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餐巾纸能创造多少财富?一个辍学的 12 岁少年,又如何逆袭成为商业帝国掌舵人?
4月18日零点刚过,恒安集团的官方公众号推送了一条特殊消息。
没有花哨排版,只有白底黑字的讣告:许连捷于2025年4月17日下午4点50分病逝,享年73岁。
或许你不知道许连捷的名字,但一定用过他家的产品 —— 早餐时擦嘴的 “心相印”,给孩子换的 “安尔乐” 纸尿裤,女生常用的 “七度空间” 卫生巾,这些几乎填满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是他一手打造的品牌。

1952年,许连捷出生在福建晋江一个普通农家。
12岁那年,家里实在供不起学费,他攥着课本站在教室门口看了很久,最终咬咬牙转身回家。
从此,田间地头成了他的课堂,放牛砍柴成了日常。
可这个少年心里总有团火:“难道一辈子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

15岁起,他开始在集市摆地摊,卖过糖果、袜子,甚至推着板车走街串巷收废品。
别人嫌他年纪小瞎折腾,他却把每次买卖都记在小本本上:赚了多少钱,哪样东西好卖,顾客喜欢什么样的服务。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福建,26岁的许连捷揣着攒下的300块钱,和两个同乡合伙开了间小作坊,先是做纽扣,后来倒腾布料,渐渐摸清了经商的门道。

可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1984年的一次广州之行——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包装精美的卫生巾,敏锐意识到:中国女性的卫生用品市场,还是一片未开垦的荒地。
1985年,许连捷做了个大胆决定:关掉盈利的布料厂,借钱创办恒安实业公司,专门生产卫生巾。
亲戚邻居都觉得他疯了:"男人做女人的东西,能有什么前途?"他却带着十几个工人,在租来的旧厂房里鼓捣设备。

没有技术,就买回来进口产品拆了研究;没有模具,就找铁匠一点点敲打。
三个月后,第一包"安乐"卫生巾下线,粗糙的包装上印着歪歪扭扭的厂址,却成了打开市场的钥匙——那时候,中国女性大多还在用草木灰和布巾,这种干净方便的卫生巾很快供不应求。

可创业哪有顺风顺水?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恒安的订单一夜之间少了三分之二,账上只剩不到100万。
有人劝他关门止损,他却连夜飞往香港,硬是在一周内谈下上市方案,带着企业从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从摆地摊的少年到坐拥200亿营收的企业家,许连捷用38年时间,把“敢想敢干”四个字刻进了恒安的基因里。
他常说:“我没读过多少书,但我知道,人只要肯拼,总能拼出个未来。”
这份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坚韧,不仅成就了他个人的传奇,更让中国的生活用纸行业,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

刚当上全国政协委员那会,许连捷总说自己是农民出身,得为老百姓说话。
开会时兜里揣着小本本,记下企业家们的难处,转头就写成提案。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头衔,在他看来不是光环,是要替千万民营老板发声的担子。
墙上挂着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还有“改革开放40周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的证书,都是他几十年摸爬滚打的印记。
但他最骄傲的,还是手里的几个“国民品牌”。

走在超市里,看见大妈们往购物车塞心相印纸巾,年轻妈妈对比安尔乐纸尿裤的性价比,他就觉得当年蹲医院门口调研的苦没白吃。
这些年恒安的产品走进了90%的中国家庭,心相印纸巾一年能卖出几百亿张,七度空间卫生巾让无数女生用上了舒适又实惠的护垫。
有人算过,全中国每卖出10包卫生巾,就有3包是恒安的。

赚了钱怎么花?许连捷心里有本明账。
1998年长江洪水,他连夜调集500箱卫生巾和纸巾送往灾区。
2008年汶川地震,他第一时间捐出3000万元,还带着团队亲自押车送物资,在余震不断的路上啃馒头喝凉水;
新冠疫情期间,恒安的口罩生产线24小时运转,他交代:"优先给医护人员和老百姓,别想着赚钱。"

除了救灾,他最牵挂的是教育。
在福建、贵州、甘肃等地,他捐建了56所希望小学,资助上万名贫困学生。
恒安集团和他个人累计捐赠超过20亿元,仅他个人就捐了10亿。
有人问他图啥,他笑:“小时候穷得没鞋穿,现在有能力了,总得让更多人过得体面些。”

别看他在商场上雷厉风行,回到家可是个十足的“宠妻狂魔”。
和老伴结婚五十年,吵架从来都是他先低头,逢年过节必送礼物,哪怕是条丝巾、一双鞋,都记得老伴年轻时的喜好。

三个儿子小时候,他再忙也要回家吃饭,周末常带着去田里干活。
如今大儿子在金融圈做得风生水起,二儿子搞科技创业,小儿子也在恒安集团从基层做起。
父亲离世后,哥仨在讣告里写:“我们会接好父亲的班,让恒安继续做有温度的企业。”

消息传开后,晋江的街头有人自发点起蜡烛,电商平台上恒安产品的留言区全是“一路走好”。
企业家们说,许连捷教会他们什么是“敢为天下先”;公益人说,他让大家看见财富真正的意义;普通老百姓说,家里的纸巾还没用完,那个造纸巾的人却走了。
他从泥土里走来,带着一身闯劲和大爱,最终化作一颗星,照亮着更多人在奋斗路上勇敢前行。
这,大概就是一个企业家最好的墓志铭吧。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