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茉莉香片》讲述的是,大学生聂传庆痛苦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却又不敢面对现实的故事。
传庆怨恨已逝的母亲没有选择初恋,嫁了她不爱的人,让他品尝苦果。
他嫉妒女同学言丹朱,有一个理想家庭,而她的父亲言子夜正是母亲的初恋。
传庆在父亲继母的苛责中终日惶恐,想逃离家,却又害怕外面陌生的世界。
他自暴自弃,逐渐沉沦,功课一落千丈,友情也杳无踪迹。
有一句话说,地狱从来不是立即让你掉下去的,而是一点点吞没你。
沉浸于弱者思维的人,终会被命运抛弃。

聂传庆的母亲叫冯碧落,嫁到聂家一直郁郁寡欢,生下传庆4年后就过世了。
碧落的心上人是言子夜,聂介臣知道妻子没有爱过自己,所以他恨她,有时还迁怒到儿子身上。
碧落死了,聂介臣续弦,传庆的日子更不好过。
父亲的暴力和冷落,继母的讥讽和挑唆时时伴随在传庆的生活中。
本该是被父母宠爱的年龄里,却充斥着原生家庭带来的难以磨灭的阴影。
传庆常常躲在房间里无助地发呆,无声地哭泣。
在学校里,谁都不理传庆,只有言丹朱主动接近他,愿意和他做朋友。
可是,他不喜欢言丹朱的过分热情,这个健全美丽的女孩子让他自卑。
在被教文学史的言子夜批评一顿之后,他只看到了老师的暴戾,却感受不到教授的负责和期望。
在被母亲陪嫁的女佣刘妈关心的时候,他选择逃开,靠下人怜惜,反使他更难受。
因为,他习惯了寒天里被冻的木木的,倒不觉得多么冷。
反而别人一点点的温暖,更使他觉得彻骨酸心的冷。
自卑感让传庆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敢打开大门朝外看上一眼。
其实,他拥有的虽然不多,但却也不少。
他有学可上,有对他期许甚高的老师,还有女同学可交往,又有一心为他好的刘妈。
但是,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让他看不到已拥有的一切多么美好,只对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患得患失。
弱者思维便是如此,一旦你习惯了它,就会被它吞噬。
越是弱者心态,越喜欢向外找原因,总是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在泥沼中越陷越深。
古人说过:“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
生活不如意,就一股脑地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不是怪父母,就是怪他人,最终只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传庆从小就被父亲督导背唐诗、宋词,照说文史课对他来说再轻松不过,可结果这门课的分数最低。
传庆不反省自己,反而猜测是言教授不喜欢他。
丹朱告诉传庆,父亲言子夜并不像他想的那样:
“哪儿来的话?他对你特别的严,因为你是上海来的,国文程度比香港的学生高,他常常夸你来着,说你就是有点懒。”
传庆知道丹朱说的是实情,可他不承认,也不想改。
父亲聂介臣虽然对他这个儿子不满多赞赏少,却很关心他的学业。
问起传庆新学期选了哪几门功课,得知传庆选了中国文学史时,颇为自豪地说:“那可便宜了你。”
但是,传庆根本没心思学习。
他崇拜言子夜,遗憾母亲没有坚持自己的爱情,不然他就是言子夜的孩子,他就是言丹朱。
如果是那样,他一定比丹朱更好,丹朱有的优点他必然有,丹朱没有的他也会有。
每每想起这些,传庆就有些怨母亲顾虑太多,太软弱。
她不仅耽误了她自己,也害了她的孩子。
然而,丹朱明明对传庆说过,她父亲的脾气相当的“梗”,而且还喜欢多心。
人无完人,要了好的这面,也得接受不好的那面。
孟子曾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弱者,才爱挑别人的错;强者,常寻求自我突破。

期终考试,传庆多门功课不及格,其中文学史最为凄惨,距离及格线差了一大截,学校劝他退学。
聂介臣再想不到儿子会如此不成器,气得大骂他是猪、是狗。
然而,传庆不愿意辍学,聂介臣虽然看他不爽,然而还是托人向学校说情,再给儿子一个机会。
暑假快开学的时候,传庆因为不想离开学校,临阵磨枪,功课总算可以交待了。
可是一开学,传庆故态复萌,上课依旧魂不守舍,连简单问题都答不上来。
言子夜沉了脸,当众训斥了他。
传庆想不到,他心心念念仰慕的人不仅当众斥责他,那语气还和父亲一样。
一直以来的幻梦霎那破灭,传庆忍不住大哭起来。
丹朱来安慰他,传庆又寄希望于成为丹朱的恋人,那样,他也可以做言家的一份子!
无奈,丹朱只视他为朋友。
于是,传庆的嫉妒爆发,他发疯似的伤害了丹朱。
其实,短短数天就通过多门功课的补考,就不难看出传庆很聪明。
如果他一心一意,做到认真听课,踏踏实实把精力投入到学业上,相信他会是华南大学数一数二的学霸。
可惜,他从未想过振奋精神,靠自己挣脱原生家庭的桎梏。
《礼记》有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之;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怨天尤人改变不了困境,求救他人也非次次都灵。
人生路上,如果没有遇到那个拉你出深渊的人,那就自己做那个人。

有人说,张爱玲笔下的每一个人,都有她身边人的影子。
《茉莉香片》中描写的传庆,则是张爱玲根据弟弟张子静而来。
在跟父亲和继母生活的日子里,张爱玲不止一次见父亲打弟弟。
弟弟那逆来顺受,唯唯诺诺的的样子,让张爱玲又心疼又愤怒。
《认知差》一书中说:“好的一生,是不断去掉弱者思维,处理好我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生。”
传庆可怜,却又可恨,传庆可悲,却又必然。
总寄希望于他人,最终只能失望,总埋怨外部因素,只能被现实抛弃。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选择父母,但却可以选择勇敢,做强者。
强者的思维里,全都是进取和感恩;
弱者的思维里,写满了幻想和抱怨。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者和铸造者,生活欠我们的,要靠我们自己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