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一季度信贷暴涨!房贷猛增,3月楼市迎来小阳春

谢逸枫 2025-04-17 15:29:31

文/谢逸枫

2025年4月13日,央行披露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M1破113.49万亿元、M2破326.06万亿元,、新增贷款9.78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8832亿元。M1、M2的增速呈现一上一持平,剪刀差小幅度收窄的趋势。

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2.99万亿元(前2月8.74万亿元、1月4.3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22万亿元(前2月6.23万亿元、1月5.52万亿元),占比70.97%。同时非金融企业、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政府财政存款增加。

按照一季度存款数据显示,居民不敢过多的投资和消费,具有预防性储蓄心理增强,反映出当前国内投资渠道有限、项目收益低及消费不给力、居民收入不稳定,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更安全的吃利息,影响了居民消费和投资的释放。

2021年-2024年住户存款新增分别为9.9万亿元、17.84万亿元、16.67万亿元、14.26万亿元。当前居民存款总量非常庞大,假如居民拿出一半来买房,经济就恢复了。一旦进入房地产,市场信心复苏、销售回升、房企风险将化解。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过快,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过快,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M2过高而M1过低,说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泡沫、危机风险。

M1过高而M2过低,说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通胀、涨价风险。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毫无疑问,目前最大的问题是M1、M2过低,说明有效需求不足,投资不足,通缩的风险。货币政策应该调整,挤水分转为放水。

M1,M2增幅一上一平,剪刀差收窄

2025年1月起,M1开始按新口径统计。“上新”后的M1在纳入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后,统计口径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2025年一季度M1余额113.49万亿元(2月109.44万亿元、1月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2月增长0.1%、1月增长0.4%),比上月扩大1.5%(2月回落0.3%、1月回落0.8%)。对比2023年、2024年的月份变化,M1呈现先高后低走势。

2023年1月-12月M1同比分别为6.7%、5.8%、5.1%、5.3%、4.7%、3.1%、2.3%、2.2%、2.1%、1.9%、1.3%、1.3%。2024年1月-12月M1同比分别为5.9%、1.2%、1.1%、-1.4%、-4.2%、-5%、-6.6%、-7.3%、-7.4%、-6.1%、-3.7%、-1.4%(新口径增长1.2%)。

M1呈现增幅扩大1.5%,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营主体大幅改善,反映出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风险下降,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持续改善。按照3月北上广深和热点二线城市楼市销售数据,销售回升呈现小阳春,市场呈现升温趋势。

2025年3月M2余额326.06万亿元(2月320.52万亿元、1月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2月同比增长7%、1月同比增长7%),与上月持平(2月持平、1月回落0.3%)。对比2023年、2024年的月份变化,M2呈现先高后低。

2023年1月-12月M2同比分别为12.6%、12.9%、12.7%、12.4%、11.6%、11.3%、10.7%、10.6%、10.3%、10.3%、10%、9.7%。2024年1月-12月M2同比分别为8.7%、8.7%、8.3%、7.2%、7%、6.2%、6.3%、6.3%、6.8%、7.5%、7.1%、7.3%。

M2增速持平7.0%,主要是居民存款增速持续上行,而企业存款增速持续下行,反映了春节假期发奖金、支付上中下游等行为使得企业存款向居民存款转移。3月市场流动性偏紧是非银存款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导致M2增速持平。

2025年3月末M1与M2剪刀差为5.4%(2月6.9%、1月6.8%),与上月比较来说,3月剪刀差增幅收窄1.5%。对比2023年-2024年月份来看,剪刀差呈现先低后高。剪刀差的扩大,说明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弱。

2023年1月-12月剪刀差分别为5.9%、7.1%、7.6%、7.1%、6.9%、8.2%、8.4%、8.4%、8.2%,8.4%、8.7%、8.4%。2024年1月-12月M1与M2剪刀差分别为2.8%、7.5%、7.2%、8.6%、11.2%、11.2%、12.9%、13.6%、14.2%、13.6%、10.8%、8.7%(新口径为6.1%)。

剪刀差收窄,说明资金活化度大大提升,大量在银行内空转的资金逐渐进入市场。金融体系资金积淤现象有所改善,银行存在惜贷的情况好转。当务之急是银行加快资金贷出、有效刺激内需、提振实体经济活跃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新增贷款暴涨,个人住房贷款猛增,3月楼市迎来小阳春

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0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83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6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8万亿元。票据融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

单月来看,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2月1.01万亿元、1月5.13万亿元),比上月增加2.63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总体来看,贷款增量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结构上,企业部门亮眼,居民部门偏弱”的分化特征明显。

2025年前3月住户贷款增加1.04万亿元(2月547亿元、1月4438亿元),环比来看,住户贷款大幅度上升。前3月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增加8832亿元(2月3758亿元、1月4935亿元)。环比来看,个人住房贷款呈现明显上升。

2025年前3月住户贷款1.04亿元占新增贷款9.78万亿元的10.63%(2月0.8%、1月8.6%),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8832亿元占新增贷款9.78万亿元的9.03%(2月6.1%、1月9.6%),总体来看,表现出个贷增长好转、改善的趋势。

按照住户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趋势来看,与3月热点城市楼市小阳春的来临有直接关系。一方面是3月全国楼市的销售成交面积、金额平稳增长,另外一方面是全国热点城市楼市出现量价上涨的小阳春行情。

约九成新增人民币贷款流向企事业单位,个人房贷占比不足一成

央行的金融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0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83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66万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544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866亿元。说明88.54%的信贷资金统统流向企事业单位,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仅仅9%。

按照一季度信贷投放结构看,约90%的信贷统统流向企事业单位,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不足10%。2025年前3月企事业单位贷款8.66万亿元(2月5.82万亿元、1月4.78万亿元),占人民币新增贷款的88.54%、(2月94.78%、1月93.17%)。

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5.58万亿元占新增人民币贷款9.78万亿元的57.05%(2月65.1%、1月67.44%)。前3月住户贷款新增1.04万亿元(2月547亿元、1月4438亿元)占新增贷款9.78万亿元(2月6.14万亿元、1月5.13万亿元)的10.63%(2月0.8%、1月8.6%)。

2025年前3月中长期贷款新增8832亿元(2月3785亿元、1月4935亿元),占新增贷款9.78万亿元(2月末6.14万亿元、1月末5.13万亿元)的9.03%(2月6.1%、1月9.6%)。总体看,信贷暴涨,个人住房贷款猛增。

由于传统楼市销售旺季和利好政策的带动,房地产市场总体销售回升,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好转。但是有效需求不足,企稳的基础不牢固,经济增长和楼市止回稳的动能需要稳固。应该及时降准、降息及结构工具择机而动。

0 阅读:86
评论列表
  • 2025-04-17 19:54

    没人口没经济没收入了,全国为什么还在天天卖地盖新房,房子越来越多,位置越来越远离市中心,你还担心什么,等着更低点的到来吧,100万贷款30年3.55利益要还70万,一辈子打工背负两套房去养一套房,还不能生病不能失业不能降薪,一个出现钱房就全没了,高深的坑,只有房价低到怀疑人生,人生才能走进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