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建筑志——塞瓦斯托波尔30号炮台

爱吃喵酱的花椒 2022-07-24 05:40:09

塞瓦斯托波尔30号炮台,是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城防体系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打击海上舰艇和试图登陆半岛的敌方部队,炮台经过多场大战,曾被彻底摧毁之后被重建,现在已经退出现役封存为博物馆。

30号(高尔基1号)炮台装备2座Mb-2-12型双联装炮塔,SA型52倍径308毫米火炮,最大射程44千米,炮塔正面装甲406毫米,可以抵抗大口径炮弹的正面打击,其他诸如弹药库人员舱室都在4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外壳下,使用半自动装弹机火力大为提升。

整个炮台长130米、宽 50 米;各种人员工事深入地下6.4米,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发达的通道连接,外部拥有完备的观察哨和防空系统,一共拥有3门高炮和4挺高射机枪防空,5座重机枪堡垒。

为防止炮台守军被一锅端,炮台指挥中心被设置在了在650米之外,深藏在地下37米处,根据观察哨和侦察兵的信息远程遥控炮台对敌人纵深打击,这也为后来炮台失去作战能力埋下伏笔。

30号炮台的选址也是十分刁钻依靠山石建造整体相当坚固,30号炮台和35号炮台都曾遭受了德国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打击但都顽强抵抗住了,这两个炮台覆盖整个塞瓦斯托波尔及其附近海域对德军及其仆从军造成了巨量杀伤。

30号炮台第一次怒吼就将德国132步兵师整建制的撕碎,68发炮弹暴风骤雨般的打击让德国对苏联陆战队第8旅的进攻直接流产,随后第二天30号炮台又轰击了正在巴赫奇萨赖和阿尔玛-塔尔千之间休整的机械化步兵纵队,大量德军运输和战斗车辆被摧毁,在之后的战斗中又多次击退敌方进攻掩护友军。

除了这两台超巨型岸炮,塞瓦斯托波尔上的岸基永备工事还有300门高射炮,119挺高射机枪,108门100-122毫米火炮,4门120毫米火炮。66门130毫米火炮,35门152毫米火炮,18门203毫米火炮,这些火炮将整只德国的第11集团军牢牢钉死在阵地上。

为了对付这些难啃的骨头德国方面派来了两型大口径火炮,分别为多拉列车炮(也就是古斯塔夫列车炮)和卡尔臼炮,多拉列车炮全长42.97米,宽7米,高11.6米,重1350吨,炮口径 800毫米,弹种7.1吨穿甲弹,4.8吨高爆弹,射程28 - 47 公里。

这型列车炮开火需求很苛刻,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能安装完毕,而且必须使用专门建造的轨道才可以投入使用,周围还必须搭配防空部队,生化部队和巡逻部队。

多拉列车炮在投入使用之后将30号炮台守军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一座秘密弹药库引爆,这也是该型火炮48次发射中唯一的战果,相比她的对手30号炮台那就差得远了,这场战斗后后这只钢铁巨兽就被拆解送往列宁格勒。

相比之下卡尔臼炮就灵活得多,卡尔重型臼炮基础参数长11.15米,宽3.16米,高4.38米,全重124吨,装备一门8.45倍径600毫米火炮,火炮进入阵地的时间要小于6小时,远比多拉列车炮反应时间短,每门卡尔臼炮配19人的炮班。

弹种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主要使用重型混凝土穿甲弹和高爆弹,穿甲弹的弹长2.511米,重2.17吨,内装280千克高爆炸药,这种炮弹有1号和4号两种发射药,使用1号发射药可打2840米远,使用4号发射药能打4320米,后续使用更新型的发射药可以打击更远的目标。

卡尔臼炮在整场战役中一共发射172枚反混凝土炮弹和25枚高爆弹,就是炮弹质量差了点,据说有40% 的炮弹没爆炸,但是卡尔臼炮依旧是凭借自身出色的设计炸坏了一号炮塔的两块装甲板,第二天又在钢筋混凝土外壳上打了个洞,这对30号炮台几乎是毁灭性的。

德国的第11集团军在整个塞瓦斯托波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军队成建制的被消灭,多数步兵连只剩下班级建制还存在,招募的罗马尼亚部队和德军填平了前进的障碍,加上苏军高层的多次战略失误,整个塞瓦斯托波尔的后勤已经无法保证,整体变得岌岌可危。

30号炮台的2座Mb-2-12型双联装308毫米炮塔面对敌人攻城炮的打击毫不畏惧,修补好损伤区域的炮塔在电机的驱动下装弹瞄准并开火还击,当时的苏军已经失去了炮兵校正侦察机,而德军侦察机被高射炮和机枪的威胁下难以靠近炮台精确侦查,双方不知深浅的大战持续了好几天,直到弹药耗尽。

距离炮台很近的卡尔臼炮借着苏军注意力被别处吸引的时候偷偷开火,而这次偷袭相当精准,但是这枚炮弹糟糕的工艺让它成了一枚哑弹命中后没有爆炸,而此刻的30号炮台几乎已经打光了所有弹药,但是冲锋的德军依然不断如同潮水一般涌上来,炮台守军使用仅剩的药包喷射出上千度的高温气体阻挡德军进攻。

进攻中的德军足足用了大约五天时间才夺取了30号炮台,守军使用最后的装药爆破了炮台内的全部设备防止火炮被敌人获取之后拿来进攻守军,在30号炮台周围的第九十五师和海军步兵旅的约200名战士,这些人在地下工事内继续奋勇抵抗了九天随后绝大部分士兵英勇牺牲,仅有几名士兵成功突围。

战争胜利之后苏联对30号炮台进行了升级改进,换装了МБ-3-12ФМ火炮系统,炮塔从双联装变成了三联装,同时加厚了装甲增大了弹药库,炮弹传输线也进行了改装,增加了2台水平输送机火炮射速提高到2.25发/分。

采用了新型的Берег-30火控系统,包括1-Б型中央控制系统,77型方位仪,1-Р型备用自动射击仪,3个РД-2-8型光学瞄准仪,2个8米长ДМС-8测距仪,Залп-БШкот雷达站,具备了昼夜作战的能力。

现在这个将德军定死在阵地上250天的英雄炮台已经退出一线,变成了岸防炮台博物馆向后世人诉说当年的一切,但她仍在编制内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战斗力,这位早已服役数十年的老将静静的矗立在克里米亚半岛当年红军战斗的位置随时等待重新启用,将一枚枚炮弹倾泻在入侵者的头顶。

4 阅读:1305
评论列表
  • 2022-07-24 14:56

    湛江癫佬癫婆多也没有

    爱吃喵酱的花椒 回复:
    南方朋友?

爱吃喵酱的花椒

简介:喜欢军事,关心国家国际的普普通通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