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真的不能买了吗?
最近网上很多专家、自媒体都在唱空房地产,他们的观点大多是:中国的房子已经过剩了,人口在下降、00后父母都有房子,不需要买房了,于是得出一个看似有道理的结论:
房子不能再买了!
很多人也跟着一边倒,被带节奏,被悲观情绪裹挟。今天我就给你理性分析一下,房子到底还能不能买?
眼下楼市低迷,越是在这个时候唱衰房价,越能获得大部分人的共情,满足底层人的情绪价值是自媒体获取流量的密码。因为买不起房的是大部分人,骂房价高的也是大部分人,他们希望房价降到自己买得起,其实都是底层在意淫,即使北上广深降到1万每平米,省会城市降到5000一平米,依然有很多人买不起。
从全世界来看,大城市的房价从来都不是让所有人都买得起的,它只属于最优秀的10%的人。

中国的房子总量确实过剩了,但是“普通住宅”却是结构性过剩。
什么是结构性过剩?
就是房子过剩的地方分布在三四五六线城市、县城,而一二线城市、省会依然是紧缺的。
小地方人少,但房子多,大城市人多,但房子少。
不信你看一下你身边的亲戚朋友,有多少人在北上广深、成都、重庆、武汉、南京、杭州、苏州等等这些一二线城市有房子的?
如果你生活在小城市或县城,但凡赚了钱,有哪个人不想到省会或北上广深买一套房的?
从2000年到2020年每年的出生人口大概是1500万,这就意味着过去20年,有3亿人的买房需求,到今天为止,仍有不少80后,90后没买房的,并且还有大量的人要换房,

比如2000年出生的人,他要到25岁、甚至30岁才会买房,按时间推算就是2025年到2030年他们才会买房。
而我们人口的拐点出现在2022年,现在的人口下降只会影响未来二三十年后的购买力,并不是现在,因为现在出生的人口20年之后才会考虑买房。
2023年毕业大学生人数达1158万,未来10年按平均每年1000万大学毕业生,这1亿大学生会到哪里工作买房呢?他们大概率只有一种选择,去一二线大城市。因为只有大城市才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才有更多的高薪岗位。

中国的房价泡沫并不存在于北上广深,而在于三四五六线小城市,县城,这个逻辑你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很多人在老家县城有房子,但一年也住不上几天,平常都在外打工,长期处于空置的状态,而大城市呢,大量的人在租房子住,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
所以那些拿现在的人口下降来谈房价的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基本的分析逻辑。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他们在集体唱衰看空房价,其实他们是想等着房价降了好上车,骂房价的人越多,说明想买房的人就越多。不信你看看评论区。
房价的本质是一个货币现象,也是一个城市综合水平的体现。房价上涨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不断向上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楼市真的不行了吗?
美国、欧洲的房地产都发展200多年了,如今核心大城市还在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过40年,难道不涨了吗?
中国的经济仍旧在发展,土地财政仍是ZF的主要收入来源,人口在持续不断地向大城市聚集。
只要经济在增长、货币在超发、人口和产业在不断流入大城市,这些核心大城市的房价长期看都是上涨的。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是经济不断发展,人口大量涌入。而房价不涨的。
只不过,今天,我们又走到了“阶段性回调”的路口,有的人又出来唱空楼市了。
人们总是容易高估短期的房价波动,受悲观情绪影响,而容易忽略大城市房价在一个长周期内上涨的必然趋势。

此时的楼市的悲观情绪,我们在2008年,2014年也见过,甚至比现在还糟糕。
如同一个8岁的孩子摔了一跤,“伤筋动骨”要卧床100天,难道就能预言他以后长不高了吗?
显然有点“着急了”,这样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未来的楼市,一定是一个大城市“香港化“和小城市”鹤岗化“并存的时代。
一二线大城市的核心房产仍旧是普通家庭财富的压舱石。也是年轻人实现阶层跃迁的有效途径。
哪里有人口流入,哪里就有财富,过去20年,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流动,未来20年,是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流动。
从长期看,这12个城市,房价还能涨20年!它们分别是: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
重庆、武汉、南京、苏州、西安、郑州
人不可能一直有钱,但一直有有钱人。
有的人聪明得像天气多变,也有的人傻得像天气预报,变天了他都看不出来。
平时的文章,多输出“内容和观点”,而会员社群,只讲“方法论”。尽管我有很多想法和建议想和你说,但不适合如此公开地聊。这里有太多的敏感、细节和外人听不懂的秘密。所以马上点击下方的链接,文章最下方有二维码,加入会员社群吧。
[玫瑰][玫瑰][玫瑰]
这里有一群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兄弟姐妹等着你。他们起步三套房以上,优秀的人总是互相鼓励,乐于分享。他们是一群心无二志,致力于搞房、搞钱的人。
相信聪明的你,能读懂这个“小圈子”中蕴藏着的能量。
有时候人生没那么复杂,圈子对了,路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