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见》:TVB金庸主题旅综,靠情怀拿下豆瓣8.4分?

冷眼看电视 2025-04-23 17:23:01

若说对文娱产品对严格的社交平台,豆瓣一定是其中之一。而最近冷眼发现一档节目——TVB出品的旅综《江湖见》,在向来严格的豆瓣网友那里拿到了8.4的高分。

可是从简介来看这档节目透着“简陋”二字。虽然一季很长,足有15期,但每期仅23分钟,且只有两位固定嘉宾,没有任何飞行嘉宾助阵,能明显感觉到制作组经费有限。

抱着“它凭什么拿到这么高分”的心态,冷眼点开了这档节目。说实话,前5分钟冷眼还觉得它很稀碎,能拿高分全靠TVB情怀,慢慢看进去之后,才不禁感慨:

“港综,真的有点东西”。

花小钱办大事

走马观花。

这是《江湖见》给冷眼的第一印象,这不是个贬义词,相反冷眼觉得“走马观花”式的处理,反而让它的节奏变得很紧凑。

这是一档以金庸武侠小说为线索的旅行综艺,在麦长青和黎耀祥两位嘉宾的带领下,带观众去探寻小说中提到的各个地方。

能够感受到这档节目的经费是很有限的,所以在录制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与我们熟悉的旅综恨不得从码盘子开始拍起不同,《江湖见》反其道而行,去掉了一切“在路上”的内容,直接给观众看目的地。

说实话许久没看这种一上来就直入主题的旅综了,冷眼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但看进去了之后发现这种紧凑的节奏真的很妙。

一方面金庸武侠小说多达14部,涉及地点众多,如果每个地方都从在路上就详细展开,节目的体量肯定不够,能去的地方就也很有限。那么论深度,这么一档肉眼可见成本不高的节目,怎么和那些有钱有人的S级综艺相比?

另一方面,这是一档有“侠味”的节目,大侠们不就是来无影去无踪,四海为家到处飘荡吗?镜头一转突然来了另一个城市的剪辑,正好呼应了主题《江湖见》。

这种处理方式,让《江湖见》实现了在三个月的录制期内去了十几个地方,抢出了录制时间,因为去的地方足够多,只看两位嘉宾走马观花内容也足够丰富。

从内容来看,《江湖见》也很简单,就是两位嘉宾在各处旅游的所见所闻,以个人感受为主。这就到了冷眼想说的第二件事,它在植入方面的坦率。

对于一部分综艺人而言,投放是种甜蜜的负担。有金主的青睐保证了资金的顺利运行,但又担心在露出时因为“打广告”给观众造成逆反。《江湖见》值得关注的另一点,是它大大方方做植入的态度。

一般来说在处理金主赞助时,我们内地的团队喜欢用一种更含蓄的方式,比如去讲文化、讲背后的故事和传承。但《江湖见》选择了更简单的方式,就是从嘉宾的自身感受出发,不上价值不谈文化,就谈自己这一刻的感受。

说实话就冷眼看来,这档节目差不多每一期至少有一个地方是赞助,特别是吃饭环节,基本都是片尾鸣谢名单中的金主。奇怪的是,从评论区的观众反馈来看,有一部分人根本没发现这是宣传,也有一部分人表示“即使是赞助也看得让人舒服”。

这或许因为两位嘉宾谈及的都是自己的感受,对于一些实在不太符合口味的菜品,也没有一味夸好,而是会客观说“可能口味不同”等等。

花最少的经费,办最多的事情,还体现在嘉宾盘子方面。

与国内旅综动辄七八个人甚至中间还会有飞行嘉宾加入不同,《江湖见》很简单,只有麦长青和黎耀祥两个人。

选择更多的嘉宾是为了激发出更多人物关系,增加节目看点。但《江湖见》本身体量小,一期仅23分钟,看点是不同的城市与地方风物而非嘉宾关系,所以即使只有这两位,观众也不会觉得单调枯燥。

虽然“小而美”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了,但冷眼觉得用它形容《江湖见》再恰当不过。

做节目,贵有自知之明

市面上的旅综多如牛毛,就算是TVB自己也出过好几档高分旅综。《江湖见》的成功在于,它很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和“说给谁听”。

与其他节目不同的是,《江湖见》选择了一个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完全没有抵抗力的叙事切口——金庸武侠小说。

金庸武侠小说影响了不止一代人,而是数代人,而TVB的金庸武侠剧更是伴随许多人成长的集体记忆。《江湖见》的两位嘉宾:麦长青和黎耀祥都出演过金庸剧,而且剧中角色也是他们的代表角色——麦长青的游坦之、黎耀祥的老顽童。

节目的主线,就是这两位金庸剧中人,带着观众来一场“金庸武侠之旅”,从金庸的故乡海宁,到富庶的江南,再到五绝论剑的华山、郭靖黄蓉战死的襄阳、神秘的云南、段氏一族曾统治的大理,最后到香格里拉收束。

对于武侠迷来说,他们并不关心嘉宾在路上的那些事,来看这档节目就是想看看小说中提到的那些地方在当下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经典的景点和美食可供体验的。《江湖见》去掉“在路上”,反而符合了这群观众的需求。

除了核心的武侠迷之外,以大湾区师奶为代表的观众,是《江湖见》另一主力收视群体。

这几年港人赴内地旅行人数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8191万人次北上,按年大增5成多,师奶们看旅综除了打发时间,也有功能性需求,即“我能不能按照节目中所说的去玩”。

