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镇,有个叫赵猛的屠夫。他身强体壮,为人豪爽,靠杀猪卖肉为生,虽说干的是粗活,却心地善良。
这日,是赵猛大喜的日子。他身着红袍,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迎亲队伍,热热闹闹地去迎娶新娘。

队伍正走着,突然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冲到路中间,伸手拦住了去路。众人皆是一愣,面露不悦。
赵猛生性豁达,并未生气,他下马走到乞丐跟前,掏出几文钱递过去,问道:“老人家,这是为何?”
乞丐却不接钱,只是盯着赵猛,一脸严肃地说:“新婚夜睡觉别脱鞋,切记切记!” 说完便转身离去。
赵猛满心疑惑,可迎亲要紧,也没多想。到了新娘家,顺利接到新娘,便回了家中。
当晚,家中张灯结彩,宾客满座。赵猛忙着招呼亲朋好友,直到深夜,宾客才陆续散去。
赵猛走进洞房,看着娇羞的新娘,满心欢喜。可想起乞丐的话,心里还是犯起了嘀咕。
犹豫再三,他决定听乞丐的话,穿着鞋子上了床。新娘见了,虽觉奇怪,却也没多问。
半夜,赵猛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突然听到床下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
他瞬间清醒,屏住呼吸,悄悄摸起放在枕边的杀猪刀。那响动越来越大,似有什么东西在蠕动。
赵猛猛地掀开被子,大喝一声,朝着床下砍去。只听 “嗷呜” 一声惨叫,一条粗壮的毒蛇从床底窜出。
赵猛眼疾手快,又是一刀,将毒蛇砍成两段。新娘被吓得花容失色,躲在赵猛身后瑟瑟发抖。
赵猛看着死去的毒蛇,心有余悸。若不是听了乞丐的话,穿着鞋子,恐怕此刻已被毒蛇咬伤。
第二天,赵猛四处打听乞丐的下落,想要当面感谢。可找遍了整个镇子,都不见乞丐的踪影。
此事在镇上渐渐传开,大家都觉得那乞丐定是神仙下凡,特意来救赵猛的。
赵猛心中对乞丐充满感激,也更加相信善恶有报。此后,他依旧以杀猪卖肉为生,却更加乐善好施。
镇上有个孤寡老人,生活困苦。赵猛知道后,时常送些肉和米面过去,帮老人改善生活。
还有一次,镇上来了个孩子,与家人走散,饿得奄奄一息。赵猛见了,将孩子带回家中,悉心照料。
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帮孩子找到了家人。孩子的父母对赵猛感激涕零,非要重金酬谢,却被赵猛婉拒。
赵猛的善举在镇上赢得了好名声,大家都对他敬重有加。可他却总是说,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又过了几年,赵猛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不仅在镇上开了一家更大的肉铺,还雇了几个伙计帮忙。
但赵猛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对待伙计如同兄弟一般,从不克扣工钱。
有个伙计家中突发变故,急需用钱。赵猛得知后,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积蓄借给伙计。
伙计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要好好跟着赵猛干。在赵猛的带领下,肉铺的生意蒸蒸日上。
这一年,太平镇遭遇了罕见的洪灾。洪水肆虐,许多房屋被冲毁,村民们流离失所。
赵猛看着眼前的惨状,心急如焚。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又组织镇上的青壮年,一起参与救灾。
他们帮助村民转移财物,搭建临时住所,还为受灾的村民送去食物和水。
在赵猛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太平镇的村民们逐渐度过了难关。大家对赵猛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洪灾过后,太平镇开始重建家园。赵猛积极捐款捐物,还亲自参与到房屋的重建工作中。
他的行为感染了镇上的每一个人,大家齐心协力,没过多久,太平镇便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多年后,赵猛的孩子长大了。他时常给孩子们讲起当年乞丐救他的事,教导孩子们要心存善念。
而赵猛的善举,也在太平镇代代相传,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每当人们提起赵猛,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
那个神秘乞丐的叮嘱,也成为了太平镇的一段传奇故事,让人们相信,在危难时刻,总会有善良的力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