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麾下大将王德榜不仅收复新疆,还在中法战争中打出国威

史海撷英 2025-01-10 21:23:20

王德榜,字朗青,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湖南江华码市黄竹寨(即今竹市)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与哥哥王吉昌变卖家产办团练。不久王吉昌战死,王德榜却屡立战功,后归左宗棠辖制,因战绩突出,成为楚军之冠。王德榜在家中排行第八,人称“王八大人”。

咸丰十一年(1861年),王德榜率队解玉山之围,获赐号“达冲巴鲁图”,即“锐勇巴鲁图”;同治四年(1865年),领军击毙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官至福建按察使、赏黄马褂;光绪十一年(1885年),参与中法之战,获得谅山大捷、镇南关大捷,被朝廷授封一品“诰授光禄大夫”,擢升贵州布政使,寓居永州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病故,葬于永州城外嵛峰岭下,被追授“太子少保”。

王德榜先后两次随左宗棠赴新疆,把俄国人从伊犁赶走,维护了祖国统一,被左宗棠称之为“楚军之冠”。“同治改元,所部譁变,又不禀宗棠命,私越境驻广丰,褫职留军。寻还浙。世贤犯遂安,出常山、华埠截之。会宗棠耀兵龙游,令扼全旺。世贤遣骁贼分道驰救,德榜自右路夹击,皆愕走。城寇犹未下,逾岁,偪城南,筑三垒,寇夜遁,复官。移师浮梁,连下崇光、阳溪诸渡。”“十年八月,宗棠征河州回,德榜诣军所综营务。时黑山垒林立,势张甚。德榜率二千人自狄道渡洮,以石鼓墩左拂黑山,右扼边家湾,形便控驾,乃筑二垒其上,与诸军痛击,寇垒悉平。进驻迤南三甲集,率骑越山南下,大破之。剿东乡,抵阴洼泉,遇伏,下马督战,寇溃。迭克要害,寇并入谢家坪。十一年,傅先宗战殁新路坡,德榜接统其军,申明纪律,诛将弁先溃者六人,士气复新。羌地旷,夙患狼,往往百十成群,夜入幕帐噬人。德榜令将士习猎搜捕,狼患减。甘南既平,抚降回十余万。濬狄道河渠,获沃壤百余万亩。降敕褒嘉,赐头品秩。光绪元年,母忧,解职。六年,再赴新疆,以旧部驻张家口。七年,入京,教练火器、健锐诸营,兼兴畿辅水利。”

光绪九年(1883年),法国悍然入侵越南,中国南疆岌岌可危。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以“王德榜随征二十余年,任事勇往,夸为楚军之冠”而向朝廷保举他领兵抗法。

王德榜是从江华码市大瑶山出来的,深知在南疆作战,战场主要是在山地和丛林,他受命后立即赶回家乡江华招兵买马。

“王八大人回来招兵了,走,当兵吃皇粮去。”瑶乡子弟热血涌动,纷纷报名参军,一时招募了八营瑶家子弟作为新兵,加以训练,称之为“恪靖定边军”或“楚军”。

光绪十年(1884年)三月,王德榜将人马开赴广西龙阳镇后,以4个营兵力固守谅山,4个营兵力屯于镇南关附近,守前防后,并下令:“抢劫民财者斩,奸淫民女者斩,动摇军心者斩……”他并急奏朝廷严惩弃城而逃,造成北宁失守、“贻误大局,有损国威”的将领黄桂兰、赵沃。又上书广西巡抚徐廷旭,严饬军纪,重振军威。“十年,越南事亟,率师赴难。抵龙州,募新军八营,号定边军,单骑诣谅山,谒徐延旭陈方略。令提督张春发分兵驻朝阳山、半陇山左右,何秀清等驻驱驴墟,通运道,而自领兵赴镇南关。北宁陷,权广西提督。战丰谷,败,苏元春不往援,德榜衔之;以故元春败于谷松,亦不往救。德榜自负湘中宿将,与督师不洽。潘鼎新责其战不力,劾罢之,以所部属元春。九月,复被命赴那阳,进偪船头,战数捷。”

