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钱短信,撬动10倍收益
就拿短信轰炸来说,你们知道一条催收短信的成本有多低吗?他们用虚拟号码来发送,而且一条仅仅只有0.03元这样的话,这跟白送几乎没什么差别。群发1万条也才花300元,这点成本对于催收公司而言,那就是毛毛雨。可他们为啥要发这么多呢?玄机就在这儿,他们赌的就是概率。按100个负债人来算,只要其中10个“软柿子”被吓到乖乖还款,人均欠款假设是1万,那这一下子就能赚回10倍成本,纯利润就有9.7万这算盘打得啪啪响啊!
催收的“三张底牌”,一张比一张阴险
再讲讲他们精心设计的话术模板,那可都是经过“心理学大师”打磨的。“起诉”“上门”“联系单位”这些关键词,就如同一个个“定时炸弹”一样,精准地朝着我们的人性弱点投去,仿佛在对我们内心深处的那道防线进行测试,与此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去审视自己的立场一听到“起诉”脑海中便立刻浮现出那法庭之上败诉的场景,以及资产被冻结的情形;“上门”更是让人轻易地联想到家门口被一群仿佛凶神恶煞般的人给堵住,从而颜面尽失;“联系单位”,这样的话,工作或许都将要不保了。他们就是利用咱们的这些恐惧,试图攻破心理防线,让咱们慌不择路地掏钱。
还有那可恶的幸存者偏差,这也是他们肆无忌惮的底气。就算90%的人识破了这些套路,只要有10%的人上当,对他们来说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他们根本不在乎得罪大多数人,只要能逮着那一小撮害怕的,就足够赚得盆满钵满。
我朋友就亲身经历过这么一遭,差点被坑惨了。他收到一条“法院传票”的链接短信里言之凿凿说他被起诉了,欠款5万要是不赶紧还,马上就强制执行。我朋友当时那模样,吓得腿都发软了,几乎差一点就要四处去借钱,以此来填补这个窟窿。好在关键时刻,他多留了个心眼,仔细地看了下网址,发现是“fayuan.xyz”这类山寨得不能再山寨的域名,但凡了解一点常识就知道,真的法院网址都是以.gov.cn结尾的。要是他没发觉这点,稀里糊涂地就点进去了,指不定啊,那银行卡里的钱就被转走了,或者个人信息遭盗,进而陷入更深的骗局。
一人反抗,万人受益
家人们咱们不能再这么稀里糊涂地被催收牵着鼻子走了。之后收到短信了,先认真地看一下,要留意发送号码是不是虚拟号,还要确定,网址正不正规;接到电话时,千万不要被那些难听的话吓到,要冷静地,把通话录下来。一旦发现,有违规以及诈骗的嫌疑,马上就向公安机关还有银保监会进行举报。咱们要把法律当作自己的“保护盾”,而且别再做那任人宰割的“软柿子”啦把自己的辛苦钱紧紧地守住,这样的话,那些不良催收就无机可乘啦!
要是身边有同样遭遇的朋友,赶紧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大家一起抱团取暖,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