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次临时动议、突击提拔,被叫停!

政事儿 2025-04-21 15:00:51

《中国组织人事报》4月21日报道,针对部分地区单位选拔任用程序不规范,班子功能性不强、年轻干部储备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近年来,青海海西州持续规范和健全科级干部选拔任用预审机制,前置预审关口、动态监测预警,扣紧扣牢选人用人“第一粒扣子”。

聚焦选拔任用重点环节,制定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图,出台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预审办法,在民主推荐和考察之前,设置前置性预审程序,将是否超职数配备干部、是否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是否违规设置领导职务名称配备干部、是否违规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是否变相设置职级职数配备干部、是否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等6个方面问题作为预审重点报告事项,同步将拟调整人员基本信息、职数空缺情况、拟任免意见、调整理由、其他说明事项等纳入预审清单,确保预审可视、可评、可判。

实行“事前预审、全程纪实、事后备案”工作机制,设置启动、审核、反馈、备案、回访5个工作环节,推动预审工作全链条闭环管理。启动时,党委(党组)自主研判动议,对核定领导职数、政治表现及党风廉政情况、“三龄两历一身份”等关键信息进行核查鉴定,规范上报“一报告一清单”。审核时,依据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规格和领导职数,进行审核把关,实行“职能科室初审、分管领导复核、主要领导审定”三级审签制。预审通过后,书面反馈审核意见,党委(党组)按照选拔任用程序开展后续工作,进行全流程纪实,并将选拔任用结果及时报组织部门备案。同时,将预审纳入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检查范围,适时对预审执行情况进行回访检查,不断织密选任源头“监督网”。

强化预审结果运用,未经答复同意的一律不得提交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未预审报告的任用事项一律无效,并严肃追责问责。近年来,累计对772批3212人次干部任免进行审核备案,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未予批复49人,退回调整重新上报53批,叫停临时动议、突击提拔17次,约谈相关部门“一把手”、组织人事工作负责人32人次。

据介绍,海西州建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的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区域面积30.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区域面积的43.2%,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地区。州域主体为全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系蒙古语,意为“盐泽之地”),故柴达木又成为海西州的代称。现辖格尔木、德令哈、茫崖三市,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和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共有43个乡镇(街道)、387个村(社区),常住人口46.83万人,其中蒙古族2.74万人、藏族5.49万人。

资料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等

6 阅读: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