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西飞:以匠心铸重器助鲲龙翱海天

看航空 2025-04-21 09:26:41

4月20日,AG600飞机顺利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进入市场“准入证”。这一里程碑节点的背后,凝聚着中航西飞AG600项目研制团队多年来的攻坚克难、创新突破与无私奉献。他们用报国初心和拼搏奋进,助力“鲲龙”翱翔海天,迎来了中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又一高光时刻。

2019年4月25日,对于中航西飞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飞华南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特殊日子。这一天,双方正式签署了《AG600项目中机身、机翼部件研制框架协议》,标志着AG600机体大部件研制工作正式启动。作为AG600飞机核心机体结构供应商以及重要参研单位,中航西飞承担着中机身、机翼、内外襟翼工作包以及相关散件、试验件的研制重任。6年来,中航西飞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AG600项目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关于AG600项目的总体部署,胸怀“国之大者”,以满足国家应急救援体系迫切需要为己任,坚定研制信心和决心,确保产品高质量准时交付。

郑重承诺 为研制任务起好步

大家至今还清晰记得,2021年1月13日,在中航西飞召开的AG600项目研制攻坚动员会上,各参研单位的铮铮誓言:“主动担当作为,拿出实招硬招,以首战必胜的勇气,全面推动AG600研制按计划开展。”

面对项目研制周期紧迫、承制任务繁重、制造难度大等重重挑战,中航西飞主要领导深入项目一线,靠前协调部署,将AG600项目列为中航西飞年度重点任务,全力推进项目研制。中航西飞迅速从各科研生产线上抽调骨干精英,组建了AG600飞机研制联合工作团队,并成立项目柔性党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激活研制团队的政治优势。团队秉持“项目抓总、业务支撑、体系保障”的总体思路,紧盯任务节点,突出计划引领,强化过程管控,充分盘活资源。针对重点研制问题,建立责任矩阵并制定三级预警机制,每日组织相关人员梳理研制进展,协调解决研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研制工作顺利推进扫清障碍。

研制初期,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结构件厂的党员主动请缨,紧急成立了由4名高级技术专家和10名工艺技术员组成的技术保障先锋队——“结构铁军,技术尖兵”。团队中的10名工艺人员分别对接10个生产单元,对各单元在飞机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收集、记录、追踪、协调,并对接责任人,及时掌握问题处理进度,确保问题不过夜。

国际航空部件厂组建以党员为班长的项目研制突击队,为了守住1003架装配完工节点,生产现场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度,大家连续奋战三天两夜,完成中机身架外2万个紧固件的涂胶封包工作,当中机身部件通过质量代表总检的那一刻,现场所有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AG600飞机研制过程中,中航西飞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坚定决心和昂扬斗志,全力以赴完成AG600项目的各项研制任务。

智慧管理 解锁提质增效妙招

AG600项目团队坚持驱动型计划管理,不断深挖技术潜能,用智慧解决难题,不断推动现场管理提质增效。

AG600项目设计数模工艺性审查流程繁杂。中航西飞的工艺员接到审查任务后,首先要了解生产现场进展,再马不停蹄地完成设计数模审查,并与用户相关人员沟通反馈。工艺员每天需在办公室与审图室之间往返数次。如何提高这项工作的效率呢?工艺主管设计师刘桂林带领张向阳、席菁宇和王惜晨等工艺员,依据AG600项目特点,开发出AG600协同平台审查流程。该流程上线后,所有数模审查问题都能在协同平台提出,相关审查人员可随时处理并查看审查意见。如此一来,数模工艺性审查处理时间被压缩至2天以内。

作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项目产品的密封工作在部件装配阶段至关重要。原设计中,中机身气密区及机翼非油箱区有大量封包要求,以确保产品密封效果。但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中航西飞现场工作人员反馈涂胶工作量巨大,严重影响生产进度。项目团队迅速联系用户设计师到现场考察,确认该问题已成为制约装配生产进度的瓶颈,急需解决。通过梳理技术问题、建立清单,项目团队立即对封包问题逐一排查,筛选出存在过度封包的部位,多次与主管防腐密封的设计员沟通并提出更改方案,同时参考其他先进民机型号的部件封包设计方案,对每一处修改都作出详细说明。经过多次论证,用户采纳了封包更改建议,取消了两万余处紧固件封包,这不仅提高了装配制造效率,还节约了成本。

争分夺秒 完成任务保进度

2025年2月17日,AG600取证工作步入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机翼前缘鸟撞防护板强度需进行升级更改。

中航西飞接到任务,通飞华南要求这项升级更改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接到任务的项目组犯难了:按照以前的工作经验,这样的升级更改至少需要5天时间,而现在却只有一天,实在难以完成。

“越是任务紧迫,咱们越要争分夺秒解决问题!” 为按时完成任务,中航西飞副总工艺师钟李欣亲自坐镇指挥,第一时间组织项目团队和相关工艺员成立联合团队,与通飞华南共同研讨确定更改方案。大家迅速分头行动,核实原材料、确定标准件、确认加工能力、组织生产……经过4个小时马不停蹄地协调沟通,最终方案顺利通过。

产品加工问题解决后,按照中航西飞当时适航取证紧急更改流程要求,完成全部流程审批需要3天半时间。“把所有工艺指令梳理一遍,能提前的流程都往前赶!”项目组果断提出建议。团队成员迅速行动,对并行工作进行归类整合,压缩相关更改流程,优化工艺审查方式。大家先对数据数模进行预审查,提前规避风险,同时对产品提出修改建议。经过大家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终于一次性成功通过通飞华南的审查,满足了客户需求。

协助客户 携手共进同成长

2024年10月的一个下午4点,一通紧急求援电话打破了平静。项目组接到通飞华南的紧急来电:“我们的飞机在外场突发故障,可明天早上9点有一场至关重要的飞行试验,一秒都不能耽搁,能不能赶紧帮我们找几个专业人员来排故啊?” 民机与转包项目部杨健简要询问故障情况后,斩钉截铁地回应:“放心!有我们在,绝对保证明天的飞行试验顺利进行!”

杨健即刻召集国际航空部件厂、制造工程部、生产管理部等相关单位,与通飞华南外场试飞团队召开紧急电话会议,确定抢修团队人员与修理方案。

18时30分,一辆汽车载着抢修团队成员朝着外场方向疾驰而去。

晚上9点多,抢修团队经过对现场故障判断,发现按照既定方案,更换备件需要24小时以上,无法保证次日的飞行节点。经过商议,他们提出对产品进行现场修理。面对他们的专业分析,同时基于对中航西飞抢修团队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信任,通飞华南同意修改修理方案。

抢修团队临危受命,团队成员白晓辉、王刚和李振将故障零件小心分解、返修、检查,再返修、再检查,一遍又一遍地调整,直到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次日凌晨6时,中航西飞抢修团队成员圆满完成排故工作,全力保障了飞行任务。通飞华南为感谢中航西飞的全力支持,特意发来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贵公司行动迅速,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担当,体现了作为航空人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我们对这种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兄弟般情谊,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型号研制以来,中航西飞AG600项目团队迎难而上,奋力攻坚,顺利完成了研制批6架及小批3架的中机身、机翼、内外襟翼等大部件,以及铁鸟襟翼、疲劳襟翼等试验件的制造交付任务,为AG600飞机顺利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中航西飞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AG600项目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扬“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助力AG600翱翔蓝天、逐浪碧海,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