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民将军46担架上竟扑着三个运输员,搭成了世界上最坚固的掩体

大肥肥文史说 2025-03-22 21:44:33

守卫“老秃山”的英雄们

三月二十四日黄昏。

上浦房东山仍被隆隆的炮声震撼着,阵地上笼罩着浓重 的硝烟。“激战一昼夜,歼敌一千五百余名”的胜利消息,鼓舞 着接替防务的二营指战员们。主峰右前方的山腰有一道环形 工事,与对面敌人据守的山头只隔三百余米,这道环形工事是 打击敌人反扑的要地,由六连八班防守。

二十五日天放亮时,观察敌情的战士发现山下约有两个 排的敌人在运动,便报告:“班长,敌人摸上来了!”

班长侯安跑过来看了看山下的敌人,悄声地对战友们说: “沉住气,准备好。 一组、二组隐蔽,三组迎击敌人。等敌人靠 近前沿时,狠狠把他们打下去!”

等敌人近至二十米左右时,侯安一声令下“打!”,手榴弹 立刻在敌群中爆炸,鬼子突然遭到迎头痛击,死伤一片,败下 阵 去 。

不久,敌人又发起了第二次冲锋。当他们进入我火力圈 后,手榴弹、轮盘枪一起打,两个多排的鬼子被打得蒙头转向, 留下一堆堆尸体溃逃了。

不甘心失败的敌人,连续向我阵地反扑了四次,都被八班 的战士一一击退。

当敌人以两个排的兵力发起第七次反扑 时,八班只剩下八颗手榴弹了,友邻班的弹药也被八班打光 了。代理排长李世杰在残余的地堡里找到一箱照明弹,大家 一看也很高兴,并说:“也好,打不死敌人也吓他一跳!”

不一会 儿,鬼子又冲上来了,手榴弹和照明弹一起投出,爆炸声中亮 起一片夺目的强光,鬼子不知是什么武器,吓得抱头鼠窜逃往 山下。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前沿组只剩下两个战士了,李 世杰即从九班调了三个人补充八班,并对大家说:“同志们, 弹药虽然打光了,但我们还有这么多人在, 一定要守住阵地! 情况危急,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 ”

“我是共产党员,坚决打到底,与阵地共存亡!” “只要我有一口气,用石头也要消灭敌人!”

“人在阵地在,为祖国争光!”

“我要在阵地上用实际行动争取入团!”

战士们纷纷表示决心,坚决守住阵地。这时,连里送来了 十二箱手榴弹,大家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在我沉重打击下,敌人已失去重兵反击的力量,督战的军 官又把残余的一个排的兵力驱赶上来。八班阵地上,共产党 员小郭左右开弓地把手榴弹投向敌群,前面十多个鬼子被炸 倒了,后面的鬼子又拥了上来。

这时,小郭头部负伤,他顾不 了包扎,连续地投着手榴弹杀伤敌人。他发现剩下四个鬼子 想钻进不远的一个地堡里去,他随即投去两颗手榴弹,将四个 鬼子炸得血肉横飞。

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敌人的十一次反扑,均告失败,在八班的阵地前敌人留下了一片又一片的尸体。

战士们 一边抢修工事一边说:“美国鬼子守不住‘老秃山',也莫想攻 下‘老秃山'!”

阵地前沿战斗激烈,后勤运输战线的战斗也惊心动魄。 每当太阳落山时,通往“老秃山”的运输线上有数不清的火线 运输员扛着粮食、弹药,抬着担架拚命地奔跑着。

在通往“老秃山”阵地三十里长的运输线上,要越过多少封锁线?谁也记不清楚。

敌人集中了十多个炮群,日夜不停 地对这里进行轰击,敌人的飞机不仅白天死死地盯住这里,夜 里也投下一串串照明弹,发现一点目标,立刻疯狂地轮番轰 炸。由于敌人反复地炮击、轰炸,这里的树木被炸光了,山坡 炸成了平地,平地炸成了沟壑,没有道路,没有路标,到处都是 没膝的焦土。山上裸露着被炮火烧黑的岩石,成了名符其实 的“老秃山”。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伤员,一切为了胜利,运输员拼死地、英勇地奔跑在运输线上。

深夜,一个三十多岁姓张的运输员,迎着炮火背着弹药箱 在急奔。连续十多个夜晚往“老秃山”前沿送弹药,他的两只 脚肿得像馒头,连四十二码的鞋子也系不上鞋带了。走一步 脚都钻心地疼,有时疼得满头出汗,可他仍坚持着,坚持着。 当他想到把弹药送到前沿时,战友们紧握着他的手说:“老张, 正在节骨眼上你可来了……”

他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就是爬, 我也要把弹药送上去!”于是,他背着弹药箱一瘸一拐地一会 儿跳进炮弹坑,一会儿匍匐前进,急速地奔赴前沿阵地。

在“老秃山”战斗最激烈的一天,阵地上的伤员多了起来,运输员们白天也开始紧急抢救。 一队抬着伤员的运输员,被 敌人四架“油担子”飞机发现了,敌机俯冲下来又投炸弹又扫 射。

“同志们,保护伤员!”

