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政坛惊现倒戈:总统公开背刺最高领袖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议会殿堂的惊人表态,将德黑兰权力核心的裂痕彻底暴露于世。 这位曾被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力挺的改革派人物,竟公开指责"对美谈判受阻源于领袖干预",亲手撕开了伊朗统治集团内部博弈的遮羞布。
这场政治风暴的导火索是经济部长遭弹劾事件。 议会以压倒性票数罢免改革派财长,直指其应对经济危机不力——数据显示伊朗货币贬值超80%,面粉价格三年飙涨四倍,民生困境已逼近临界点。 佩泽希齐扬为保全改革派阵营,剑走偏锋地将矛头转向最高领袖办公室,暗示经济崩盘根源在于"外交政策的过度僵化"。
美国升级的制裁绞杀加剧了危机。 最新能源禁令使伊朗石油出口量暴跌七成,外汇储备缩水超400亿美元。 五角大楼同步向中东增派F-35战机中队,并向以色列紧急输送可穿透地下设施的钻地炸弹,形成军事经济双重施压的"窒息战术"。
权力交接暗流催化了这场冲突。 随着哈梅内伊年事已高,保守派主导的专家会议已秘密拟定继任者名单。 佩泽希齐扬的"政治叛变",实为改革派对后哈梅内伊时代话语权的争夺——通过制造舆论危机倒逼权力重构,试图在权力过渡期抢占先机。
地缘战略分析师指出,伊朗正面临历史性抉择:改革派主张的"妥协换生存"风险巨大,2018年特朗普撕毁核协议的前车之鉴犹在; 而保守派坚持的"抵抗经济"虽维系战略自主,却难解民生困局。 当前哈梅内伊坚守的两大红线——阻止美军驻防波斯湾、抵御以色列军事打击——仍是维护主权的最后屏障。
这场权力地震暴露出伊朗在霸权围剿中的生存困境。 作为掌控霍尔木兹海峡石油命脉及"什叶派之弧"地缘支点的国家,德黑兰的每个决策都牵动着全球能源格局与中东力量平衡。 党内外压力突破临界点时,波斯湾或将掀起新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