她们的需求就是普通游客的需求,想要吃好玩好,去经典景点打卡、历史文化类内容浮光掠影地了解一下就够了,不求深入。

《江湖见》恰好完美符合上述需求,冷眼在看节目时常常有一种“这不是中老年旅行团打卡日常吗”,但人家的目标受众要的,就是这份“中老年旅行团打卡攻略”。

最后一部分关注这档节目的人,是TVB情怀党。他们的需求,通过两位嘉宾的互动得到了满足。

观众爱看TVB,喜欢TVB艺人,就是动容于他们那份相识于微时,几十年不变的感情。麦长青和黎耀祥,是有着几十年深厚友情的,他俩除了都出演过金庸剧以外,还有另一重重要的银幕关系——《西游记》中的师兄弟。麦长青扮演老实的沙悟净,而黎耀祥是动不动就吟诗的猪八戒,拍摄《西游记》时他俩同住一个房间,在节目里麦长青也一直喊黎耀祥师兄。

在《江湖见》的最后一期,麦长青和黎耀祥来到香格里拉,在烧烤夜谈时,他们聊到刚出道的时候,黎耀祥对麦长青的照顾,教他如何分析角色、教他如何进入状态,黎耀祥自己也说真真正正能算得上他师弟的,只有麦长青一人。

他们还聊到了在长大以后的生疏与心结,麦长青承认自己有一段时间对黎耀祥是有点看法的,觉得两人感情变淡了,在拍完《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时就没再见面。黎耀祥则说做《江湖见》是很难得的机会,这是两人第一次以主咖的身份合作综艺。

如果换做其他节目,可能会留出大量篇幅给这对兄弟互相掏心窝子煽情,最后流泪来个大和解。《江湖见》却没有,很爽利地以“江湖见不是再见,我们可以相约一起,江湖再见”而收尾。

这个结尾的方式也很TVB,点到为止,余韵袅袅。

香港旅综只讲一件事

或许因为体量太小,以及我们所熟悉的香港艺人多来内地发展,近些年大家对于港综的关注度变低了,但港综的品质却没有下降,反而诞生了很多高分作品。

冷眼搜索了仅4-5年的高分香港旅综,包括8.3分的《退休地图》、8.3分的《晚间看地球》、9.2分的《这么远,那么近》,发现他们都存在着这样几个共性。

第一,是体量小,基本在30分钟以内;

第二,是嘉宾人数少,大部分为2-3主咖,《退休地图》则是围绕着洪永城这一位主咖。

第三,也是冷眼接下来想展开聊的,港综只讲一件事。

就像《江湖见》选择了“金庸武侠小说”这个切口,整个节目都在围绕着这件事做文章一样,上述高分节目也是如此。

他们往往选择了一个足够小,但足以引发观众痛点的切入点,随后的内容全部沿着这个点去铺开。换句话说,就是“与我有关”。

之前冷眼在聊其他节目时就说过,当下的观众越来越重视节目是不是“与我有关”了,内地的团队一般是通过“人物”来实现这件事的,最典型的就是通过嘉宾的表现和人物关系,引起观众的投射感与共鸣情绪。港综的资金有限,请不到那么多人来做丰富的人物关系,所以他们选择从“事件”入手。

《退休地图》就很典型。

节目一开篇,洪永城就用一组数字单刀直入,饭费、出行费、上网费、电费等等加在一起,一个普通香港人退休后的20年想过上还算体面的生活,要准备240万港币,这还没算买房子的费用,如果再算上置业,那金额要高达近千万港币。

《退休地图》要做的,就是用同样的退休金,去其他国家寻觅更好更舒服的退休生活。洪永城作为体验官前往世界各地,去找寻那个属于退休者的dreamland。

《晚间看地球》的主咖之一,是在香港极受欢迎的主持人嘟嘟姐郑裕玲。嘟嘟姐此前也出演过多档高分旅综,可以说在“旅游”这件事上,她是绝对的权威专家。

《晚间看地球》把切口放在了“夜”,港人是有夜生活需求的,特别是年轻人爱玩也爱尝试新事物。这档节目由嘟嘟姐带队,去看入夜后的不同国家地区,以及夜晚的它们有什么独特的玩法。

去挪威大多数人知道去滑雪,而嘟嘟姐则带着大家跑到全世界最北端的野生动物园近距离探访狼群;去日本大部分去看经典景点,嘟嘟姐则和其他两位嘉宾率先体验寺庙夜宿和夜游。虽然现在对于部分旅客来说寺庙夜宿已经较为普及了,但《晚间看地球》是2019年的节目,算是相当有前瞻性。

《这么远,那么近》的切口更有意思,因为香港人多地小,交通一直是个大问题,所以节目带着观众去往世界各国去看交通是如何深刻影响着各国发展与人类生活的。

在叙事上它们都不贪心,把一件事讲透就足够了。也因为这种只讲一件事的风格,港综少了几分说教爹味,多了一些清新之感。

有能力操盘大项目的平台是少数,且观众也多次提出“综艺减负”的呼声。时长降下来了如何保证节目的可看性,港综显然是一位值得学习与研究的好老师。螺蛳壳里做道场是门大学问,而最擅长这件事的不就是香港电视人吗。

0 阅读:6

冷眼看电视

简介:提供独家节目解析,深扒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