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14:越想要就越容易上当,越想得到的东西往往得不到

香薇看历史 2023-09-25 13:58:00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6卷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

咸康六年(庚子,公元三四零年)

本文重点:

越想要就越容易上当,越想得到的东西往往得不到。

原文:赵王虎遗汉主寿书,欲与之连兵入寇,约中分江南。寿大喜,遣散骑常侍王嘏、中常侍王广使于赵;龚壮谏,不听。寿大修船舰,缮兵聚粮。秋,九月,以尚书令马当为六军都督,征集士卒七万馀人为舟师,大阅于成都,鼓噪盈江;寿登城观之,有吞噬江南之志。解思明谏曰:“我国小兵弱,吴、会险远,图之未易。”寿乃命群臣大议利害。龚壮曰:“陛下与胡通,孰若与晋通?胡,豺狼也,既灭晋,不得不北面事之;若与之争天下,则强弱不敌,危亡之势也,虞、虢之事,已然之戒,愿陛下熟虑之。”群臣皆以壮言为然,叩头泣谏,寿乃止。士卒咸称万岁。

李寿想做出点成绩,看到石虎的邀请,感觉机会来了,盘盘家底,发现自己竟然有这么多的兵马战船,心中不由得升起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志。 头脑开始不清醒了!

俗话说:越想要就越容易上当,越想得到的东西往往得不到。表达的深层意思就是当人太想得到的时候,脑子里就开始有幻想,自己给自己规划出一幅美好蓝图。但是得到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要沉心静气的去准备得到所必须的条件,只有一切的条件准备成熟,就能自然而然的得到。

原文:龚壮以为人之行莫大于忠孝;既报父、叔之仇,又欲使寿事晋,寿不从。乃诈称耳聋,手不制物,辞归,以文籍自娱,终身不复至成都。

龚壮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安排,他没有骄躁,也没有傲娇,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他也知道将向哪里去。这是一个高人!人能一直保持这么清醒,意志如此坚定,不为外界浮华所打扰,令人佩服!

原文:赵尚书令夔安卒。

赵王虎命司、冀、青、徐、幽、并、雍七州之民五丁取三,四丁取二,合邺城旧兵,满五十万,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千一百万斛于乐安城。徙辽西、北平、渔阳万馀户于兖、豫、雍、洛四州之地。自幽州以东至白狼,大兴屯田。悉括取民马,有敢私匿者腰斩,凡得四万馀匹。大阅于宛阳,欲以击燕。

这个时候的石虎是清醒的,他征兵,造船,积粮,迁徙百姓,大兴屯田,征马,练兵。行动有目标,有方向,考虑周全,执行有步骤。

如果他能做到上下同欲,那就不得了,但是这一点,估计他做的不好!

从他征兵、征马的方式,可以看到,基本上是涸泽而渔的做法,破坏性使用民力和国力,这种破釜沉舟似的打法,如果成了,自然大功。一旦失败,国破家亡。纵观历史上如此做法,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

历史上秦孝公他爹用过这种拼命的打法,他打了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他逼得魏国放弃河西之地,但是也把秦国打烂了。如果不是秦孝公争气,秦国也许就会亡国。

0 阅读: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