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击败突厥的过程堪称一部精彩的战略博弈史,从李世民初登帝位时的危机讲起,逐步还原这场持续数十年的草原征服战。
公元626年八月,玄武门之变的血迹未干,突厥颉利可汗率二十万铁骑直抵长安城北的渭水便桥。此时长安守军不足三万,唐太宗却以惊人胆略,单骑出城与颉利隔河对话。史书记载,太宗"亲出玄武门,与颉利隔水而语",身后的长安城墙上,守军故意击鼓扬旗制造大军云集的假象。这场心理战中,颉利见唐军严整,又收下太宗允诺的金帛,最终退兵。当突厥将领执失思力入城威胁时,唐太宗当场将其扣押。
贞观三年冬,李靖率领三千精锐从马邑出发,冒着暴风雪夜袭定襄。这场战役中出现了战争史上的经典画面:唐军前锋苏烈(苏定方)率二百轻骑,趁着大雾突袭突厥牙帐。当颉利在帐中宴饮时,突然听到帐外传来马蹄声,抬头看见唐军战旗已插在营门。此战李靖创造了"以寡击众、风雪兼程、攻其不备"的典范,颉利仓皇逃往阴山时感叹:"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何敢孤军至此!"
阴山脚下,李勣的五万大军早已在碛口布下天罗地网。当颉利残部逃至此处,发现退路已被切断,此时李靖亲率主力追击而至。唐军使者唐俭正在突厥营中谈判,李靖果断抓住战机发动总攻。此役歼敌万余,生擒十余万众,颉利本人伪装成牧羊人逃跑,最终被唐将张宝相在荒原中擒获。捷报传至长安,太上皇李渊在凌烟阁大宴群臣,亲自弹奏琵琶,太宗起舞助兴,这段"胡越一家"的典故成为千古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