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王德榜就任前敌统帅,面对一万余名来势汹汹的法国侵略军,王德榜率兵由油隘插到法军后方的据点文渊(今越南同登)附近,与法军隔河对垒射击,截击法军的粮、械运输线。

初八日,王德榜兵分四路:第一路攻击敌据点文渊,以牵制敌军;第二路阻截敌军退路,并挑选瑶家子弟中的精锐将士,利用善于山地攀爬、身手敏捷骁勇、敢于贴身肉搏的本领,穿插到敌后方,从甫谷绝壁凌空而出,抢在敌军援兵、运输兵前面,攻其不备,缴获军需粮、辎重无数,给冯子材、王孝棋部有力支援;第三路攻打镇南关东面,威胁敌军退却;第四路军由王德榜亲自率领,回师关前隘,与苏元春、冯子材部汇合,夹击敌军,从而取得了历史有名的谅山大捷和镇南关大捷,击毙法军统帅尼格里,御敌于国门之外,稳定了南疆边防,实现了他“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门户”的铮铮誓言。“明年,军油隘,法军犯长墙,出师夹击,据文渊对山,鏖战数日,杀伤略相当。越日,陈嘉争东岭三垒,德榜击其背,克之。是日晨,出甫谷,敌援至,冲截为二,部将萧得龙及春发战最勇,歼法军百余人,获粮械无算。敌被截,大溃。已,复合诸军攻谅城,法军扼驱驴墟,地故有德榜旧垒,坚且緻。平明,德榜歼其六画兵总一,诸军继之,城复。谷松敌势仍悍,又歼其三画兵总一,于是法人大溃,悉返侵地。复故官,被赏赉。寻移疾去。”

王德榜因其战功显赫而跻身大清“中兴将帅”行列。

王德榜系左宗棠旗下的一员大将,跟随左宗棠南征北战,立下累累战功,被任命为福建按察使。中法战争爆发后,王德榜表现极佳。战后,王德榜被招进京城,叙议升迁。他去拜见军机大臣孙毓汶时,被索要一千两银子。

孙毓汶

王德榜是武官出身,性格耿介,不肯给钱,在背后大骂孙毓汶:“吾为国家官,非为孙家官。不见何妨,缘何要贿赂?”

孙毓汶听说后,便怀恨在心。孙毓汶是榜眼出身,文笔很好,与醇亲王奕譞关系极好,又是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红人。不仅如此,孙毓汶还主动巴结了大太监李莲英,与他结为兄弟。在慈禧太后、醇亲王奕譞、李莲英等人的庇护下,孙毓汶权倾朝野,连光绪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视皇上如虚器焉”。

慈禧太后打算将王德榜提拔为云南巡抚,孙毓汶装作不经意地说:“王德榜文理不通,不合做封疆大吏。”于是,王德榜不仅没有当成云南巡抚,还被调任贵州布政使。王德榜心存忧愤,于永州城抑郁而终。

光绪帝老师翁同龢闻讯,作挽联一副:“伟绩媲湘阴,葛相祠堂宜配食;清名闻日下,竹王乡里有公言。”湖广总督张之洞题写挽联,对王德榜传奇人生进行了高度概括:“功伟数终奇,生未封侯,胜有威名传绝域;史存人不朽,死无余憾,况留遗爱在黔疆。”两广总督刘坤一为王德榜撰写的挽联:“以书生历战阵,垂五十年,论中兴摧陷廓清之功,近媲彭杨,远符卫霍;在鄂渚接光仪,曾三四日,似我公聪明正直而壹,生宜将相,殁亦神灵。”

生未封侯,也许是王德榜一生永远的遗憾,但他留下的历史功绩却光耀千秋。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