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李辉
4月23日,创始人徐雷博士带着Nullmax团队,首次亮相上海国际车展。
作为一家专注打造辅助驾驶应用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Nullmax第一次参加上海车展,但其展出的全栈自研MaxDrive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快速成为展会焦点。

据徐雷介绍,该方案包括从SAE L2主动安全功能,到采用端到端技术架构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能够满足不同车型和市场的需求。
“在国内更多的是基于体验及性价比的方案,包括应用端到端大模型更加拟人化的城市NOA的方案,我们是在兼顾体验和性价比的同时,还具有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快速落地的量产能力,可助力车企短时间内打造出具有差异化的量产车型。”
带着能够适配任意的算力和传感器配置、为各价位车型提供极具性价比解决方案,徐雷要把普适价值的理念,在辅助驾驶领域贯彻到底。
渐进路线
当展览者被Nullmax展台上那套覆盖全场景的MaxDrive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吸引时,一个问题自然浮现:这家站到聚光灯下的公司,究竟是什么来头?
Nullmax的基因里刻着鲜明的“特斯拉印记”。
创始人兼CEO与CTO徐雷,曾是特斯拉Autopilot团队核心成员,深度参与Tesla Vision的开发,后者作为用纯视觉替代Mobileye的颠覆性系统,已成为特斯拉FSD的基石。

Nullmax创始人兼CEO、CTO徐雷
在特斯拉的经历,让徐雷团队对自动驾驶的量产痛点和渐进式路径有了深刻认知,这也直接塑造了Nullmax的技术哲学:不做实验室里的科幻演示,只做能快速上车的实用方案。
用徐雷的话说,要“沿途下蛋”。在辅助驾驶技术的激进派与保守派之间,他选择了中间道路:渐进式路径。
他解释道,渐进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从SAE分级上,从L2往L3、L4方向走。
“L2级别,从技术积累包括产品落地,安全至关重要,需要有足够多实车的积累和数据的验证,才能保证从L2往L3,甚至往L4方向发展。例如Waymo、Cruise使用了重激光、重地图的单车智能方案,则希望一步到位达到L4的程度。”
第二个维度,是ODD可运行设计范围和感知层面(OEDR),也就是对各种物体和事件的反应。“以前更多做高速、高架城区快速路的功能,现在则拓展到城市通勤场景。”

徐雷对渐进式路径的选择,让Nullmax与激进派相比,同样重视数据迭代,又拒绝让用户承担测试风险;追求全场景能力,又选择从L2+逐步升级而非直接押注L4;
与其他横跨车企与供应商身份的技术商相比,Nullmax提供全栈技术,并不是传统意义汽车产业链的Tier1,不做硬件的生产设计和制造。
普适价值
展会上,徐雷一直强调,Nullmax致力于为产业链提供“普适价值”。
“我们的产品并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而是面对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希望我们的方案组合辅助驾驶功能,可以为用户创造价值,首先是安全性提升,减少事故发生,其次是效率提升。同时,建立在大家用得起,买得起的基础之上,让更多人使用到。”

当行业在争论“自动驾驶是否需要激光雷达”“L4何时落地”时,这届车展上,徐雷带着Nullmax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真正的技术革命,不止于参数表的华丽,而在于让普通消费者用得起、用得上。
“我们的方案快速高效、性价比更高,可以覆盖从几万块钱到几十万块钱的不同价位车型,符合国内、国外不同的法律法规需求。”
徐雷这套普适打法,使其在成本敏感的中国市场迅速打开局面。
此次车展现场,徐雷向公众和行业展示了Nullmax领先的MaxDrive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该方案涵盖四个量产版本,包括:
MaxDrive Basic 智能前视一体机方案;MaxDrive Standard行泊一体域控方案;MaxDrive Standard_Hyperlink舱驾一体域控方案以及MaxDrive Plus 城区辅助驾驶方案,可以覆盖高、中、低全车型。

“相较于市面上一些同质化的方案,Nullmax并不是基于某一款芯片打造的功能,而是利用Nullmax独有的中间件平台,实现国内外主流智驾芯片的快速适配,针对国内外不同细分市场,打造不同的产品方案。”
徐雷介绍,从一体机国产方案到海外方案,从行泊一体域控到舱驾一体域控方案,有的走性价比路线,也有的是能够满足各国法律法规,也有价格更贵但端到端的体验更出色的方案,各有所长。
这些方案建立在Nullmax全栈自研的基础上,从技术上最大特点在于支持纯视觉、真无图、多模态的全场景自动驾驶应用。

徐雷表示,MaxDrive方案有着强大的感知视觉能力,可以做到接近30frame/帧,远高出激光雷达的10 frame/帧。
同时,其打造了整套数据闭环系统,包括从数据的采集、标注、训练到部署、验证到量产的打磨,基础设施能力强大。
Nullmax的全栈算法,可以做到快速适配和灵活部署,最快可以在1-2周的时间内完成软件和关联件的适配打通,然后进入后续的性能优化和功能开发阶段。
车型好比手机,有低端机也有旗舰款,徐雷的目标是Nullmax可以快速把方案移植到不同平台,基于每一个细分市场打造最有竞争力的方案,在辅助驾驶行业未能突破商业化瓶颈的当下,打造一条从“能用”到“好用”的量产路径。
安全至上
在辅助驾驶技术的竞逐中,行业正呈现出鲜明的分野:有如“高定工坊”般追求极致体验的技术艺术家,也有似“生态俱乐部”般强调整合的服务集成商。
Nullmax作为少数能在多个算力平台实现量产的“技术通才”,或许正勾勒出更普适的未来图景——让辅助驾驶如同电力般成为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
近年来,凭借出色的AI算法,以及软硬件的深度融合,Nullmax已陆续完成了多个客户的量产交付工作。
目前,Nullmax的产品方案已实现了多款芯片的适配和实车部署,支持的芯片品牌和型号数量均为业内前列。

去年至今,Nullmax斩获了多个头部主机厂以及Tier1供应商的定点项目,其合作方包括上汽、奇瑞、江铃、德赛西威等,覆盖自主品牌与合资体系。
此次在上海车展亮相的MaxDrive,就是一款适配全球的高级辅助驾驶方案,既支持中国本土车型开发与出海,同时符合海外市场法规要求,满足ENCAP和CNCAP等权威评测的五星安全评级,兼顾车企与用户对安全、体验和成本的多维需求,既能作为中国车企“走出去”的技术跳板,又能直接满足海外客户的本地化需求。
大踏步合纵连横的过程中,徐雷还一直向合作伙伴与用户强调系统边界的问题。
“辅助驾驶还是以安全为第一位的,提高效率和扩大使用范围,也是在安全基础之上的价值。”
未来,辅助驾驶或许不会再有“海外方案”或“中国方案”之分,只有“最优方案”。
对于徐雷和他带领的Nullmax而言,还要“继续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在辅助驾驶关键的视觉感知算力上,持续投入,推动整套视觉为主方案的打造,并在行车、泊车上实现量产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