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确定费翔的这首《冬天里的一把火》到底对比我大十岁或者小十岁的人有什么影响,但是从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来说,这首歌以及费翔在春晚上的表演,真的让我和我身边的同学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流行音乐。
费翔是在1987年春晚演唱的《故乡的云》以及《冬天里的一把火》。关于《故乡的云》,虽然意境更为深远流长,但是却并不是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我所能完全理解的,所以,还是节奏感更强以及曲风、舞蹈都更加奔放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更能够影响到我这样的“年轻人”。不过,我有一位83年出生的表弟却“非常不喜欢”《故乡的云》,总是不让我听这首歌,而且,总是很担心地问我“他(费翔)干嘛老让‘鬼’来呀?”在弄清楚了小表弟把“归来吧,归来哟”听成了“鬼来吧,鬼来哟”……,我实在是觉得小朋友的“脑洞”实在太大了!

在1987年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很内敛”的。我算是比较外向的性格,在教学楼里里面,也会大声地唱“……我虽然欢喜,却没对你说,我也知道你,是真心喜欢我……”,而我的大部分同学则觉得这样有些“太张扬”了。当时我的虽然还小,但是却能够体会到费翔的这种风格才能算是“时尚”。
很快,我就上了初中,虽然年纪增加了还不到一岁,但是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完全不同的。上了初中,我发现不仅身边的男同学把费翔当偶像模仿,女同学也非常喜欢费翔,甚至有不止一个女同学都希望能够找一个费翔那样的男朋友!

或许是因为我早上了一年学吧,虽然我觉得《冬天里的一把火》中的歌词很“大胆露骨”,但是其实我那个时候对男女之间的喜欢还是没有太多想法的,我对这首歌的喜欢,真的是觉得这首歌以及在舞台上的演唱者费翔完完全全地做到了“人歌合一”,一直到今天,我依旧觉得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感染力。
流行音乐,总是会多少带着一些“年代感”的,但我觉得费翔和他的流行歌曲算是“年龄跨度”比较大的。说起来,在费翔之前,刘文正的歌儿已经在北京的青年人当中“很普及”了,我印象当中《迟到》甚至还被我的家长定义为“流氓歌曲”而不让小学时候的我哼唱,但是到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家长没有任何理由再反对我大声地唱了,因为,他们也会很自然地哼出这首歌的旋律与歌词。

虽然媒体的发展以及信息的开放,有消息说这首歌的原唱是高凌风,但是从个人的欣赏角度以及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带给我的冲击力、震撼力来说,我认为费翔对于这首歌的诠释是最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这就好像《我的心里没有他》并非李宇春原唱但是大家都会对她对这首歌的诠释记忆深刻一样,有些歌,可能命中注定只属于某个人。
费翔所演唱过的好听的歌还有许多,像什么《恼人的秋风》、《我怎么哭了》、《溜溜的她》……甚至包括上面提到的《我的心里没有他》,但是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1987年在春晚舞台上的形象以及那首《冬天里的一把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