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始皇帝三十六年的一天夜里,正值秋意渐浓,天地万物一片萧瑟之象。
月光清冷,意兴阑珊的洒在临近帝国中枢的华阴平舒道上,此时道上正匆匆行着一辆马车,这是大秦帝国散布在天下的使者急着赶回咸阳复命。大秦帝国法度森严,使者务必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赶回向始皇帝报告天下动向。否则,始皇一怒,雷霆万钧,可不是使者能够承受得了的。
使者正着急忙忙的赶路。突然,视线中闪出一个人影来,前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人,手里似乎还拿着什么物件,此时正静静的站立在道路的中间。月色朦胧中,看不清来人面目,只是这突然现出一个人来,多少有些诡异。
使者镇定了一下心神,正要出言想问。来人并不待使者开口,扬了扬手中的物件,先行开口说道:“为我将此物交给滈池君。”(为吾遗滈池君)
使者正思量此人所言何意,不料此人又说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来:“今年祖龙死。”
使者心里一颤,今年祖龙死?能够称得上祖龙的还有谁?
使者大惊失色,赶忙向此人问何出此言。诡异的是,刚才还在眼前的人已经不见了,仿佛根本就没有来过一样,夜风吹过使者的面颊,使者心里涌出一丝透心的凉意。刚才到底是谁?
大秦帝国始皇帝三十六年华阴平舒道上的夜里,显得格外的诡异。
唯一能够证明刚才不是幻象的是,道上多了一个物件,那是刚才那个神秘人所留之物,说要使者帮他将此物交给滈池君。使者将此物捡起定睛一看,是一块玉璧。
使者再不作停留,马车直驱咸阳,向秦始皇详细报告了这个夜里所见到的一切。
咸阳宫中,大秦帝国的始皇帝听完使者的报告,默然良久。他已不是春秋鼎盛之年,自然讳言生死。想他文治武功、一统六合,威及四海,权倾天下。这人世间的一切已尽在掌中,可人间主宰也敌不过生老病死这一世间法则。
秦始皇思索着那两句莫名其妙的话,再看那一块使者带回来的玉璧,觉得有些熟悉。忙唤来内使前来查看,果然发现了端倪。这一块玉璧正是始皇二十八年时渡江所沉璧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
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出巡所涉江湖,以玉璧沉江以祭河神。其意为昭告河神,换得一个风平浪静。
然而,这块早已经沉江的玉璧竟然在八年后又出现在秦始皇的面前。难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个在平舒道上出现的神秘人到底是谁?这块玉璧要给的那个滈池君又是谁?秦始皇的心中满是疑问。同时,心中袭来一阵阵的不安。主要还是因为那第二句莫名其妙的话:今年祖龙死。
秦始皇也将这起诡异的沉璧再现事件归结为是神鬼之事,对于那句不详的话,秦始皇心中也是不断安慰自己,祖龙,大概说的是人类的先祖吧。其实秦始皇的心里早已清楚,祖龙,自然指的是他这位功成千古的史上第一位皇帝。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此类神鬼不过只能预先知道一年间的事情罢了。秦始皇内心对这类神鬼之事还是稍有不屑,因为他还有一个最后的希望:徐福还在海上。他定会为我求到仙,定会为我带来不死之药。
然而,沉璧既然已经现世,那么留给秦始皇验证徐福真伪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始皇三十七年,方士徐福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责),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史记)始皇帝奋起神威,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
见巨鱼,射杀一鱼。(史记)
徐福为秦始皇求仙那么久,结果给秦始皇弄了条鱼回来。而且这条鱼还是秦始皇自己劳心劳力弄到的。大海之中可不是有大鱼吗?哪有什么仙人啊?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史记)
任凭秦始皇如何虔诚求仙,但总逃不过天地生死定律。然而史记里记载的那个始皇三十六年的夜里在华阴平舒道上发生的故事,是否预示着冥冥之中真有神灵在主宰秦始皇的生死呢?
