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本月12号,日本的综合幕僚监部,对外发布报告称,中国海军编队再一次的通过了宫古海峡。

该编队由075安徽舰打头阵,带领着071四明山舰与052D绍兴舰,南京舰、054A徐州舰,黄冈舰,以及903千岛湖舰,泰然自若的从宫古海峡前出太平洋,执行前沿海域 任务。

按理说日方关注的重点应该在075安徽舰的身上,却没想到他们讨论的热点居然是986号四明山舰。因为这次跟随编队出行的四明山舰,似乎是第一次在搭载了舰载激光武器的情况下,以实战状态跟随编队外出执行任务。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也可理解为,这是我们首次在海上实战部署舰载激光武器。无疑此举进一步加快了055万吨大驱和052D型导弹驱逐舰,换装激光近防武器系统的速度。今天咱们也来聊一聊,四明山舰身上的那款舰载激光武器。

二、四明山舰上的激光武器
早在去年中旬左右,就有军迷注意到,海军在071船坞登陆舰四明山舰的身上做了一些改装。原本舰炮后方光秃秃的平台上,突然多出了一个球形保护罩,当时就有军迷猜测,保护罩下可能藏着海军正在测试当中的舰载激光武器。

后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传了一张四明山舰的照片,进一步印证了球形保护罩下是激光武器的猜测。照片上可以看到原本球形的保护罩已经缩回,露出了保护罩下的舰载激光武器系统。

通过武器系统的大小,大致上可以推断其功率大概在50-60千瓦左右,但是也有军迷认为,四明山舰上的激光武器系统功率,可能会对标美国300千瓦的HELCAP激光系统。

因为四明山舰不仅在主炮后方平台上增设了球形防护罩,还一并扩大了整个舰桥前部建筑,如果激光武器系统功率不大的话,是没有必要改动舰体的。例如阿利伯克安装的60千瓦激光武器,就直接安装在了密集阵近防炮的位置,底部舱室的体积似乎也没做出较大改动。

像四明山舰这样既安装了激光武器,还扩大了底部空间,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国产舰载激光武器系统的功率,比阿利伯克的那个60千瓦激光武器大许多倍。

我个人对这一看法持保守态度,因为在我看来,海军装备研发思路一贯都是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性能强不强的问题。咱们在没有任何舰载激光武器经验积累的情况下,贸然去搞超大功率的舰载激光武器,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但是不管四明山舰的激光武器功率是大是小,它至少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舰载激光武器研究时刻都在进行当中。
三、激光武器究竟能给舰艇防御体系带来多大提升
原本研究激光武器是美国最先发起的领域竞赛,07年美国跟以色列联合研制的激光武器问世,每次发射成本只有几美元,发射间隔只有40毫秒左右,还不用顾虑弹药打完的问题。只要能源充足,它就是近乎于无限弹药,在反水面作战、防空导弹防御、反情报监视侦查等任务,都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

然后俄罗斯一看这不行,美国有的技术他没有,那不就是落后美国了吗。于是俄罗斯也开始研发激光武器,结果气的他们直骂娘,因为他们经过实测后发现,激光武器只是理论可行。

实际来说,造价仍比较高,并且发射成本根本不是想象当中的只有几美元,而是比近防炮还恐怖的吞金兽。随即俄罗斯的激光武器项目被叫停,2021年美国也砍掉了激光武器研发项目的资金。

等于说全世界就剩下我们在钻研激光武器,这又是一起“美国制作PPT,中国将其实现”的真实案例。不过在别家都陆续放弃研究激光武器的时候,我们为何仍然坚持激光武器的研发呢?

很简单,因为这玩意的弊端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而它的优点则又能极大程度的弥补现代战舰的不足。
《舰载激光武器作战运用研究》论文当中,明确指出在未来的海战环境当中,潜在对手的打击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化。既有速度更快、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新型反舰导弹,也有群体化智能、可以随机组网、立体突防的蜂群无人机。

如果以现今水面战舰常用的舰空导弹以及舰炮,很难在与这些打击手段的博弈里取得胜利,而激光武器的杀伤可控、作战成本低,转火速度快、精度高、光束打击、无限载弹量、抗电磁干扰等等优点,可以弥补现有舰载武器系统的不足。

四、激光武器是如何摧毁目标的
舰载激光武器的杀伤机理,主要是通过发射高能激光,辐照在目标身上,短时间内快速积累与叠加能量,这些能量会转换成热能,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激光就可将目标摧毁。

像以前的舰载近防武器系统,主要是碰撞杀伤,开火时会朝着舰体一侧吞吐大量弹药,编织起密集的弹幕,只要有一个撞上导弹,就能将其击毁,而激光武器则可以自由控制功率的大小,来实现软杀伤和硬摧毁的自由切换。

软杀伤指的是在激光武器的攻击下,让敌人短暂的失去观察视野,进而丧失掉作战能力。说白了就是跟闪光弹差不多,这一杀伤形式主要针对的敌侦察机以及无人机,像四明山舰上的50多千瓦的激光武器系统,主要打击对象就是体型较小一些的蜂群无人机和无人艇。

至于激光武器拦截导弹时,则会使用硬摧毁的方式,也就是依靠高能激光,烧蚀导弹壳体,摧毁弹体内部电子器件或者直接引爆战斗部,让导弹在命中之前就自行在空中爆炸解体。

但是硬摧毁对激光武器的功率要求非常高,海工大对于激光武器的硬摧毁曾做过专门的研究,在其发布的《舰载激光武器反导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研究》论文当中,模拟测算出500千瓦舰载激光武器,对舰艇防御导弹的性能提升只有15.5%。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导弹飞行速度快,从雷达发现目标到目标飞抵目标,仅需要数十秒的时间。
这对于激光武器来说十分不利,尽管它不需要对弹药进行诸元结算,但是其摧毁目标需要持续的照射导弹,进行热量的累计,这就导致激光武器在拦截导弹时,短时间内只能针对单一目标进行拦截。

要知道海工大拿的是500千瓦激光武器做的测算,那要是50千瓦的激光武器,照射时间至少会翻倍提升,拦截导弹无异于痴心妄想。

所以小功率的舰载激光武器,就不要想着拦截导弹,或者说搭载激光武器的水面战舰,还是用防空导弹拦截反舰导弹最为现实,而像无人机,无人艇这种小目标,才可以交给激光武器解决。

当然也不排除海军未来会研发500千瓦,甚至是1000千瓦激光武器的可能性,只是那估计都到十年以后了,现在海军所拥有的舰载激光武器,对舰艇的防御只能说有提升,但是提升幅度并不大,且拦截对象固定,做不到像1130近防炮那样,无人机、无人艇以及导弹都能拦截。

五、总结
所以现阶段海军只怕是没那个可能会给驱逐舰换装激光武器,不过舰载激光武器技术,我们还是要全面掌握的。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光武器技术成熟度势必会越来越高,上舰的机会相应的也就会越来越大。

咱们不妨期待一下,十年或者二十年后,会不会在新一代万吨大驱的身上,看到舰载激光武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