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锂+磷酸铁锂,宁德时代开启动力电池模块化时代

汽车像素 2025-04-21 22:00:27

2025年4月21日,宁德时代超级科技日以“边界·觉醒”为主题,将动力电池的技术革新推向了一个新维度。在这场发布会上,三款产品——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共同构成了宁德时代的“六边形战士”产品阵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骁遥双核电池”:它既打破了单一化学体系的性能天花板,也重新定义了动力电池在智能汽车时代的角色。

传统动力电池的研发逻辑往往是“补短板”:在能量密度、快充、低温性能、安全、寿命等指标中寻求平衡。但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的颠覆性在于,它不再受限于单一化学体系的性能边界,而是通过“双核架构”将不同化学体系的电池进行组合,并根据用户需求灵活调配性能。

这个款电池的核心创新,是通过"双核架构"重构动力电池的安全与性能逻辑。其高压双核系统采用两个独立能量区,支持串联、并联或独立输出。当某区域故障时,BMS系统通过物理-电气双重隔离与拓扑重组技术,在毫秒内完成健康系统无感接管,重新定义高压安全标准;低压双核则通过类似DNA双螺旋的协同设计,确保转向、制动等关键功能毫秒级无感切换。

热安全系统首创"分区隔离+定向导流"机制,配合双路温控网络实现精准分区管理,如同智能化的"分区空调"。这种架构使动力电池从能量载体,升级为智能驾驶的能源中枢,为高阶自动驾驶提供毫秒级能源保障,并通过多重冗余设计构建复杂场景的安全缓冲空间。

双核电池的另一大突破,来自材料技术的颠覆。

宁德时代摒弃了传统石墨负极,转而采用“自生成负极技术”:通过精准调控金属元素在集流体上的沉积,形成致密且均匀的负极界面。这一技术使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

在技术细节上,宁德时代通过三大创新解决了金属负极的寿命与安全问题。

纳米级界面层使离子传导速度提升100倍,沉积粒径比行业水平扩大10倍,活性离子消耗速率降低90%;而高热稳定电解液体系,使电芯热稳定性提升80%,拓宽了热安全边界。

更重要的是,自生成负极技术具备极强的兼容性。当它与钠离子、磷酸铁锂、三元锂等不同体系组合时,能量密度可分别达到350Wh/L、680-780Wh/L、1000Wh/L以上——这意味着车企可以根据车型定位(经济型、长续航、高性能)自由选择技术组合,而无需在性能参数上妥协。

双核电池的真正价值,在于其“组合逻辑”的开放性。宁德时代通过“电电增程”技术,将不同化学体系的电池性能与用户场景深度绑定。

比如,钠离子与磷酸铁锂的组合,针对北方极寒地区,钠电池在-40℃下仍保持90%能量,配合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的长续航,使车辆在低温环境中综合续航突破700公里;第二代神行超充+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的组合,将轴距3米车型的续航从800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同时支持12C峰值快充(5分钟补能520公里),兼顾长途出行与紧急补能需求;三元锂、磷酸铁锂或双三元锂的组合,为越野车型提供1兆瓦级瞬时功率(即使电量剩余20%仍可输出600kW),并支持1500公里超长续航,解决性能与续航的矛盾。

这种“按需组合”的模式,本质上是对动力电池产业逻辑的重构——车企不再需要为不同车型开发独立电池包,用户也不必为单一性能短板牺牲体验。

宁德时代敢于提出“双核电池”概念的底气,来自两个核心能力:一是对钠离子、磷酸铁锂、三元锂等多种化学体系的深度掌控;二是基于1823万辆实车、3000多亿公里工况数据积累的工程经验。

当其他企业还在纠结“该押注哪种技术路线”时,宁德时代已经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思维——通过双核架构将不同体系的优势融合,并让电池成为可定制的“智能能源模块”。这场技术革命的终极目标,或许正如其发布会主题“边界·觉醒”所预示的:动力电池的形态与功能,本就不该被预设的边界所束缚。

0 阅读:108

汽车像素

简介:关注智能电动车时代的产业潮水、公司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