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太空竞赛中已落后,如今押注核轨道项目普京给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新任总裁巴卡诺夫布置了旧任务新要求作者:米哈伊尔・祖博夫

图中: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总裁德米特里・巴卡诺夫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从右至左)在克里姆林宫会面时的场景。评论该文章的人员:伊万・莫伊谢耶夫
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新任总裁德米特里・巴卡诺夫举行了首次工作会议。巴卡诺夫在被任命后,获得了一段时间来熟悉工作,然后才向总统做首次汇报。普京提醒说,应总统要求,前任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总裁鲍里索夫亲自为巴卡诺夫进行了 “培训”:“我知道您已经开始工作了,并且和尤里・伊万诺维奇保持着联系。我也请他在工作中平稳地帮助您熟悉业务,并将相关事务交接给您。” 弗拉基米尔・普京说道。巴卡诺夫向总统阐述了他对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近期目标的理解:“我认为首要任务之一,是根据您关于国家项目的全面性以及其所有要素相互关联性的指示,对国家项目进行调整完善。另外,根据米哈伊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米舒斯京)和德米特里・瓦连京诺维奇(曼图罗夫)的指示,我将解决太空商业化问题,并吸引私人投资者进入该领域。”巴卡诺夫说:“俄罗斯联邦的轨道卫星群组将按规定纳入国家项目,在此基础上,将提供主要的通信、地球遥感和导航服务。此外,发射计划 —— 我们所有系列的火箭、航天发射场的发展、科学太空探索、载人航天以及核太空计划,也都包含在内。”在这次克里姆林宫的谈话结束几小时后,发生了一件太空领域的事件,这一事件直观地展示了我们在太空商业化方面落后于美国的现状。由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拥有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将载有太空游客的 “龙” 飞船(Crew Dragon)送入了轨道。此次飞行的主要赞助商是来自马耳他的中国商人和探险家王征。机组人员还包括:挪威导演扬尼克・米克尔森、澳大利亚探险家埃里克・菲利普斯以及德国首位女宇航员拉贝亚・罗格。他们都是首次进入太空。这次探险将持续三到五天。这次飞行除了展示美国在商业领域的优势外,还体现了技术实力:机组人员将沿着极地轨道飞越地球的两极。而俄罗斯计划在本世纪第三个十年才实现这样的载人轨道飞行。关于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的新计划,以及我们何时能赶上在近地空间探索方面的领先者,《自由媒体》采访了太空政策研究所的学术负责人伊万・莫伊谢耶夫:《自由媒体》(以下简称 “媒”):伊万・米哈伊洛维奇,从巴卡诺夫对普京所说的内容来看,核太空计划听起来最具成效。这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伊万・莫伊谢耶夫(以下简称 “伊”):听起来确实很有成效,但实际上这并非什么新事物。这是一段相当久远的历史了。苏联时期曾有过用于太空的核反应堆 “托帕兹”。(1987 年 2 月 2 日,第一台功率为 6.6 千瓦的装置作为 “宇宙 - 1818” 侦察卫星的一部分被送入轨道。——《自由媒体》注)这些是观测卫星,但后来它们开始坠落。一颗带有反应堆的卫星坠落在了加拿大,另一颗坠入了太平洋,之后这个项目就被取消了。2008 年,当时的总统梅德韦杰夫会见了我们的太空核专家阿纳托利・科罗捷耶夫(凯尔迪什研究所所长。——《自由媒体》注)。科罗捷耶夫表示,可以制造出多千瓦功率的轨道反应堆。梅德韦杰夫询问这需要多少费用,当听到费用数额很小时,总统说:那就做吧,会拨款的。按照最初的计划,搭载这种反应堆的卫星本应在 2018 年发射,但由于各种原因,它最终未能发射。后来,这个反应堆被改造用于 “宙斯” 项目(用于在轨道上运输货物的核动力拖船。——《自由媒体》注),并移交给了 “阿森纳” 设计局,该设计局在上世纪曾制造过太空反应堆。但他们未能成功完成任务,最终在 2024 年宣布取消这个项目。而现在,又决定以某种形式重启核计划。媒:为什么我们以前带有反应堆的卫星会坠落呢?伊:反应堆是一种需要日常维护以及定期专业维修或翻新的设备。原本设想带有核装置的卫星的优势在于,与那些油箱燃料会耗尽的设备不同,它可以运行很长时间。但如果没有维护,反应堆就会出现故障,这在苏联太空时代末期就已经得到了证明。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把反应堆安装在通信卫星上,然后将其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该轨道位于 35786 千米的高度,卫星在该轨道上相对于其下方地球表面的 “静止点” 是静止的。——《自由媒体》注。这能确保稳定的通信)。过一段时间后,为了对反应堆进行预防性维护,需要将这颗卫星带回地球。然后对这颗卫星进行现代化改造以便再次发射,或者将反应堆转移到另一颗卫星上,然后重新发射。尽管反应堆本身看似成本较低,但进行这一系列操作的总体成本非常高,以至于普通卫星的成本反而更低。至少在 2024 年取消该项目时,大家是这么认为的。但我不排除现在,也就是一年之后,出现了某种新的解决方案。或者仅仅是因为,太空核反应堆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媒:当我们的反应堆坠落在加拿大时,造成了怎样的生态破坏呢?伊:经济损失非常巨大,因为苏联为此不得不支付巨额罚款。至于生态方面,加拿大地域广阔,卫星和反应堆坠落在了无人居住的地区,并解体成了碎片。没有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但罚款还是得交。媒:我们来谈谈太空发射的商业部分。马斯克在运送游客,现在还能沿着极地轨道运送。那我们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呢?伊:我们发射超小型商业卫星,重量约 1 千克左右,而且发射的数量也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程度。中国和美国也提供同样的服务,并且排队等待我们发射卫星的队伍也不算长。媒:我们能在太空领域赶上美国吗?伊:我用数字来回答。美国太空项目的规模比我们的项目大十倍甚至更多。从资金投入来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去年投入了 250 亿美元,而俄罗斯投入了 30 亿美元。再加上马斯克,他的投入比俄罗斯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总和还要多好几倍。从发射次数来看,我们落后的幅度稍小一些,但仍然是数倍的差距。2014 年,我们进行了 17 次太空发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了 100 多次发射,再加上埃隆・马斯克进行的发射。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做出很多改变。媒: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的新总裁向总统提到了新的发射计划。我们计划增加发射次数吗?伊: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但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每年的发射次数稳定减少两次。2022 年进行了 21 次发射,2023 年进行了 19 次发射,2024 年进行了 17 次发射。目前还没有任何信息表明我们具备从技术和资金方面增加发射次数的能力。媒:我们能采取什么措施来停止这种落后的局面呢?伊:其中一个可能性是吸引企业进入该领域。从美国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有效果的。需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和金融环境,以便私营公司在太空领域展现出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