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战役,也称“临沂保卫战”,是1938年发生在临沂(今山东临沂市老城区)的一场重要中日战争。这场战役由李宗仁战略部署,张自忠、庞炳勋等人指挥,旨在抗击号称“大日本皇军中最优秀的‘刚军’板垣师团”。临沂之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取得了歼灭日寇2000余人的辉煌战绩,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虽然临沂大捷没有台儿庄大捷那么声名显赫,且鲜为人知。但实际上,临沂保卫战作战之艰苦、意义之重大,在抗战中举足轻重。
临沂地理位置图
战役背景临沂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齐鲁襟喉、徐淮锁钥”之称,临沂的得失关系到陇海、津浦两路的安危,是徐州东北的一个重要屏障。临沂位于台儿庄东北90公里处,若日军攻下临沂,则台儿庄不保;台儿庄不保,徐州则不保。所以守住临沂,对保卫徐州至关重要。1938年2月,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坂垣第五师团主力坂本支队及伪军刘桂堂部约两万人直扑临沂,企图策应矶谷师团进攻台儿庄。第5师团是日军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是日本编组最早的7个师团之一,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是有名的中国通,军官多是少壮派,有所谓“钢军”之称。“七七事变”后,先后参加了南口战役、太原会战等,是日军在华北方面的主力。当时在临沂的守备力量只是2000余人的保安团,根本无法抵挡来势汹汹的日军第5师团。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电令驻守在东海(今属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第3军团团长庞炳勋火速驰援。
庞炳勋像
战斗过程
庞炳勋部赶到临沂后,火速布防。但该军团人员未满编,名义为军团,实际只有一个师的兵力,约1万余人,且装备落后,每名战士背上还背着把大刀。日军投入了5个师团的力量,仗着装备和兵力的优势,轻松突破了外围防线,临沂形势万分火急。
李宗仁急令第59军张自忠部增援临沂的第3军。59军下辖2个师团,约2万余人,且装备远高于庞炳勋的第3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曾主动向驻津日军发起进攻。张自忠与庞炳勋曾经结怨,为了民族大义,张自忠摒弃前嫌。庞炳勋认为应该在临沂周边布防,而张自忠则认为,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进攻,以攻为守,击敌侧背。第五战区最后采纳了张自忠的方案。
张自忠像
3月14日凌晨,张自忠率军昼夜强行军赶到临沂,全军未作休整,暗渡沂水,向日寇“铁军”的精锐第5师团右侧背发起攻击,截断敌人后方联络线。日军始料未及,损失惨重,一夜之间,损失逾千。等日军缓过神,组织起阵地防线时,中国军队遭遇了顽强地抵抗。59军与日军展开了反复且激烈的阵地争夺战,贴身肉搏。战斗至17日,59军攻克夺取了日军阵地。同日庞炳勋的第3军逮准战机,配合张自忠的59军的正面进攻,猛袭日军侧背,张、庞两军从东南西三面夹击日军,歼灭日军第11联队第3大队大部。打死打伤日军2000余人,但59军自身也伤亡惨重,付出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营长伤亡三分一,连排长全体阵亡。
临沂之战中的中国军队
临沂之战中的日军装甲车
作为日军精锐且装备火炮、装甲车、飞机的板垣军团尽败与了中国装备落后,只有机枪、迫击炮和大刀,东拼西凑的杂牌军,一时间中外舆论欢呼沸腾,中国抗战军心受到极大颇受鼓舞。蒋介石得知临沂大胜,连夜致电李宗仁,传令嘉奖张、庞两军。
临沂大捷后的新闻报道
战役影响
临沂之战的胜利对于台儿庄战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挫败了日军由津浦路和临沂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临沂之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士气,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最后,临沂之战的胜利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临沂之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抵抗精神。张自忠作为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官之一,他的勇敢和智慧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和平来之不易的生活,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关注我,每日选取历史上今天发生的事件,分享给大家。
清溪滗潭
往期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结束
历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中国军队从越南凯旋归来结束对越自卫反击
历史上的今天:3月15日 沙俄战争失利爆发二月革命建立临时政府
历史上的今天:3月13日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