所谓天意,皆是人谋。从史记中的文字间,总能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
先说那个夜里,那个神秘的人,那块神秘再现的沉璧。
史记里记载: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
那个神秘的人出现时,史记中用了一个“遮”字。显然此人不想使者看到其面容,或者故意在使者那里营造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形象,然后说出那句莫名其妙的话:为吾遗滈池君。使者一头雾水,他哪里知道谁是滈池君,滈池君又住在哪里?千百年来,后世很多人都猜测过这个滈池君到底是谁,有人说:当年周武王居滈,所以滈池君指的是武王。武王伐纣,又把秦始皇比作残暴的纣王,就是说天意要伐残暴的秦始皇。
以一块秦始皇的沉璧给一个叫作滈池君的人,寓意天要伐秦,实在有些故弄玄虚。况且这个滈池君到底是不是指的周武王,也只不过是后世人的猜测。至少当时秦始皇的使者是无论如何想不到该把这块沉璧送给谁的。
那么为什么要如此故弄玄虚呢?就是要引出后面那句莫名其妙的话来:今年祖龙死。
天要伐秦,莫如伐心。
前面的故弄玄虚已经让沉璧再现的故事蒙上一层神鬼的色彩,再抛出那句话来:今年祖龙死!就是要让秦始皇觉得天意已定,祖龙必死。这才是摧残秦始皇心灵的绝佳方法。
至于那个神秘的人说完就留下那块沉璧,因忽不见。还是因为这场谋划的时间选择在了夜里,夜间视线本就不佳,分散一下使者的注意力,自然可以快速消失在夜幕之中。
那块沉璧,当年能够沉江,那么为什么没有可能将它捞上来呢?再现的沉璧只是增加此次谋划神鬼色彩的道具罢了。
并无法确定此事到底是何方谋划,但其时的大秦帝国早已经暗流涌动。同样是始皇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史记)
此事引得秦始皇震怒,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这个事件中,有人借以天外陨石大做文章,黔首或刻其石,就是说百姓中有人在石头上刻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来。司马迁在这里直指此事有人策划,再看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希望再次地分的自然是六国余众。那么此事大有可能就是六国余众所为。只是可惜了当时落石旁的百姓,全部被杀。
正是在此事的基础上,再来一出沉璧再现的神鬼之事,自然伐心!
但这也要基于一个事实:当时秦始皇的健康确实出现了问题。所以沉璧事件背后的谋划人才想在秦始皇本就糟糕的身体状况上加把火。目的就是要:今年祖龙死。
但秦始皇并没有在三十六年死,而是撑到了三十八年。所以这个“今年祖龙死”的预言只不过是基于秦始皇糟糕的身体状况作出的“伐心”之计。
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出游。那有人会问了,不是说秦始皇健康出了严重问题吗?他为什么还要出游呢?
因为在沉璧事件后,秦始皇又干了一件神鬼之事,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史记)。所以他才不顾自身糟糕的身体状况,执意出游。
从史记上记载的文字里,可以一窥此次始皇出游的反常来。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
这次出游,少子胡亥爱慕请从,就是说胡亥死乞白赖的无论如何要跟着秦始皇走,这反映出此次出游的反常来。
胡亥为什么这个时候要“爱慕请从”呢?因为在秦始皇出游随从的名单里,还有一个掌握秦始皇起居饮食的关键人物:赵高。
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史记)。
就是说赵高曾经教过胡亥知识,胡亥私下里早就跟赵高结成了同盟。赵高是胡亥的人。
作为秦始皇的近侍,赵高肯定知道秦始皇的健康状况有多糟糕,此次出游,说不定就要死在路上。所以才有了此次出游,胡亥的“爱慕请从”。
果然,秦始皇在出游途中,崩于沙丘平台。
独子胡亥(此次出行途中唯一的儿子)、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秦始皇)死。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秦始皇指定继承人)者,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这个后来的矫诏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秦始皇糟糕的健康状况来。
所以,始皇三十六年华阴平舒道上的那天夜里,发生的具有神鬼色彩的沉璧再现事件极有可能是基于秦始皇糟糕的健康状况所谋划的针对秦始皇的伐心之计。
所谓天意,皆是人谋。沉璧再现之时,对秦始皇的身心攻伐就已经开始了。
肯定是元谋呀。
赵高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