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清明节,除了祭祖和踏青,最多的话题就是汽车智驾了。接连两起车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智能驾驶推上了风口浪尖。之前,包括华为、小米在内的一众车企,无论自己的智驾到底如何,都言必称第一,反正在它们的眼里,国家根本就没有L3级智能驾驶。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无论企业牛皮吹得再大,到出了问题,都有法律法规做掩护,所有的责任最后都会归结为司机是第一责任人。因此,对于车企来说,吹牛又不用担责,何乐而不为呢?
从目前汽车发展来看,智能驾驶的到来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与其小心翼翼,不如大胆放开,把选择权交给各个厂家,让它们切实承担起吹牛的责任。如果你厂家有足够的自信,就公开保证对智驾的后果负责,否则就老老实实,明明白白的告诉用户你的智驾不行。
北京市制定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就开了一个好头。国家层面也要加速法规的制定,明示厂家车型对智能驾驶的后果负责。一旦进行公示,就具有法律效力,这样厂家才会有敬畏之心。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对于用户来说,现在是眼花缭乱,被各家厂商的噱头弄得晕头转向,盲目相信厂家的谣言。一旦国家出台白名单,用户就会明明白白,选择就完全把握在了用户自己的手中。即便将来出了问题,各自的责权利也是清清楚楚,谁也别再想推诿。
只是这样一来,数量庞大的第一梯队,还能剩下几家就不知道了。现在《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已经正式实施,虽然范围还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但也将是一枚照妖镜。是人是鬼,不久就可以现出原形了,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