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叫李默庵,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经历极其复杂的人物,一生与国共诸多历史事件相关。
他让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在黄埔军校最先入党,后又最先退党。这是怎么回事呢?
李默庵1904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县。
1924年,他被陈赓带到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一期学员。
1925年,他与胡宗南一起秘密加入共产党,成为黄埔生中最早的党员。
其间,他与多位共产党人交往甚密,并深受影响,先是李之龙、蒋先云。后是包惠僧;第二次东征时,又与叶剑英共事。
最让人称道的是与周恩来的关系。他受到周恩来重视,被调到政治部当干事,对他直接指导和培养。他对周恩来一直以恩师对待。

“中山舰事件”后,他却退出了共产党。
当时,蒋介石要求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做出选择,要么退出国民党,要么退出共产党,昔日的战友都面临抉择。
结果250余人退出了国民党,只有39人退出了共产党。
这其中,李默庵是第一个发表退党声明的。
关于李默庵退党原因,一些史料称是因与黄埔女生谈恋爱,经常不参加党组织会议,受到支部书记许继慎批评,从此不再通知他开会。
李默庵心存芥蒂,逐渐脱离了党组织。
真正的原因,作为黄埔一期高材生,他看到了跟着蒋介石干的“好处”;而跟着共产党干,动则强调主义、强调奉献牺牲,他有点受不了。
这说明,他的信仰并不成熟,早期的行为,体现了进步知识青年对革命的热情。
他最让人诟病的是参与“围剿”红军,并率部攻入了红色首都瑞金。他先是率部“围剿”鄂豫皖苏区,受到老同学陈赓的部的痛击。
在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作战屡屡失利。红军长征后,他率部占领了瑞金。
后来,他在美国写的回忆录中承认:早年脱离共产党是历史错误,对参与“围剿”归咎于上级命令。
尽管他对红军作战少有胜绩,但他的军事才能还是很突出的,对抗日有过很大贡献。他参与过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和抗战,表现都很出色。
特别是抗战展现了民族大义。
忻口战役,面对日本装甲部队的大规模进攻,率部坚守阵地,寸土未失。后在中条山开展游击作战,重创日军,从此奠定抗日名将地位。
抗战结束后的苏中战役,被粟裕部打得大败,毁了抗战名将之英名,从此淡出军事舞台。
彼时,他认为国民党不可能取胜,思想再次转变。解放战争后期,积极参与湖南和平解放,在香港同其他44名国民党军政人员联名起义。
他没有去北京,同时他非蒋嫡系,也无法去台,在香港又遭到蒋介石通缉,只好举家前往南美,后移居美国。
1990年回国定居,担任黄浦同学会会长,去世后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极具哀荣。

李默庵的故事,是国共早期路线分化的一个缩影,早期脱离党说明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同时说明受制于大环境,个人难以完全自主,反映了大时代变革中个人的选择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