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换装QJB201轻机枪,采用双路供弹技术,作战能力翻倍提升

超级啊 2025-02-11 20:04:35

一、前言

前段时间央视对外展示了,某军区特战旅的多枪型多弹种实弹射击考核画面,我发现里边有个战士,拿的机枪既不是QJB95班用机枪,也不是QJY88通用机枪。

在网上查了下才发现,原来咱们步兵班近些年里,已经逐步淘汰掉QJB95班机,转而用咱们“20枪族”中的QJB201班机进行替代。

QJB201似乎存在两种不同的持枪模式,一种是利用支架,架在地面上对着远处目标一顿突突,而另一种则是单手握持,移动时枪托夹在腋窝,右手紧握握把,并将枪口朝上举起,射击时则将枪托靠在腋窝,左手握持QJB枪管左侧握把,右手扣动扳机对远处目标扫射。

不管是哪种设计方式,均能体现出QJB201更轻的枪身重量,更迅猛的火力压制能力。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解放军新型班用机枪QJB201有多强?

二、QJB201班用机枪的创新之处

刚见到QJB201班用机枪时,给我一种陌生的感觉,其身上看不到同类机枪的影子,似乎咱们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浑然不像QBZ191那般,身上有着很强烈的AR血统。

所以要聊QJB201班用机枪的话,就需要将目光放在创新二字身上。QJB201班机采用了,活塞短行程导气加开膛待机以及旋转式刚性闭锁的设计,并使用双链路供弹结构,确保咱们得新型班用机枪,射速快,火力猛,持续射击枪身稳定,后坐力小的特点,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步兵班的压制火力。4.4千克的空腔重量以及900毫米的整枪长度,也非常适合步兵携带。

毫不夸张的讲QJB201,就是中式班用机枪的巅峰存在。而它能够做到如此强的性能,与双路供弹方式脱不开干系。

三、QJB201的双链路供弹技术

双路供弹技术应用于班用机枪是否可取,一直都是国际争论不休的话题。该技术最早应用于自动炮的身上,目的就是方便快速的更换弹种。咱们对双路供弹技术的研究,最早源自于90年代初期,到了90年代中期左右,咱们已经吃透双路供弹技术,但是没有将其应用在95式班用机枪身上。

究其原因呢,是因为咱们无法确定,双路供弹技术应用于班用机枪上,究竟是会带来战斗力的提升,还是说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问题的答案咱们只有理论而无实践经验,所以对我们来说,在新一代班用机枪身上,应用当下最潮流的双路供弹技术,是非常大胆的设计。

以现代的目光来看,双路供弹为QJB201带来了枪械供弹的多样性,可以让班用机枪在弹药打完的时候,临时借用队友的步枪弹匣应急。不过让我有些担忧的是,战时咱们得战士究竟是会选择步枪还是安装着步枪弹匣的班用机枪呢?

反正都是30发子弹,吸口气的功夫,都能打完一梭子。火力持续性上,安装步枪弹匣的QJB201,与步枪一般无二。那么作为班用机枪的优势就没有了。

不过我想这个问题也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咱们解放军目前的无人化作战装备,完全可以做到战士携弹量的翻倍提升。例如机器狗、机械外骨骼等等,未来战场上班用机枪弹药打完的情况会非常少见。所以我坚持认为双路供弹技术的加入,对QJB201班用机枪有着非常大的提升作用。

四、QJB201设计上的优缺点

此外前边提到QJB201班用机枪,使用了活塞短行程方案。优点是活塞行程非常短,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活塞本身的直径,可以大幅减少枪身的重量,射击时的后坐力也比较小。

同时QJB201为了降低维护频次,提高可靠性,在导气箍上预留了泄气孔。不过很多军迷对这个泄气孔很有意见,他们认为这个孔的位置,会让导气箍涉水后在内部形成积水,以及多次射击后出现烧结的积碳颗粒,堆积在导气箍内部,从而让这个意在降低维护频次的泄气孔,变成了增加维护频次,降低可靠性的负面设计。

我对这一观点挺认同的,就看接下来QJB201搬用机枪,会不会在这上边进行改进吧。

QJB201班用机枪的缓冲器,设计在了枪托座上,整个缓冲机构属于压缩承受机构,不能将撞击力变成制退力。采用这种缓冲结构属实无奈,因为QJB201的枪托使用了折叠机构,没办法令其使用更复杂的缓冲器,不过这种性能上做出的牺牲,被军工用其他方式进行了弥补。

许多军迷都觉得QJB201的前冲击发技术,可以减少后坐力,诚然前冲击发技术可以在武器复进作用没有完全停止,枪弹还没到达枪膛最深处的时候,就击发枪弹,通过复进部件的复进动能来抵消掉一部分的火药燃气后坐力。

不过后来我了解到,QJB201使用的是刚性旋转闭锁枪机。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也就是枪机旋转过程中,会抵消掉枪机的运动趋势,进而导致击发到后坐这整个过程都没办法利用前冲动能。

所以QJB201减少后坐的设计应该在别的地方,而非前冲击发结构。QJB使用前冲击发主要还是安全以及空冷,对于机枪而言,连续射击时,弹膛必然会进入高温状态。

如果射击停止,而弹膛是闭锁的,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弹膛内留有一发未射击的弹药,在弹膛高温灼烧之下,很有可能引燃膛内弹药,造成不射自射的危险现象,QJB201班用机枪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使用了前冲击发技术。

既然提到了弹膛高温,那么枪管也会在持续射击时出现高温现象,机枪的枪管高温解决方案,无外乎三种,水冷、空冷与更换枪管。

像马克沁机枪就是水冷散热,它在枪管外套了个套筒,可以往里边注水,通过水蒸腾散热,来降低枪管温度。但是战场之上,水可是稀缺物资,不可能说随时随地都有充足水资源可以给机枪冷却用。

再一个就是太重了,本来机枪重量就不轻,再灌入大量的水,这么一搞没三四个人别想搬动它。

空冷散热则是利用空气带走热量,比如英国设计的哈齐开斯机枪,使用散热片进行散热。虽然说改善了需要有水才能冷却的毛病,但是散热片的重量问题没得到解决,使用空冷的机枪依然很重,难以转移。

直到德国的MG13通用机枪出现,才彻底改掉风冷散热自重大的问题,不过利用空气热交换的风冷散热,持续性上并不如水冷散热。

于是就衍生出了终极改良版“换枪管”散热技术,QJB201班用机枪的散热设计就是换枪管。这种技术简单粗暴点来说,就是机枪持续射击,打到枪管红温了,战士可以立即将其拆卸下来,将空闲的枪管安装上去,整个拆卸安装的过程非常快,不会太影响火力持续性。

五、总结

咱们军工数年磨一剑,为我们人民子弟兵,打造出QJB201班用机枪。如果给每个班都配备一到两挺,那么将会极大程度的,提高步兵班组的战斗力,以及火力压制能力。

这对拥有火力不足恐惧症的我们来说,绝对是一剂可以治根儿的良药。希望今后的实弹演习当中,能够看到更多QJB201的身影,也希望军工能够持续的改进QJB201的不足之处,将其打造成独具中国特色,且拥有更高便携性以及通用性,大幅提高步兵对敌火力压制能力的王牌武器。

0 阅读:1

超级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