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带来的交易性机会,二是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后带来的配置性机会。
4月初将迎来外部风险的集中落地,科技主题有望迎来交易性机会。一是特朗普在就职后签署了《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指示联邦机构对贸易政策展开深入研究,并全面评估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相关结论将在4月1日发布。二是特朗普在3月4日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时,重申对等关税预计在2025年4月2日正式落地,且将首先研究“贸易顺差最大、关税率最高的国家”。
科技因弱宏观、强预期特性,在面临宏观环境的边际恶化时,容易出现提前调整,但最终受真实经济下修的影响反而最低。考虑到后续产业趋势确定性很高,科技板块依然是4月风险落地后,弱宏观和强产业逻辑下最适合的交易机会。
2)民生策略:科技股引领的“东升西落”叙事基本告一段落,中美股市都对经济数据给予更多的关注,全球议题已然转换。未来,对于国内而言短期库存周期的变化是实物消耗企稳的关键;但这并非实物资产故事的全部,在全球产业重建的过程中,海外制造业也开始扩张,这将会带来全球定价的实物资产更好的机遇。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中国对非美经济体出口的中游制造业将成为新一轮全球实物消耗的挂钩资产。
短期预期兑现交易后,全球将重新回到金融与科技国向下、制造国向上的中长期趋势中。我们推荐:第一,率先受益于国内投资活动恢复、全球制造业活动恢复的资本品(工程机械、钢铁、自动化设备等)以及上游(铜、铝、黄金以及部分小金属钴,锑,锗等)。第二,过去抑制因素逐步缓解、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且更为关注长效机制改革的顺周期消费板块(食品、乳制品、啤酒、彩妆、成衣制造、旅游等);第三,金融板块低估值资产(银行、保险)。
3)海通策略:①整体上看,外资在港股存量持股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南向资金的大举流入,南向在港股的边际定价权正逐步提升。②分行业看,近期南向资金在港股泛消费、红利板块上的定价权逐步增强,外资在港股科技、金融板块上拥有更大定价权。③春季行情已是下半场,后续市场震荡波动或增多,重视存在预期差的消费医药、地产板块,科技是中期维度主线。
4)兴证策略:3月中旬到4月上旬,市场将从此前小市值、高弹性板块的一枝独秀,逐渐步入一个更加均衡、各类风格胜率基本相当、没有特别明确主线的阶段。
而进入4月下半月,随着财报披露,市场也将迎来全年最基本面、最价值的时间之一,市场也将向绩优股、业绩确定性强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和缩圈。
5)前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经理丁鲁明表示,若无重要利好,每次反弹就是减持时机。上周为年内首次提示减仓并获市场大跌兑现,本左侧信号最终有幸成为了最高点减仓的精准信号;
特朗普衰退交易成为短期一致预期,但我们仍强调本次美国经济衰退在经济周期规律中的必然性,这并非特朗普政府主观导向的结果,重申美股重点回避不变。
主板择时观点:市场即将在下月开始披露关税加码后的3月经济数据,在没有LPR降息对冲下,基本面压力在市场上涨中成为重要阻力,继上周提示风险后本周重申A股适度控制仓位到中等,若无意外重要利好消息打破现有技术面趋势则本周反弹仍是减仓时机;
中小市值板块择时观点:同步于主板开启谨慎博弈策略,继上周提示风险后本周重申中等仓位,风格建议维持均衡;

6)广发策略刘晨明:随着风格裂口的弥合、TMT成交额占比的降低、伴随科技大厂产业推进,全年继续看好科技风格。建议逢低继续布局可能很快兑现订单和基本面的板块,同时预计未来大概率能够走出更多类似过去两年光模型一样的科技细分领域:CSP大厂及上游(AIDC、柴发、租赁)、推理应用的铲子(昇腾一体机、软件服务)、端侧(字节、小米)、军工电子等。
我们对统计24年低空第一波行情的上涨时间、空间进行了统计:核心公司多有1-2倍的涨幅,上涨时长在2-3个月。行情结束时核心公司都突破了百亿市值。
自两会后,深海科技至今仅交易了16天,部分小市值标的涨幅翻倍,多数公司涨幅还在30%以内,对比低空仍有空间。
“深海科技”并非像新能源车或低空经济这种以某一环节为中心的“链状”结构,其涉及的范围很广,且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此时可能更适合投资“卖铲子”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