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身起点低,不愿意降低自己道德底线的人,会很难成功?

烟波即将三 2025-03-17 14:16:38

最近,李嘉诚贩卖港口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更是引来官方亲自下场评论。

针对这件事,互联网分成了两拨人,一拨人站在官方的角度,认为李嘉诚这样做确实欠妥。

另一拨人,站在的是商人的角度,认为卖港口这件事是一个商业行为,在商言商。

交易的“双面性”与舆论分化李嘉诚以228亿美元出售43个港口给美国贝莱德财团,表面看是一次精明的商业决策:巴拿马港口贡献利润不足1%,而24倍市盈率的高价套现优化了长和的负债结构,股价因此暴涨22%135。但官方批评指出,此举将巴拿马运河的“咽喉要道”拱手让与美国,可能威胁中国航运安全——2023年中国6400万吨货物经此通行,占运河总运量的22.7%26。争议的本质是商业逻辑与地缘政治的冲突。支持者认为商人“在商言商”,规避特朗普关税战风险是理性选择4;反对者则强调,当资本巨头的利益与国家安全冲突时,“唯利是图”即是对公共责任的背叛。

就算这个港口不卖给美国,哪能卖给谁,这起生意就像当年世纪大盗张子强绑架李泽钜,全程都经过精心策划,生意不做就撕票。

而且李嘉诚的发家史常被解读为“低道德优势”的胜利:从塑料花厂到地产大亨,其资本积累伴随争议(如囤地、垄断)。此次交易更被质疑“与美合作换取政治庇护”,折射出财富阶层在跨国资本游戏中的游刃有余。

针对这件事暂且按下不表,回顾李嘉诚一类人的发家史,好多人看完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难怪我发不了财,原来我是个好人。

寒门困境:“好人陷阱”

反观寒门子弟,若拒绝灰色手段,往往连入场资格都难以获得——这种双重标准,恰是阶层固化最尖锐的体现。

伴随阶层的固化,牛马想要上升的渠道少之又少,大部分人的选择只有打工,但是靠打工,能创造出发家致富的奇迹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说,聪明人心里都明白,就算你兢兢业业的打工,伴随着升职涨薪,工资的增长,涨多少都是可以预见的。

回到这个问题:出身低!出身低代表你从小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而那些出身好的,要么是早期家里创业,或者父母一方在体制内上班,父母其中一方能够给予孩子很好的升学就业指导。

当你辛辛苦苦靠自己从村里来到了大城市上大学,上完大学后,开始急匆匆的步入社会。

刚开始都认为,或者接受的教育告诉你,好好干,就一定能够买上房买上车。

然后工作几年之后,心里会有点想要创业的念头,这时候家里就会催你早点结婚。

结完婚后生孩子,面对催婚,再看看父母的白头,于是,一咬牙选择了车贷房贷,被压得喘不过来气。

家境好的孩子,父母从事的职业,工作环境相对轻松,身体肯定比那些经常在外干重活的健康。

这时候,父母年纪到了,生病,出身不好的孩子三天两头就要往医院跑,挣点工资还要补贴家用。生活的重担又加了一份重量。

而那些出身好的孩子,走出社会后,父母会提前为他们做好职业规划,找好人脉,打磨经历。甚至在读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规划。

最近几年,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我们所熟知的,出身低的人且改变阶级,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靠着早期监管制度的缺乏,从事着灰产或者黑五类,发家致富改变命运。

然而这种“草莽”更多的是法盲,根本没有基本的法律风险意识,进去的一大堆,还是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留在牌桌上更重要。

火锅涮道德:这场大富翁谁敢梭哈

这个社会啊,活脱脱就是个大型真人版《大富翁》游戏——人人兜里揣着算盘,走路带风,眼里冒金光,恨不得把路边狗尾巴草都标价挂闲鱼。

可你要是以为光靠撒币就能稳赢?天真了!道德这玩意儿就像火锅里的菌汤锅底,人人都抢着涮红油(毕竟来钱快啊),但要是哪天菌汤被舀干了——好家伙,锅底烧糊了,红油再香也得呛得你鼻涕眼泪一起流。

你看那些拆道德砖头的狠人:直播卖假燕窝的,P2P跑路的老板,还有把员工当永动机的"福报"大师……个个拆得风生水起,砖头摞起来能盖个东方明珠塔。但问题是,当楼上拆砖的比楼下砌墙的还多时,你猜怎么着?整栋楼开始摇摇晃晃跳起霹雳舞,连带着把老老实实交社保的996打工人全给晃吐了。

这时候才有人一拍大腿:"哎呦喂!原来物业守则里写的'文明装修'不是摆设啊!"可惜墙上的裂缝早能塞进三个葛优瘫了。所以啊朋友们,咱可以努力当人民币玩家,但也得记着——在游戏里开外挂虽然爽,可要是把服务器整崩了,您氪再多金也只能对着404页面唱《凉凉》咯!

最后

正如易中天所言:“底线是内心的警戒线,但社会必须为守护底线者铺就生存之路。”当制度能够保障“干净的成功”,道德才不会成为向上的枷锁。

0 阅读:0

烟波即将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