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3死事故后续,省公安厅表态,龙门架摄像头或拍下关键细节

星期九的北风 2025-04-07 09:38:51

小米 su7燃爆事件,至今在热搜上居高不下。

事故如何发生?新能源还能不能开?安全隐患如何避免?

这一系列疑问,让众多网友焦虑不已。

随后,安徽省公安厅交管总队介入,正在详细调查中。

还有设施路段的高速摄像头,或许也能提供一些关键信息。

事情真相到底如何,相信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一切发生得太快,仿佛一瞬间。

3月29日的晚上,安徽德上高速的池祁段,成了三个年轻女孩最后的旅程。

事故发生后,大家迅速把目光聚焦到了责任问题上。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到底能有多“智能”?它真能完全代替驾驶员吗?

从这次事件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虽然小米SU7搭载了最新的NOA系统,但这套系统本质上仍处于辅助驾驶的阶段,不是自动驾驶。

智能系统再强大,最终还是需要驾驶员保持警觉、随时接管。

可是,现实是,驾驶员并没有有效减速,甚至可能过度依赖了系统。

这也许是她们面临危险时无法及时做出反应的根本原因之一。

技术的局限性,在关键时刻暴露无疑。

从现有信息看,事发路段当时有施工区,这种临时变道、锥桶歪斜、地面标线混乱的场景,别说L2级智驾,就算换成L4级也不敢打包票能处理。

去年美国IIHS做过测试,10家车企的辅助驾驶系统过施工区,全军覆没。

真正靠谱的智能系统,不该是嘴硬的我能行,而是学会说“这儿太危险,方向给你了。”

就像沃尔沃的Pilot Assist,检测到复杂路况会直接退出+双闪警告,虽然怂,但保命。

事故发生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调查工作上。

安徽省公安厅第一时间启动了调查程序,事故现场的监控录像成为了关键。小米公司也积极配合调查,将事故车辆的行驶数据交给了调查组。

这些数据将帮助调查人员还原事发时的具体情况,查明事故的具体原因。

有个新进展让我觉得靠谱:有记者重回事故路段,眼尖的网友发现龙门架上装着高清摄像头。

这或许是破案关键,现在全网吵车门能不能开,还不如赶紧调监控看看碰撞瞬间车门状态。

能否从这些监控中看到车辆的速度、驾驶员的操作,成了调查能否深入下去的一个重要节点。

不过龙门架摄像头看着高清,但夜间+高速+强光条件下,拍清驾驶员动作的难度堪比用手机拍月亮。

更可能的情况是警方结合视频、EDR数据和现场痕迹,搞个三位一体推演。

汽车EDR数据理论上不可篡改,但读取数据需要车企专用解码器。这就好比让嫌疑人自己交犯罪日记,程序上合规,心理上膈应。

要是能引入第三方机构同步解析,公信力会高很多。

这事儿发展到今天,是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

新闻说,三位遇难女孩的家属已经分开处理后续了,但具体要讨什么说法、谈什么赔偿,现在连家属自己都没完全整明白。

有个细节挺扎心的,其中一位女孩的男友接受采访时说:“她父母之后要做什么,我不会干涉。”

这话听着像尊重,可仔细一想,背后全是茫然和无助。

三条人命背后,可能牵扯三个家庭截然不同的诉求,这事儿要妥善解决,难度不亚于让三家车企老板坐一桌吃饭。

还有网友解读如果家属想追究的话,男朋友也是有连带责任的,谁让这个车辆归属权的问题扯不清呢。

现在年轻人总觉得借车是仗义,但法律上这叫风险赠与。按《民法典》1213条,借车出事故,车主有过错(比如没买保险、明知对方酒驾)就得连带赔钱。

建议各位在朋友圈加句备注:车与老婆,恕不外借。

现在只能期待这件事的处理结果,真相早日水落石出。

以上分析基于@中国新闻周刊 等媒体报道,具体事故原因以官方调查为准,愿逝者安息

信息来源

0 阅读:101

星期九的北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