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距离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已过去六天。这场导致三名女大学生死亡的悲剧,因主驾女孩母亲王女士的突然举动再次掀起波澜——她清空了所有与事故相关的微博,关闭评论功能,仅保留17条无关内容。
这一行为瞬间将公众视线拉回事件核心:真相究竟何时能浮出水面?
从“追问”到“沉默”:一位母亲的双重困境4月1日,王女士的微博还充斥着对事故的质疑与愤怒。她详细描述了女儿出事当天的细节:三名女孩原本计划赴安徽参加事业编考试,车辆后台与家属手机绑定,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收到时间和地点通知。然而,她反复强调,小米公司自始至终未主动联系家属,甚至没有一通慰问电话。
面对网友对女儿驾龄的质疑,她晒出2022年7月的驾照记录,澄清女儿曾多次独自驾驶SU7往返武汉与佛山,并强调车辆虽登记在男友名下,但实际使用者是女儿。对于车门无法打开的争议,她援引交警说法称,路人用外物破窗救援的过程已被记录在案。
转折发生在雷军4月1日公开表态后。王女士在雷军评论区写下“希望说到做到”,但随后遭遇大量恶意攻击。网友嘲讽她“戏多”“捞赔偿”,甚至质疑其动机。
4月2日,副驾女孩男友接受采访时透露,三方家属已与小米工作人员会面,但“最终结果尚未出炉”。次日,王女士突然清空微博,外界猜测这或与协商进展、舆论压力直接相关。
被截图的“愤怒”:网络暴力的冰山一角尽管王女士删除了大部分内容,网友保存的截图仍揭示了她的挣扎。4月1日,一名网友留言劝她“替儿子想想,别乱说话”,彻底激怒了她。
她回击称:“失去女儿的痛苦,你们永远不会懂!”类似的尖锐对话充斥评论区,最终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令人揪心的是她此前披露的细节:家属赶到现场时,殡仪馆工作人员直接询问“给多少钱”,谈妥价格后便准备拉走遗体。她质问,为何车辆碰撞后未自动报警?为何车门锁死?为何撞击后迅速自燃?这些问题至今未获解答。
技术争议:2秒预警够吗?事故的另一焦点集中于小米SU7的智能驾驶系统。根据小米声明,车辆事发前处于NOA(自动辅助驾驶)模式,时速116公里。系统检测到施工路障后开始减速,驾驶员在碰撞前1秒接管车辆,最终以约97公里时速撞上隔离带水泥桩。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一名教授公开质疑:小米的预警系统仅提前2秒发出提醒,而欧盟L3级自动驾驶要求至少10秒预警。“高速行驶中,2秒连调整方向盘都来不及,何况让分心的驾驶员重新掌控车辆?”他认为,系统设计应预留更长的反应时间。
不过,反对声同样存在。部分网友认为,驾驶员本就不该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尤其在夜间施工路段,“开到116公里已属危险驾驶”。也有声音指出,撞击导致车身严重变形,即便车门解锁,幸存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事故中三名女孩的父母态度一致:暂不讨论赔偿,只求彻底查明原因。4月2日,三方家属与小米代表的会面被描述为“初步沟通”,但具体进展未对外披露。值得注意的是,王女士清空微博的同日,遇难者男友的账号也删除相关内容,仅保留封面留言“爱你”。
市场反应同样激烈。4月1日至2日,小米股价累计下跌近10%,市值蒸发超1200亿港元。尽管小米强调“起火系撞击导致,非自燃”,但公众对车辆安全性的疑虑短期内难以消散。
为什么另外两位女孩的家属没有发声,就男朋友跟她妈在找车厂,还说什么小米没有联系他们家属,调查还没结束,谁敢联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