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2岁退休金7200,亲家母天天喊我过去吃饭,一场疾病才知她的好

朵朵看事 2025-04-21 14:35:39
频繁的邀约

暮春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林淑芬家的阳台,绿萝的藤蔓顺着铁艺栏杆蜿蜒生长,在木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阴影。林淑芬戴着老花镜,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仔细核对这个月的退休金到账信息 ——7200 元,一分不差。她满意地合上手机,起身去厨房泡了杯茉莉花茶,茶香袅袅升起,萦绕在鼻尖。

退休后的日子平淡又规律,每天清晨去公园打太极,上午买菜做饭、收拾屋子,下午看看书、追追剧,偶尔和老同事通个电话。这样的生活,林淑芬已经过了三年,她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在,也习惯了独来独往。

然而,这份平静在三个月前被打破了。那天,林淑芬正在厨房里切菜,手机突然响起。是亲家母周玉兰打来的。“淑芬啊,晚上来家里吃饭吧,我包了三鲜馅的饺子,就等你来了。” 周玉兰的声音热情洋溢,带着几分讨好。

林淑芬握着菜刀的手顿了顿,“不用了,我自己做了饭。” 她语气冷淡,心里却泛起疑惑。自从女儿陈芳结婚后,虽然两家人住得不远,但平日里来往并不多,怎么突然频繁邀请她吃饭?

可周玉兰似乎并不在意她的拒绝,“哎呀,你一个人能做多少菜?来家里热闹热闹,孩子们也想你。”

盛情难却,林淑芬只好答应下来。傍晚,她特意买了些水果带去。周玉兰家住在老小区的四楼,楼道里的声控灯忽明忽暗,爬上楼梯时,林淑芬听见了厨房里传来的炒菜声和阵阵欢声笑语。

一进门,热气裹挟着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餐桌上摆满了菜肴,除了三鲜饺子,还有红烧排骨、清炒时蔬和酸辣土豆丝。周玉兰系着碎花围裙,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快坐快坐,就等你了。”

饭桌上,女婿李勇不停地给她夹菜,女儿陈芳叽叽喳喳地说着工作上的趣事,周玉兰则时不时叮嘱她多吃点。可林淑芬总觉得有些不自在,她注意到周玉兰的目光偶尔会在她的衣服、包包上停留,心里不由得犯嘀咕:“该不会是看上我这点退休金了?”

从那以后,周玉兰的邀约愈发频繁,几乎隔三岔五就会打电话来。有时是说炖了老母鸡,有时是包了粽子,理由五花八门。林淑芬虽然每次都推脱,但架不住对方的热情,去的次数也渐渐多了起来。

这天,林淑芬刚走进周玉兰家,就听见她在厨房里和邻居聊天。“我家淑芬可是退休教师,退休金高着呢,人又讲究......” 林淑芬脚步一顿,心里的怀疑更重了。她转身悄悄退了出去,站在楼梯口,等了好一会儿才重新敲门。

饭桌上,周玉兰又开始聊起退休金的话题。“淑芬啊,现在的理财产品可多了,你有没有研究研究?” 林淑芬抿了口汤,含糊地应了一声,心里却在盘算着,下次说什么理由才能推掉邀约。

回家的路上,晚风轻拂,林淑芬却觉得心里堵得慌。她想起自己年轻时,为了供女儿读书,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熬到退休,有了稳定的收入,难道现在还要被人算计?不行,得和女儿说说,让她劝劝周玉兰,别再这么频繁地邀请了。

可当她把想法告诉陈芳时,女儿却不以为然,“妈,我婆婆就是热情,您别多想。她总说一个人吃饭太冷清,想让您多去热闹热闹。”

林淑芬叹了口气,没有再争辩。她知道,女儿和女婿感情好,自然希望两家人和睦相处。但她心里的防备却始终没有放下,每次去周玉兰家吃饭,都像是一场 “应酬”,表面上客客气气,内心却充满警惕。

日子一天天过去,周玉兰依旧热情地邀请,林淑芬也依旧带着疑虑赴约。两人之间,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谁也没有戳破。直到那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彻底改变了一切......

