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设立十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高站位服务国家战略、高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高效能深化管理创新,走过10年的天津自贸试验区再次踏上新征程。
试点任务全部完成
10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贸易更加便利,投资更加自由,资金流动更加顺畅,运输更加高效,人员往来更加便捷,持续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率先构建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首批试点,所有试点任务全部完成,5项任务在全国率先落地,7项“天津经验”入选向全国复制推广经验案例。

天津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自由流动等方面深入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了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贸易更加便利,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贸易监管制度,实现货物进口26.55小时通关,效率远高于48小时国际标准;在综保区内设立大型跨境电商平台“退货中心仓”,将退货平均时间由11天缩短至5天左右。投资更加自由,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由122条缩减至27条。成立天津自贸试验区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和海外工程投资服务中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高水平的跨境投融资服务,打造海外工程投资政策创新高地。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天津自贸试验区优势产业领跑全国,率先实施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开展融资租赁企业外债便利化等创新试点,融资租赁规模2.3万亿元、占全国四分之一。持续优化商业保理全链条服务,形成20余项行业标准,全国首创“共管账户+优先受偿”外币国际保理模式,商业保理企业资产总额超3000亿元、占全国30%。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率先开展综保区外保税维修,保税研发、保税维修再制造、保税混矿等“保税+”业务均已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平行进口汽车、二手车出口从自贸试验区开启试点,天津口岸汽车平行进口占全国70%、二手车出口位居全国前列。新兴产业充满活力,全国首创“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综合服务系统”,网络货运产业规模接近全国四分之一,创新跨境电商零售新模式,生物医药创新为临床进口药搭建“绿色通道”。
推出230项“同事同标”事项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赋予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重大使命。近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加强与北京、河北自贸试验区的区域协同合作,为“一地创新、三地共享”贡献“天津经验”。
京津冀协同更加高效,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先后共同推出230项“同事同标”事项,三地自贸试验区内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企业群众办事不用“两地跑”“往返跑”,极大便利了生产要素在京津冀之间的自由流动。推进京津冀通关一体化,保税燃料油跨关区直供京津冀5港。发布京津冀投资指引等创新成果,向北京、河北自贸试验区分享215项经验成果。
此外,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与北京临空经济区围绕航空航天、医疗健康、汽车贸易等方面搭建合作平台,中心商务片区与河北正定片区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等领域深化合作,标志着产业协同已从疏解承接迈入产业链协同构建的新阶段。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持续深化与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合力打造区域协同开放典范、全产业链创新高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