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覃毅 编辑丨鄢子为
宁波低调富豪张和君,半路进军光伏,赚得盆满钵满。
4月30日,其家族实控的德业股份公告,2024年净赚约30亿元,暴增64.8%。

大量光伏龙头,陷入困顿,张和君两大配件却大卖,斩获80亿元收入。单逆变器,就卖出137万台;储能电池包收入增长1.7倍。
趁着好势头,他酝酿更大的计划。
4月,德业竞得宁波慈溪和北仑区两处地块。在慈溪地块上,他计划,分两期投资不少于21亿元,建设年产16GWh工商业储能产线。
老骥伏枥,张和君大手笔扩张,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新老交替
73岁的张和君,是一位起于乡野的商场老将。
高中一毕业,他种过地、当过木工,由一家小型模具厂起步,打拼30余年,将一个乡镇小厂带成光伏头部玩家。
现在,德业年收入超过110元,市值更有550亿。年过古稀的张,仍在一线拼搏。
去年,德业共召开10场董事会会议,张和君无一缺席,且现场参会,从未使用电话等形式参加。
“扬帆起航再出发,锚定新能源领域持续深耕。”张在一篇《董事长致辞》中写道。
张和君和其妻子陆亚珠,是德业实际控制人,截至3月底,牢牢控制超59%股份,握有绝对的话语权。
据胡润2025年全球富豪榜,张氏家族身家达到335亿元。

创始人有两个儿子,均在德业任职,每年领取超750万的薪酬。算上张和君的,父子三人去年拿到的薪资,超2400万元。
董事会已决议,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6元,按张和君夫妇持有的股份算,税前可分得近10亿元。
其对职业经理人也开出高薪,35岁副总经理季德海,去年薪酬为514万元。
张栋业出生于1981年,很早就加入德业,在销售总监等岗位历练,目前担任总经理、副董事长;张栋斌今年46岁,担任董事。
该公司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
去年8月,德业法定代表人由张和君变更为张栋业。3个月后,在父亲的见证下,张栋业代表德业,与尼日利亚Nigus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人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德业储能和Nigus公司未来的长期合作,将为双方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收益。”张栋业表示。
在某个合影环节,张栋业居于C位,张和君陪伴在侧。
买地扩产
张和君团队,频繁买地扩产。
4月,德业及子公司,先以4580万元竞得宁波市北仑区灵峰产业园一块工业用地,再斥资9408万元竞得慈溪滨海地块。
对于北仑区地块,其尚未披露具体用途。
拍下慈溪地块的目的,则是为了建设工商业储能产线。公司称,将在拿地后36个月内竣工投产、60个月内达产复核。

“基于行业前景判断,为了满足未来工商储销售规模增长需要,提前进行产能布局。”管理层解释。
去年,德业还在马来西亚成立子公司,从事光伏设备及储能电池等相关业务,还花1.9亿元购买生产基地。
其是光伏行业的出海龙头,售卖逆变器和储能电池包,境外收入超73亿元。

管理层认为,马来西亚地理位置优越,既能快速覆盖东南亚地区,又可辐射南亚、中东及非洲市场,利于拓展海外业务。
2025年,公司还表示,将深耕亚非拉等新兴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
密集出手,显示出张和君团队对储能业务的信心。
去年,储能电池包业务增长强劲,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贡献24.5亿元,仅次于逆变器。

一季度,势头继续向上,逆变器、储能电池包产品销售规模上升,净利润大幅增长至6.1亿元。
公司账上也不缺钱,现金充裕,支持张和君团队买地扩产。
4月30日,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8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高的理财产品。
踩中风口
张和君最初是做家电塑料配件的。
他颇具商业头脑,瞄准美的配套需求,想方设法提升制造工艺,赢得其青睐,做大家业。
2021年上市时,德业的家电板块收入,占营收七成。张和君看准机会,杀入逆变器赛道。

现阶段,逆变器是收入大头,去年入账55.6亿元。期间,储能逆变器出货54万台,组串式逆变器出货41万台,微型逆变器42万台。
张和君团队善于发现生意机会,将产品销往德国、巴基斯坦、巴西、印度等国家。

举个例子,欧洲遭遇能源危机,户用储能需求一度高增,阳台光伏兴起——用户只需将光伏系统固定在阳台栏杆上,就可利用太阳能供应自家使用。张和君团队,立刻推出微型储能逆变器,即阳台储能,抢占市场。德国迅速成其海外最大单一市场,去年贡献收入超17亿元。
近年来,海外电价高企,管理层判断,“阳台光伏手续简化,欧洲地区需求有望增长,尤其是在电价较高的国家。”

团队整合储能产品与逆变器销售渠道,以“储能逆变器+电池包”一体化策略,促进协同销售。借助这样的打法,德业顺利拓展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有意思的是,德业还有家电业务,其凭借除湿器一个品类,去年获得9.7亿元收入;空调配件热交换器收入为19.5亿元。
“去年,南方地区梅雨季较长,刚性需求提升,叠加国补政策刺激,内销市场平稳增长。”财报解释。
技多不压身,张和君的新老业务,都在为其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