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不懂田螺生长周期,管理混乱!梳理后有条不紊

翟峰子淳说三农 2025-03-26 11:48:08

养殖户不懂田螺生长周期,管理混乱!梳理后有条不紊

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养殖业是不少农户的重要生计来源。其中,田螺养殖以其投入相对较少、管理技术门槛相对不高的特点,吸引了不少养殖户的目光。然而,田螺的生长周期却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些养殖户由于不懂田螺生长周期,导致管理十分混乱,养殖效益也大打折扣。

田螺这种小小的生物,生长过程其实有着自己的节奏和规律。正常来说,田螺在适宜的环境里,生长速度和各个阶段的特征都有明显的表现。比如说,在水温合适的春末到夏季这段时间,田螺开始进入活跃的繁殖期。这时候的田螺就像打开了“生育开关”,母螺会产出大量的螺卵。螺卵附着在母螺的外壳上,刚开始就像一颗颗微小的白色颗粒,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发育成粉色的幼体。

对比那些对田螺生长周期有清晰了解的养殖户,他们的田螺在繁殖期就像被精心安排好日程一样。他们会提前做好准备,比如提供充足的繁殖空间,在田螺养殖池里设置一些合适的附着物,让螺卵能更好地附着和发育。而且,他们清楚地知道母螺在这个时期的特殊需求,在饮食方面加强营养供给,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让母螺有足够的能量孕育幼体。这样的细心呵护下,产出的幼体成活率就高,后续成长得也健壮。

可那些不懂田螺生长周期的养殖户,对繁殖期就抓瞎了。他们没意识到这个阶段的重要性,既不提供合适的繁殖环境,也不注意母螺的饮食。这样,产出的螺卵可能很多都因为没有良好的附着场所而掉落死亡,就算有了幼体,也会因为营养不足,身体虚弱,容易生病,死亡率一下子就上去了。有的养殖户一看幼体死亡率这么高,就开始盲目用药,殊不知在不了解生长周期的情况下,乱用药只会破坏水质,进一步影响田螺的生长。

随着时间推移到7 - 10月,这是田螺生长的关键时期。懂得田螺生长周期的养殖户知道,这个时候田螺的摄食量会大大增加,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他们就像贴心的管家,准确地捕捉到田螺的需求,及时增加饲料的投喂量,而且在饲料的搭配上也很有讲究,会添加一些有助于田螺生长的中草药。在这样的精心照料下,田螺一天比一天壮实,体重也在稳步增加。

再看那些不了解生长周期的养殖户,他们这个时候还是按照过去的老规矩投喂少量饲料,觉得能维持田螺生存就行。结果,田螺因为吃不饱,长得又慢又小,体型瘦弱,外壳也软软的,根本达不到市场的标准。到了收获的时候,和那些管理有序、田螺长得又大又好的养殖户一对比,差距就特别明显。那些对生长周期了如指掌的养殖户,养殖的田螺一个个肥硕饱满,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价钱也给得高;而这些管理混乱的养殖户,手里拿着一堆无人问津的小田螺,心里别提多懊恼了。

除了生长速度和体型大小,田螺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是否得当,这又与对生长周期的把控息息相关。生长周期管理得好,田螺就很少会生病。在水质、饲料、生长环境合适的情况下,田螺自身的免疫力就会增强,就像人一样,身体棒棒的就不太容易生病。

比如在一个面积不大的田螺养殖池塘里,如果养殖户熟知田螺的生长周期,他会定期检测水质,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水质的酸碱度、溶解氧等指标。而且,在养殖池里种一些水生植物,既可以净化水质,又能给田螺提供天然的栖息场所。同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饲料的结构,夏季高温时还会在水里加一些消毒剂预防疾病。在这样的精细管理下,田螺生长的环境就十分良好,很少会出现肠炎、烂壳等病症。等田螺成熟了,消费者买的都是健康、无病害的田螺,价格自然有保障。

而那些不懂生长的养殖户,不重视养殖环境的维护,也不根据田螺的生长阶段调整管理方式。养殖池里的水浑浊不堪,长时间不换水,水里滋生出大量有害细菌。饲料投喂也不合理,时多时少,让田螺的肠胃常常处于应激状态。而且,在高温高发疾病的时候,没有任何预防措施。这样一来,田螺很容易生病感染,一旦发病就像决堤的洪水,迅速在养殖池里扩散开来。等发现的时候,大部分田螺已经病入膏肓,根本无法出售。这时候,养殖户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养殖的田螺遭受损失,心里别提多悔恨。

当收获的季节真正来临,差别就更加明显了。了解了田螺生长周期的养殖户,就像经验丰富的猎手,能准确判断田螺的最佳收获时间。他们知道什么阶段的田螺肉质最鲜美、最饱满,而且在收获的时候也会掌握好分寸。例如,会先捕捉那些生长速度快、已经完全成熟的田螺,对于稍小一点的则让它们继续在池中生长,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养殖空间和时间,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他们的田螺品质好,上市早,能卖个好价钱。

而那些由于管理混乱、不了解生长周期的养殖户,常常会错过田螺的最佳收获期。要么过早地捕捞,这时候的田螺还没有充分发育成熟,口感就差很多,重量也轻;要么过晚才捕捞,这时田螺可能会在池中死亡,影响售价不说,还可能污染整个养殖池。

对于那些不懂田螺生长周期、管理工作一团糟的养殖户来说,改变这种状况已经迫在眉睫。其实要做到科学养殖田螺,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去观察和了解田螺。这听起来简单,其实是个技术活。养殖户要多去观察田螺在不同阶段的生长表现,比如它们的活动规律、摄食情况等等。还可以经常与懂行的其他养殖户交流经验,参加一些农业培训讲座,或者从书本、网络上获取一些关于田螺养殖的知识。

在改善管理的过程中,养殖户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田螺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调节水质、温度等基本要素,还要注意饲料的合理搭配。在养殖过程中,定期监测水质的各项指标,保持水质清新稳定;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证每只田螺都有足够的空间;科学投喂饲料,提供充足的营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只田螺都能按照正常的生长周期健康生长,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田螺养殖看起来不起眼,但要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深入了解田螺的生长周期,并且根据这个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那些因为管理混乱而不懂生长周期的养殖户只有及时调整,才能让养殖走上正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