猜疑加深

七月的蝉鸣声在窗外此起彼伏,林淑芬坐在空调房里,百无聊赖地翻着电视遥控器。茶几上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亮起的瞬间,她瞥见 “亲家母” 三个字,眉头不由得皱了皱。果不其然,又是周玉兰邀请她去家里吃饭,这次说是做了她最爱的糖醋鱼。

“我肠胃不舒服,吃不了油腻的。” 林淑芬捏着遥控器,语气比往常更冷淡。她已经连续推掉了三次邀约,可周玉兰就像没察觉到她的抗拒,依旧坚持不懈。

“哎哟,我特意买的活鱼,炖得可软烂了,好消化!” 周玉兰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不容拒绝的热络,“再说了,小芳和小勇都念叨着你,就来一趟吧?”

林淑芬握着遥控器的手紧了紧,女儿和女婿确实孝顺,可这份热情背后,总让她觉得藏着别的心思。想起上次饭桌上周玉兰打听理财产品的事,她心里就一阵膈应。但推脱的话到了嘴边,最终还是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那好吧。”

傍晚,林淑芬踏进周玉兰家时,屋里飘着浓郁的糖醋香味。餐桌上除了色泽红亮的糖醋鱼,还有蒜蓉粉丝蒸扇贝、凉拌秋葵,显然都是精心准备的。周玉兰系着新换的粉色围裙,正往汤碗里撒葱花,见她来了,立刻放下汤勺迎上来:“快坐快坐,就等你动筷子了!”

吃饭时,女婿李勇照旧殷勤地给她夹菜,女儿陈芳说起公司新来了个实习生,闹了不少笑话。林淑芬嘴角挂着敷衍的笑意,目光却时不时落在周玉兰身上。她注意到,周玉兰给自己盛汤时,目光在她手腕的玉镯上多停留了几秒 —— 那是她退休时,用第一个月退休金买的。

“淑芬啊,” 周玉兰突然放下筷子,抹了抹嘴角,“我听说现在好多人都在搞投资,说是比存银行利息高多了。你在学校管了那么多年财务,肯定比我懂,有没有什么靠谱的门路?”

林淑芬夹菜的手微微一顿,碗里的糖醋鱼突然变得没了滋味。她想起前几天在小区门口,看见周玉兰和几个老太太凑在一起聊天,自己走近时,她们的声音戛然而止,还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此刻再听这话,疑心更重了。

“我不懂那些,就图个安稳,钱都存银行了。” 林淑芬简短地回了一句,低头扒拉着米饭。

周玉兰似乎没察觉到她的冷淡,还在絮叨:“也是,现在骗子多。不过你要是有兴趣,我认识个理财顾问,特别专业……”

“妈,您尝尝这个扇贝!” 女儿陈芳察觉到气氛不对,赶紧夹了个扇贝放进林淑芬碗里,笑着打圆场,“妈,我婆婆最近学了好多新菜,说是要开个家庭小食堂呢!”

林淑芬勉强笑了笑,却食不知味。饭后,周玉兰留她看电视聊天,她以家里的花该浇水了为由,匆匆告辞。临走时,瞥见茶几上放着一本翻开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一些数字,她下意识扫了一眼,赫然看见 “林淑芬退休金” 几个字,心跳陡然加快。

回家的路上,林淑芬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周玉兰打听投资、笔记本上的记录,还有那些频繁的邀约,怎么看都不像是单纯的热情。她摸出手机,给老同事王姐发消息:“你说,亲家母总惦记着你的退休金,是不是图谋不轨?”

王姐很快回复:“防人之心不可无!我有个亲戚,就是被亲家骗去投资,结果血本无归……” 这条消息让林淑芬心里的警钟敲得更响了。

从那以后,林淑芬对周玉兰的邀约越发抵触。哪怕女儿打电话撒娇,她也找各种借口推脱。有次周玉兰直接找上门,手里提着一篮新鲜的水蜜桃,说是特意去果园摘的。林淑芬站在门口,没有请她进屋的意思,只冷淡地说:“我最近要去外地看老姐妹,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周玉兰脸上的笑容僵了僵,把水蜜桃塞给她,“那你注意身体,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转身离开时,背影显得有些落寞。

林淑芬关上门,把水蜜桃放在玄关,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自己或许有些过分,可一想到那些可疑的细节,警惕心就怎么也松不下来。却不知,在她满心防备的同时,一场意外正悄然逼近,即将彻底颠覆她所有的猜测……

