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西亚打得如此热闹时,中国正在由七雄并立变为秦国一家独大。秦王嬴政(公元前259年一公元前210年)在公元前221年扫平六国,一统天下,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式的秦帝国。可惜秦国一味横暴,来不及收拢天下人心,加之秦二世昏庸,因此在统一18年后,就被不堪压迫的民众与六国贵族残余势力推翻了。
秦国灭亡后,反秦势力恢复了分封制,把中国又分成十几个国家,推楚国的王室子弟熊心为“义帝”,但熊心只是个傀儡帝王,实际掌握大权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而项羽真正能管理的也只是西楚这块地盘,其他十多个诸侯国都是各行其是。天下很快又爆发了大混战。经过数年激战,汉王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击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登基称帝,建立了西汉王朝。
到这会儿,中国人并不了解西边的世界到底是咋回事。很多人觉得,中国这一块儿就是世界中心,周边都是些落后的部族。但“中心”也有被打败的时候。经过几百年的战乱,中国内部损耗很大。北边的游牧部族匈奴,从战国时就经常入侵中原。秦始皇之所以耗费无穷人力修筑万里长城,目的就是想把匈奴挡住,免得其祸害中原。一统天下后的汉高祖刘邦,也在匈奴那儿吃了败仗,被匈奴单于冒顿包围在白登山,最后靠贿赂才解围逃走。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孙子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等,面对匈奴,也只能妥协,送钱送女,用以避免边境爆发大规模战争。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国国力大为提升,人口增多了,库房里的钱粮多得用不完。这时候的皇帝是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他可不能容忍匈奴这样猖狂,于是从公元前133年起他发动了全面反击,不仅要保卫边境,还要深入匈奴的根据地,摧毁这个强敌。
依靠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名将,汉朝军队数次大破匈奴。虽然也吃了不少败仗,伤亡不少兵马,但这么一拳一脚打下去,还是匈奴先招架不住了,只得向汉朝求和,甚至接受汉朝册封。当然,此后数百年,汉匈两国还是冲突不断,但汉朝从此不必如过去那样战战兢兢、龟缩不出了。这一战,终究是汉朝赢了,打出了大国的威风,奠定了大国的地位。
就在与匈奴开打的同时,汉武帝还启动了另一个意义重大的项目--出使西域。
原来,汉武帝听说西北过去有个强国叫大月氏,后来被匈奴击败,往西逃亡。汉武帝突发奇想:要是我能联合大月氏,对匈奴东西夹击,那么岂不是胜算大增吗?他就招募人才出使大月氏。可是,那会儿中国对长城之外的情况一无所知,到底大月氏在哪里,离大汉有多远,谁知道啊?
结果偏偏来了这么一位张骞(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公元前140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开始了出使大月氏的征途,半途就被匈奴抓住。张骞在匈奴待了10余年,娶妻生子,匈奴人都觉得这傻女婿该听话了吧?谁知张骞趁着匈奴人放松警惕的时机,竟然抛妻别子,又带着几个部下继续往西挺进。
走过万水千山,经历千难万险,他们到达了大宛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又从大宛国到了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大夏(巴克特里亚,在今阿富汗),终于找到了大月氏国。然而此时的大月氏国已经征服了大夏,他们实在懒得再回到东边去跟匈奴死掐了。张骞待了一年,也没法说服卡月氏王改变心意,只得怏怏而归。返回途中他又被匈奴人抓住关了一年多,后来趁匈奴内乱才逃回汉朝。此时已是公元前126年,去时100多人的团队,如今只有两人返回。
虽然张骞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夹击”的战略任务,然而他开辟了另一片新的天地。中国人第一次了解到,原来西边竟还有如此多的邦国,世界居然如此广阔。
这时候,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已经取得了一定优势。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使团多达300人,带着上万头牛羊和无数金帛货物,分别到达乌孙(在新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此后,汉朝使者还到达安息(帕提亚帝国)、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之间)、条支(塞琉古)等地,各国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并与汉朝进行贸易。
张骞此举凿通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通道。从此,中国与西方世界都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丝绸之路”也因此开通,张骞功业光耀千秋。
这之后,汉朝开始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力,比如把公主嫁给西域大国乌孙王。公元前104年和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领大军征讨大宛国,付出惨重代价后,逼得大宛的贵族杀死了亲匈仇汉的国王,向汉朝投降。这事儿表面上是为了抢大宛国的宝马,死这么多人似乎得不偿失。其实,大家是在探索一个严肃的问题:西域国家到底该听汉朝的,还是该听匈奴的?汉武帝付出了惨重代价,赢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从此西域开始一步一步地成为汉朝的势力范围。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府,驻扎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正式开始了对新疆、中亚地区的管理。
至于匈奴呢,他们在汉朝的接连打击下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郅支单于打不过汉朝,一路往西迁徙到中亚,征服了大宛国、乌孙、康居等国。正在逍遥着呢,汉朝大将陈汤说了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然后就带着一众盟友冲过去,还是把郅支单于给砍了(公元前36年)。
此后,西汉经历了王莽篡汉(9年),天下大乱。等到汉朝皇室的远支刘秀重新统一中国(36年),重新建立汉政权(史称东汉)之后,因为战乱导致国力下降,又有一部分匈奴贵族不安分起来跟汉朝为敌。可等汉朝稍微恢复一点元气后,他们就只有挨揍的资格了。
公元2世纪,反汉的匈奴部族一路朝西败逃,经过200年的辗转,逃到了东欧。他们沿途征服了不少当地民众,混合成一个强悍的部族--匈人。在匈人的冲击下,东欧的哥特等日耳曼人纷纷西迁进入罗马帝国境内,这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最后在5世纪晚期推倒了西罗马帝国,并在欧洲诞生了许多日耳曼人王国。
降服匈奴之后,汉朝成为真正的东亚之主,周边各族,如乌孙、鲜卑、乌桓等,虽然有时也会侵扰人袭,但整体来说不再构成致命威胁,他们更多的时候会臣服于汉朝。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导致东汉王朝在220年灭亡,中国分裂成魏蜀吴三国。就是在这分裂的几十年里,中国依然能对周边部族保持威慑。就连大月氏人,在中亚建立了强大的国家贵霜帝国,也要向三国中的曹魏政权朝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