以秦照明为首的运输员, 一个个迅速扑到了伤员的担架 上。

“别管我,你们快隐蔽!”伤员们焦急地叫着。

可是运输员们仍往担架上扑,有的担架上竟扑着三个运输员,搭成了世界上最坚固的“掩体”。

伤员们得救了,秦照明和两个运输员却负了伤。伤员们 流着泪说:“你们是为救我们才负伤的 ”

“不能这么说,爱护伤员是我们的责任。”秦照明包着左臂 的伤口说,“如果让伤员第二次流血,我们运输员怎么向领导 交代呢?”

自从攻占了“老秃山”后,敌人每天有两万多发炮弹射在 “老秃山”阵地上。原有的工事大都炸塌了,上级决定连夜构 筑作战坑道,“老秃山”急需木头。

于是, 一支扛木头的运输队立即出现在奔往“老秃山”的 运输线上。

在通过封锁线时,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为首的运输员大 喊“同志们,拉开距离跑步通过!”

正在这时,前面有 一 个运输员背着伤员过来了。交通沟 这么窄,通不过两个人,怎么办?

“快躲开!”

“封锁线上不能停呀!”

“前沿阵地等木头啊!”

扛木头的运输员挤在一起了, 一个个焦急万分,不知怎么 办才好。

“别急,同志们不要砸着伤员,从我身上过吧!”说完,背伤员的运输员手脚撑在地上护着伤员。

“这怎么行呢?”

“有什么不行的?快过去吧!”

于是,扛着木头的运输员踏着战友的脊背冲过去了。这个用脊背做“路”的运输员叫彭武焕,是我四十七军的一个青年团员。

每当望着“老秃山”上的红旗迎风招展时,每当听到“老秃 山”上新的歼敌消息时,我不仅想起坚守前沿阵地的英雄们, 也想起钢铁运输线上的英雄们。

这高地不仅抗击了美帝侵略者的战火,洒遍了战士的鲜 血,而且有许多英雄的生命铸成了它的高大、雄伟和不可战 胜 !

“老秃山”是不朽的山! “老秃山”是光荣的山! “老秃山”是胜利的山!

一九五三年秋,老舍先生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领导于 朝鲜肃川郡云龙里。左起为任第一副军长的作者,军政委陈发洪,老 舍先生,军长张天云,副军长颜德明,军政治部主任彭清云。

迎接祖国慰问团

祖国慰问团要来了!

这喜讯像暖融融的春风,吹遍了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也 吹进了我们指战员的心中。

为了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捍卫世界和平,我们远 离祖国,远离亲人,在朝鲜爬冰卧雪,浴血奋战,时刻想着多消 灭敌人,为毛主席争光,为祖国人民争光!可是,在暂时平静的 战斗间隙,在坑道里睡不着觉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起祖国, 想起故乡,想起自己的亲人!

祖国慰问团要来了,祖国的亲人要来了!我心里特别激 动,是深情的思念将要得到慰抚?还是炽热的渴望将要得到 满足?我说不清楚。反正我们希望早日见到祖国慰问团,听 到他们的话语,看到他们的笑容。他们就是祖国,他们就是人 民,他们就是故乡,他们就是我们思念的亲人!

一九五二年五月,盼望已久的祖国慰问团来了!在朝鲜成 川郡,我以一四一师师长的身份接待了祖国慰问团的各方代 表三十余人。其中有慰问团副团长史良和陈沂,还有许多社 会名人、作家、记者。

尽管随时都可能有敌机空袭,我们还是一身战尘,背着枪 支,排着长长的队伍,夹道欢迎来自祖国的亲人。锣鼓声、口 号声此起彼伏,彩色的旗帜迎风招展 ……

慰问团的副团长史良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早在抗日战 争时期就同沈钧儒和李公朴为首的“七君子”,为坚持爱国主 义、反对卖国辱权,曾受到蒋介石反动派的通缉禁查,还坐过 监牢,是“七君子”中唯一的女性。

慰问团的副团长陈沂的名字,我在国内报纸上见过,他是 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在座谈会上,史良和陈沂告诉我:祖国慰问团一共有十 个分团,他们这个分团主要负责慰问第四十七军辖区各师团 的指战员。