突发疾病

入秋的深夜,凉意渗进窗缝。林淑芬躺在床上,突然感觉一阵剧烈的腹痛袭来,像有无数根钢针在绞动肠胃。她蜷缩起身子,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想伸手拿床头柜上的手机,却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意识渐渐模糊前,她凭着最后一丝力气摸到手机,颤抖着按下了女儿的号码。

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寂静的夜空,林淑芬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肠胃炎,需要住院治疗。当女儿陈芳和女婿李勇匆匆赶到时,林淑芬已经输上了液,脸色苍白如纸。

“妈,您怎么不早点说不舒服!” 陈芳握着母亲的手,眼眶泛红。

李勇也满脸焦急:“医生说要禁食,得好好调养。妈,您别担心,一切有我们呢。”

然而,两人工作都忙得脱不开身。陈芳所在的公司正在赶一个重要项目,连续加班了半个月;李勇最近负责的工程到了关键阶段,每天都要在工地待到很晚。看着女儿女婿为难的神情,林淑芬虚弱地摆了摆手:“我没事,你们忙你们的,我一个人能行。”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轻轻推开,周玉兰提着保温桶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她的头发有些凌乱,额头上还挂着汗珠,显然是接到消息后马不停蹄赶来的。“淑芬,怎么样了?” 她快步走到病床前,目光里满是担忧。

陈芳像是看到救星,赶紧说:“妈,您来得正好。我和小勇实在走不开,您能帮忙照顾我妈几天吗?”

周玉兰毫不犹豫地点头:“说什么话!这是我该做的。你们放心去忙,这里有我呢。”

从那天起,周玉兰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医院。每天清晨,她天不亮就起床,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食材,熬好清淡的粥,变着花样做营养又好消化的流食。林淑芬禁食期间,她就坐在床边,用棉签沾着水润润她干裂的嘴唇,轻声和她聊天解闷。

有一次,林淑芬半夜发起高烧,周玉兰急得团团转,一边用温水给她擦身降温,一边不停地呼唤她的名字。守到后半夜,见她烧退了,才松了口气,趴在床边眯了一会儿。第二天早上,林淑芬醒来,看见周玉兰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正小心翼翼地给她量体温。

住院的日子里,林淑芬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看着周玉兰忙前忙后,一会儿给她按摩僵硬的肩膀,一会儿帮忙清理呕吐物,没有一句怨言。想起之前自己对她的猜疑和防备,愧疚感涌上心头。

一天中午,周玉兰端来一碗南瓜小米粥,坐在床边一勺一勺地喂她。林淑芬盯着碗里金黄的粥,轻声问道:“你…… 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周玉兰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温柔:“咱们是一家人啊!你平时一个人住,我就想着喊你来吃饭热闹热闹。你是小芳的妈,就是我的亲姐妹,照顾你不是应该的吗?”

林淑芬的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别过头去,不敢看周玉兰的眼睛,生怕被看穿内心的感动和愧疚。原来,那些她以为别有用心的邀约,不过是一份想要亲近的心意;那些被她曲解的话语,藏着的都是关心。

随着身体渐渐好转,林淑芬对周玉兰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开始主动和周玉兰聊天,聊年轻时的趣事,聊女儿小时候的糗事。两人的关系,在这场病痛中悄然破冰。

出院那天,周玉兰早早地来到医院,帮她收拾东西,还特意熬了鸡汤补身子。阳光透过病房的窗户洒进来,照在周玉兰忙碌的身影上,林淑芬看着她,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自己再也不会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这份亲情了……

真情流露

出院后的第三天清晨,林淑芬站在镜子前精心打扮。她特意换上了那件周玉兰夸过的藕荷色针织衫,将头发仔细梳成发髻,又抹了点女儿送的珍珠霜,整个人显得精神矍铄。昨晚临睡前,她给周玉兰发了条消息:“明天早上去你家帮忙包饺子,等我。”

推开周玉兰家的门,熟悉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厨房里,周玉兰正踮着脚从吊柜里取擀面杖,听见动静,她转身露出惊喜的笑容:“哎哟,怎么还真来了?快歇着,这点活儿我自己能干。”

