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冲击论的本质:是美国试图转移国内矛盾的借口

旭升财研社 2025-04-17 16:25:50

经济转型难免伴随着阵痛,而美国的阵痛却错误归因到了我国身上。

2001年之前,我国正试图进入WTO;同一时期的美国会,也正在投票决定与我国实现贸易关系正常化。

在这个时期,美国制造商就已经做好了廉价商品源源不断进入美国的准备。

事实也的确如此。

从1999年到2005年,短短几年时间里,我国对美出口增长了两倍,而美国工厂也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人工成本太高而无法竞争。

这是特朗普对关税如此痴迷的理由之一;但少有人相信他的关税真的能够达成这一目标,即让制造业回流到美国。

本质上,美国的经济问题不是我国制造业带来的,更多是美国国内自身经济矛盾导致的。

早在我国加入WTO之前的几十年时间里,美国制造业岗位在就业中的占比就一直在下降,从2000年开始,这种下降的速度开始变快,尤其是在服装和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这一下降,更多是美国国内经济结构导致的,而非是我国冲击的。

技术进步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工厂也就能够用更少的工人生产更多的商品。最终这带来了另一个事实:即便我国没有加入世贸组织,美国也不可能维持2000年那样50万服装工人的规模。

哪怕是2016年首次提出“中国冲击论”的经济学家也承认,在12年观察期内,我国进口仅仅占到美国500万制造业岗位流失的一小部分。

经济学家李嘉图早在19世纪初就认识到了贸易中有赢家也有输家的道理;但这一次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岗位流失的速度之快和集中程度之高。

迫使美国不得不做出快速的应对措施。

但这一切,仍然是美国自身的问题。

2000年时,美国罗来纳州希克里市的家具行业还雇佣了超过3.2万名员工,占当地私营部门就业人数的五分之一,十年后这一数字锐减60%。

一般的经济理论认为,受到这些岗位流失冲击的人群和地区应该能够相对迅速地适应,伴随着工业化的流失,美国其他新兴行业也会迅速崛起,人们能够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现实情况是,美国新兴的高薪产业的确兴起了,但并非出现在那些受制造业岗位流失冲击最严重的地区。

这也导致美国的失业工人不愿或无力迁徙寻找工作机会,只能留在社区艰难竞争优质岗位,而这些岗位大多要求一定的学历。

最终这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美国崛起最快,提供就业最多的是服务性行业;但服务行业提供的薪资无法与之前在工厂的工作相提并论,这导致美国男性就业率断崖式下跌,药物成瘾与早逝率也激增。

这一系列问题的本质,仍然是美国经济自身结构变化过快导致的,而变化对个体而言本来就艰难,骤变则更为艰难。

从2000年开始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到今天的美股科技神话,浪潮一波接着一波,但很多普通美国人还停留在上世纪或本世纪初的技术思想之中。

最重要的是,美国的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技术不断变化,一代蓝领工人在几十年时间里不断被抛弃导致的。

而特朗普呢?

却妄想在几个月时间里改变这一局面。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当美国产业更替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不断演变,工人与社区还能够慢慢调整;父母和地方也可以引导子女选择不同的职业。

但当全行业在短时间内崩溃的时候,这套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的渐进机制便失效了。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戴维·奥托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调整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这种调整不会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完成。”

戴维·奥托是“中国冲击论”论文的合著者之一,这篇论文也在后来间接影响着今天特朗普的关税策略。

特朗普的冒进自大,甚至改变了美国几个世纪以来最大的贸易政策转向,如此巨大的冲击会带来毁灭性后果。

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学家马克·穆罗一直在研究制造业衰退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他表示,如果特朗普坚持自己的关税策略,最终可能会导致更多美国公司不得不进行裁员。

这是一场灾难,它让情况变得更糟糕,不管是对美国还是对我国。

在特朗普的关税冲击之下,输家高度集中;少数行业,例如美国钢铁制造业可能会从中受益,但更多的,双方整体经济都将会承受代价。

这一次,就连特朗普的支持者也认为,分阶段逐步加征关税是更优选项,让企业和消费者有时间调整,而不是一步到位。

换句话说,美国经济转型带来的阵痛,是美国自身经济发展失衡导致的,而不是我国商品的冲击。

但这种痛苦也应该只是暂时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美国铁锈带也会迸发新的生机。

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城如今在医疗器械制造方面已经发展出了特色产业,而宾夕法尼亚州则依托自己的地理优势成了物流中心。

个体需要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适应,对地方而言,那些因为产业空心化带来的经济痛苦,也需要地方不断调整适应,发展因地制宜的产业配套措施。

美国缺的不是高关税,缺的是时间来适应和调整。

这是一个高速发展快速变化的时代,对美国而言,它在某种程度上一直都是全球前沿的商业技术创新地,这也意味着美国普通家庭可能会在时代的发展商业创新中被甩在身后。

这需要时间去调整适应,而不是单纯加征关税,引进制造业回流。

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的人工成本早已经不允许美国保留低端制造业了。

从人均GDP来看,美国人均GDP已经高达8万美元,一个8万美元的发达国家,如果真的去生产袜子服装,那么它的售价应该在多少呢?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是没有市场的。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美国去工业化,本身就是经济发达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感受阵痛,产业受到变革,更多需要的是时间去适应,而不是靠关税来吸引制造业回流。

美国国内的经济矛盾,就是产业发展和商业创新失衡的矛盾;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有人跟得上,有人掉尾巴。

这是正常的市场经济现象,而特朗普却错误将之归因于我国商品的冲击。

特朗普这么做,也掩盖不了美国国内自身的经济矛盾。

end.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