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二选一”外卖大战的持续发酵,京东与美团的竞争愈演愈烈,资本市场率先反应。据报道,自4月17日至4月24日短短四天时间,两大平台市值合计蒸发已超千亿港元——其中,京东市值缩水约478亿港元,美团则下跌约580亿港元。
外卖平台市值剧烈波动,根源是近期围绕骑手权益、平台用工责任以及市场“二选一”操作的争议不断升级。此前,京东高调宣布将为旗下外卖骑手全面缴纳“五险一金”,此举一方面彰显其保障骑手权益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被市场解读为对美团形成道义压力。
对此,美团方面回应称,其骑手体系正处于“多元化探索阶段”,将逐步推进“进骑手社保”工作,但具体方案与时间表尚未明确。有分析认为,京东此举虽能在舆论层面占据道德高地,但也无疑加重平台人力成本,或将短期内影响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二选一”话题再度引爆行业关注。有商户爆料称在与两大平台合作时面临“只能二选一”的隐性规则。该行为虽已被多次官方点名整治,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较多争议与执法难度。业内人士指出,若监管持续强化打击,可能将进一步影响平台市场份额与增长预期。
从订单层面看,京东外卖虽在试运营初期取得了快速增长,用户补贴力度大,平台曝光频频,但与美团日均7000万单的市场体量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下沉市场、美食外卖之外的综合服务能力方面,京东尚需时日布局。
资本市场对这场平台鏖战反应剧烈,部分投资者担心在监管、舆论、经营成本三重压力下,平台盈利模型面临调整风险,进而影响整体估值稳定性。有分析师指出,短期波动或反映市场对两家企业经营策略分化的重新评估,中长期仍需观察其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与保持业务增长之间的平衡能力。
总体来看,本轮外卖“水战”不仅是一场市场份额的博弈,更涉及到平台责任、监管制度与社会共识的深层较量。在消费互联网迈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平台企业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用户价值与社会价值共赢,已成为比“订单量”更重要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