史良对我说: 一四一师出了英雄罗盛教,中国人民感到 自豪。国内社会各界委派他们来朝鲜,就是想进一步学习志 愿军、学习罗盛教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感受中 朝两国人民和军队用生命与鲜血凝结的革命友谊。下午,慰 问团按既定程序,去石田里罗盛教纪念亭和烈士纪念碑敬献 花圈。

慰问团带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和摄影师, 要在石田里、泥栎河、纪念亭、墓地等处,拍摄慰问团的活动和 群众场面。

史良告诉我:新影厂要拍一部慰问团活动的纪实电影, 同时要把一四一师宣扬罗盛教英雄事迹的情况剪辑成一部专 题片,向国内外观众介绍。

当我见到人山人海的中朝军民会集于方圆不到五百米的山林坪地,就皱起了眉结。忙对身边的作战科长说:“人这么 多,要警惕敌机空袭。告诉拍电影的同志动作要迅速,越快越 好。我们的人,石田里的老百姓,随时要注意疏散。”

我和彭清云政委商讨,请他负责指挥一部分人的防空袭 隐蔽与疏散。

十七时半,活动刚结束, 一群敌机呼啸而至。 “嘟——!”作战科科长吹起了防空紧急哨声。 我振臂大喊:“停止一切活动,快进防空洞!”

彭清云政委把陈沂同志拉进了小学校那里的防空坑道, 各路群众、部队有专人指挥,也迅速进了坑道或疏散地。

我忙对身边的史良同志说:“大姐,快,这边有师指挥所的 防空洞。”

警卫员、作战参谋也护卫着慰问团的其他人员都进了师 指挥所的防空洞。

此刻,地面上传来猛烈的爆炸声、敌机的呼啸声和建筑物 的倒塌声……

史良咬着牙,愤慨地对我说:“叶师长,我们来的是时候, 这才真感受到了志愿军将士的艰苦血战!万恶的美国强盗真 狠毒,还想把慰问团也吃掉哇?”

我军的高射炮群向敌机开火了,愤怒的炮声震撼着天空、 山野,不一会儿,敌机逃窜了。

地面上又平静了,史良说:“多装备些高射炮,敌机就不敢 这么疯狂了。”

“我们的武器装备差些,数量也少。”我感慨地对史良说, “要是我们有好的装备,还能更多地消灭敌人!”

史良一听,立即说:“我们回国后要大力宣传,对政府领 导、对人民,我们有这个责任,我们慰问团有这个责任,我们中 国人民每个热血儿女都有这个责任!献出金钱和劳动,创造新 技术,多制好武器,支援志愿军,战胜美帝侵略者!”

当我们走出师指挥所的防空洞时,看到许多倒塌的民房 还冒着浓烟,小学校的大礼堂也变成了一片废墟 ……

为了祖国慰问团的安全,上级指令:慰问团在成川郡的活动结束后,迅速转移。

祖国的亲人要走了,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相送。在 欢送的队伍中,战士们含着泪挥动着彩旗,高呼:“伟大的祖国 万岁!”“感谢祖国的关怀!”“感谢人民的关怀!”“狠狠打击侵 略者,为祖国争光!”……

史良握着我的手说:“叶师长,再见了!我们在祖国等待你 们的胜利消息!”

我坚定地答道:“请祖国人民放心!抗美援朝,保卫世界和 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朝鲜战场上我们会用辉煌的战 绩为毛主席争光!为祖国争光!”

陈沂笑着说:“你们师不仅出现了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还在粉碎敌人‘秋季攻势’中出现了‘月夜山一级英雄班’、‘天 德山英雄连’和杨宝山、李志棠、郝忠云、喻忠奎等战斗英雄, 应该好好地组织宣传,部队要向这些英雄学习,全国各条战线 的同志也要向这些英雄学习。”

“是的。”彭清云政委说,“英雄人物、英雄集体就在我们身 边,我们应该学得更好,更有成果,不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争 取成为抗美援朝英雄部队!”

锣鼓声更热烈了。 口号声更响亮了。

红旗在飘扬,花束在挥动,彩带在纷飞 …… 祖国慰问团的车队远去了,远去了。

欢送的人群还在路边不停地挥手。 一群朝鲜的乡亲和几 个背着枪的志愿军战士还在唱着朝鲜民歌《阿里郎》,跳着优 美、奔放的朝鲜民族舞蹈:

阿里郎,

阿里郎,

阿拉里哟,

越过了阿里郎山岗哟! 那座山岗名叫白头山,

出月亮, 出星星, 出太阳。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