“哪能让你一个人忙乎。” 林淑芬快步上前,自然地接过擀面杖,“我昨天特意去菜市场买了新鲜的韭菜和五花肉,咱们包韭菜猪肉馅的。” 说着,她从手提袋里掏出食材,动作麻利地系上围裙。阳光透过厨房的玻璃,在两人身上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她们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像是多年的老友。

案板上,林淑芬的刀工依旧利落,韭菜被切成均匀的小段,发出清脆的声响。周玉兰调馅时,她忍不住凑过去:“你上次调的三鲜馅,虾仁放得真讲究,这次教教我呗?” 周玉兰笑得眼角弯弯,手把手教她如何把控虾仁的大小和调料的比例,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饺子下锅时,周玉兰忽然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她之前在饭桌上瞥见的那本笔记本,密密麻麻的记录下了林淑芬的饮食习惯、忌口,甚至还有她随口提过的喜欢的菜谱。“上次看你总说一个人吃饭没滋味,我就想着把你爱吃的记下来,变着花样做给你吃。” 周玉兰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怕你嫌我多管闲事,一直没敢拿给你看。”

林淑芬的喉咙突然哽住了。她轻轻抚摸着笔记本上的字迹,那些曾被她误解的 “算计”,此刻化作滚烫的歉意和感动,在胸腔里翻涌。她伸手握住周玉兰的手,声音有些发颤:“玉兰,以前是我小心眼,总把人往坏处想……”

“说什么呢!” 周玉兰打断她的话,反握住她的手,“咱们都是当妈的,就盼着孩子们好。我知道你一个人生活惯了,想多亲近亲近,又怕你不自在。” 她顿了顿,眼眶微微泛红,“那天在医院,看你难受的样子,我这心揪得慌,就想着,以后咱们就是亲姐妹,有什么事都别自己扛着。”

厨房里,水开的蒸汽模糊了两人的视线。林淑芬赶紧转头去捞饺子,却被周玉兰眼疾手快地拦住:“我来我来,你刚出院,别累着!” 两人推搡间,林淑芬突然想起年轻时和闺蜜抢着做饭的场景,一种久违的亲昵感涌上心头。

中午,女婿李勇和女儿陈芳也抽空回来吃饭。餐桌上,饺子一个个饱满圆润,蘸着特制的醋汁,咬一口汤汁四溢。陈芳看看母亲,又看看婆婆,笑着说:“妈,您俩这是要把以前错过的饭都补回来啊?”

“那可不!” 周玉兰夹了个饺子放进林淑芬碗里,“以后咱们天天搭伙吃饭,你妈负责教我做西餐,我教她腌酸菜,咱们也搞个‘中西合璧’!” 众人哄笑起来,笑声透过窗户,飘向楼下的小花园。

饭后,林淑芬主动收拾碗筷。她边洗碗边对正在擦桌子的周玉兰说:“我寻思着,周末咱们去郊区的农家院玩吧?听说那里的水库鱼特别鲜,还能摘果子。” 周玉兰眼睛一亮:“好啊!叫上孩子们,咱们来个家庭一日游!”

从那天起,两家人的往来愈发频繁。林淑芬不再是那个带着防备的客人,她会在周玉兰家的阳台上种上绿萝,给厨房的调料罐贴上标签;周玉兰也常来她家里,两人一起研究养生食谱,坐在沙发上追同一部电视剧。有时女儿女婿加班,她们就一起去跳广场舞,互相拍照录像,分享到家庭群里。

深秋的一个傍晚,林淑芬和周玉兰坐在小区的长椅上晒太阳。夕阳的余晖洒在她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淑芬,你说咱们俩,是不是比亲姐妹还亲?” 周玉兰靠在她肩上,轻声说道。林淑芬望着远处嬉笑打闹的孩子,嘴角扬起幸福的弧度:“是啊,以后咱们就这么一直互相照应着,做一辈子的好姐妹。”

晚风轻拂,带着桂花的香气。长椅上,两个身影依偎在一起,诉说着生活的琐碎与美好。那些曾经的猜疑与误解,早已化作岁月里最温暖的注脚,见证着这份迟来却珍贵的亲情。

0 阅读:1

朵朵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