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11: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香薇看历史 2023-09-22 19:15:04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6卷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

咸康五年(己亥,公元三三九年)

本文重点:

无。

原文:时左卫将军陈光请伐赵,诏遣光攻寿阳。谟上疏曰:“寿阳城小而固。自寿阳至琅邪,城壁相望,一城见攻,众城必救。又,王师在路五十馀日,前驱未至,声息久闻,贼之邮驿,一日千里,河北之骑,足以来赴。夫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今欲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对坚敌,顾临归路,此兵法之所诫。若进攻未拔,胡骑猝至,惧桓子不知所为而舟中之指可掬也。今光所将皆殿中精兵,宜令所向有征无战。而顿之坚城之下,以国之爪士击寇之下邑,得之则利薄而不足损敌,失之则害重而足以益寇,惧非策之长者也。”乃止。

陈光的靠山是谁?

陈光请求伐赵,是他个人的想法,还是他背后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想法?

答案:虽然我们不知道陈光的靠山是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伐赵之谋是陈光背后利益集团的想法。

不过我们可以猜测一下,陈光的支持者应该是庾冰!

蔡谟说的很有意思,非常含蓄的告诫陈光背后的利益集团,不要瞎胡闹,他是这么说的:

“今光所将皆殿中精兵,宜令所向有征无战。”陈光带领的都是宫中精兵强将,他们可以打胜仗,但是不能打败仗,万一打败了,那就是丢皇帝的脸!别胡闹了,打仗的事还是得靠边兵,他们更皮实。宫中那些养尊处优的老爷兵还是轻易别出来搞事情了!

原文:初,陶侃在武昌,议者以江北有邾城,宜分兵戍之。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巳。侃乃渡水猎,引将佐语之曰:“我所以设险而御寇者,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虏入寇。此乃致祸之由,非御寇也。且吴时戍此城,用三万兵,今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江南;若羯虏有可乘之会,此又非所资也。”

陶侃注重实际利益,而放弃眼前的小利益。所以放弃邾城,目的是为最大程度的保存自己的实力,发挥长江防御的优势,这是长远眼光,这也是最为合理,最为实用的处事方式。

原文:及庾亮镇武昌,卒使毛宝、樊峻戍邾城。赵王虎恶之,以夔安为大都督,帅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五将军、兵五万人寇荆、扬北鄙,二万骑攻邾城。毛宝求救于庾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兵。

庾亮的攻击态度,引来石虎的大军。但很明显,庾亮不派兵救援毛宝,说明没有做好全军出击,与石虎死磕的准备。进拒邾城,其实就是没事找事的无聊之举。

原文:九月,石闵败晋兵于沔陰,杀将军蔡怀;夔安、李农陷沔南;朱保败晋兵于白石,杀郑豹等五将军;张貉陷邾城,死者六千人,毛宝、樊峻突围出走,赴江溺死。夔安进据胡亭,寇江夏;义阳将军黄冲、义阳太守郑进皆降于赵。安进围石城,竟陵太守李阳拒战,破之,斩首五千馀级,安乃退。遂掠汉东,拥七千馀户迁于幽、冀。

庾亮如此态度,果然没有讨得一点便宜。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原文:是时,庾亮犹上疏欲迁镇石城,闻邾城陷。乃止。上表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有诏复位。以辅国将军庾怿为豫州刺史,监宣城、庐江、历阳、安丰四郡诸军事,假节,镇芜湖。

庾亮暂时消停了!

0 阅读: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