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最新规划正式公布!看看鳌江流域如何规划发展?→→
--《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公布版)》
2025-03-15


在继征求意见、浙江省政府批复后,近日温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正式发布了《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公布版)》。从这份温州市正式发布的总体规划内容中,我们了解到关于温州市国土空间的具体详细规划以及能够看到今后10年温州市城镇规划体系以及今后区域与城市发展方向,以及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下面,我们从这份规划中,整理找出了一些有关温州副中心城市(暨鳌江流域)老百姓比较关心的内容,看看未来的鳌江流域发展和规划方向还有哪些大动作。

温州市域空间结构
未来,温州将继续构建沿江发展轴、即沿海产业带、即生态发展区“一轴一带一区”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规划构建“一主一副两城多点”城镇空间结构。
在第六章:打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的第一节:构建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结构,有详细的描述,加强统筹全域空间资源配置,重点围绕瓯江、鳌江等河口平原区,引导人口向都市区主、副中心的集聚,加强功能互补,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规划构建“一主一副两城多点”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以都市区主、副中心为引领,两个山区县城为节点,产业强镇、特色城镇协调有序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打造富有创新竞争力的长三角门户型都市区。

“一主”指都市区主中心(即温州中心城区)。包括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乐清市、瑞安市和永嘉县的 76 个街镇。促进乐清、瑞安、永嘉城区与市区融合发展,推动瓯江新城、温州湾新区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加强功能互补,引导高端要素集中集聚,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成为全省第三极的有力支撑。

“一副”指都市区副中心。包括平阳县、苍南县和龙港市的鳌江流域重点城镇。推进鳌江流域城镇群一体化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实现服务设施共享、交通互联、生态共保,引领温州南部区域高质量发展,打造民营经济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主阵地,成为粤闽浙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
这里面,有关于“一副”,即指都市区副中心。这里是笼统包括平、苍、龙的鳌江流域重点城镇,没有以前一市十镇的具体名单(即龙港市加平阳、苍南各五个镇),这个说明今后的行政区划调整还是模糊,困难很大(县级以上调整这几年国家停止),只能按目前的体制所说推进鳌江流域城镇群一体化发展。

温州城镇规划体系
在接下来的第二节引导等级合理的城镇体系中,到2025年,温州城镇化水平在 75%左右;其实在2024年,温州全市城镇化已经达76%,至203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在 80%左右。这个也是不难实现。
持续实施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主体功能区相衔接,构建以“温州市中心城区+都市区南部副中心”为主体,特色县城与美丽城镇为支撑,构建多级城镇体系,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形成特大城市、1中型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发展的城镇等级结构,推动城镇体系不断优化。

这个规划里面是把温州城镇规模等级分为六级:
(1)特大城市(500-1000 万人)1 个,即温州市中心城区,规划城镇人口 630-650 万人。
(2)中型城市(50-100 万人)1 个,即龙港市,规划城镇人口 50-75 万人。
(3)Ⅰ型小城市(20-50 万人)4 个,包括昆阳-鳌江、灵溪镇、大峃镇、罗阳镇。
(4)Ⅱ型小城市(5-20 万人)12 个,包括水头镇、大荆镇、马屿镇、陶山镇、桥头镇、桥下镇、万全镇、钱库镇、金乡镇、宜山镇、藤桥镇、萧江镇。
(5)Ⅱ型小城市(2-5 万人)18 个,包括泽雅镇、芙蓉镇、雁荡镇等。
(6)Ⅱ型小城市(2 万人以下)48 个,包括碧莲镇、湖雾镇、藻溪镇等。

对于建设温州大都市区,即“一主”,我们不用任何怀疑,只有行政区划调整到位,温州中心市城区人口马上可以达500万之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是温州都市区南部副中心,这个称呼是变来变去,一会是温州都市区南部副中心,一下是温州副中心城市,现在又是都市区南部副中心。这个说明现在行政区划对其实规划的影响力太大。

这里有关鳌江流域的城镇规划有点意思,龙港市定位为中型城市(50-100 万人),规划城镇人口50-75万人。这个目前也是可以实现的,现在龙港的人口为47.68万,距离50万人口城市也是一步之遥,今后几年肯定可以超过50万人口。而把昆阳-鳌江规划为Ⅰ型小城市(20-50 万人),这个其实有点问题,目前两地常住人口与龙港基本上差不多(鳌江30多万,昆阳18万),其实也是可以规划为中等城市。把灵溪镇规划也是Ⅰ型小城市(20-50 万人),目前灵溪镇是温州人口第一大镇,也接近40万人之巨镇,其实也是可以规划成中等城市。三地现在总人口现在就已达近150万之巨,合起来其实可以规划成为200万大城市的规模了。只是可惜三地分开,这里并没有“如果”之说,说多了其实也是废话连篇,不切合实际情况,这是如今老平阳的历史性遗憾...

要说把文成县城大峃镇、泰顺县城罗阳镇,规划到成为20-50万Ⅰ型城市?这与鳌江-昆阳,灵溪的规模人口并肩距离太远,不太现实。因为2024年文成、泰顺两县域常住人口分别才有29.3万、27万人。难道要把全部人口都集中到县城来?基本上没有可能性!这样严肃性极为不足。按10-20万人口规模间规划是可行的,如此切不可拔苗助长。

而对于其他一些小城镇规划成Ⅱ型小城市(5-20 万人),特别是20万以上,其实也不太现实,现在人口生育率下降,加上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这里面除了平阳北港中心水头镇(14万人口)有可能争取成为20万人口的小城市外,而苍南钱库(13万人)是因离龙港太近。其他温州市的小城镇几无可能,能保存现状就不错了,现在的县城的人口都在下降,都还吃不饱,更轮不到小城镇的份额了,基本上是都没戏。
建设都市区南部副中心
在文本的第五节中,有专门辟出“建设都市区南部副中心”一段说明,全部内容发如下;
《都市区南部副中心》范围涉及龙港市、昆阳、鳌江以及灵溪、昆阳等主要城镇城市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及其相关控制区域,面积约为170平方千米,城镇人口为170-180 万人。规划结构为“一核两翼多组团”。

“一核”。即鳌江流域服务核心,以龙港、鳌江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化商贸金融、港口物流、教育科研,打造我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策源地、温州南部生产性服务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两翼”。北翼以昆阳、万全等城镇为主,承担县级综合服务,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智造、轻工等产业,加强历史文化和湿地特色资源保护;南翼以灵溪等城镇为主,发展现代新型产业、商贸服务业,加强浙闽协同发展。
“多组团”。即鳌江流域的特色城镇组团,进一步提升现有产业优势、保持江南水乡风貌、彰显海防文化,打造多个地域特色城镇组团。

在上述建设都市区南部副中心说明中,其实也是描述到位,核心、人口、区位、发展前景、规划目标等都是不错。就是如老百姓所说,“规划、规划,图上画画,墙上挂挂”,规划千般好,实际上还是需要人们去推动与争取。温州的这个“一副”都市区副中心,其实就是老平阳,自从1981年分县到2019年龙港建市,一分为三。40多年来,这个话题一直是热门不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底如何是好?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意见。分也好,合也好,均是时势使然,只要有利于百姓的生活,都可以接受。

总之,设立高等级的城市自有好处多多,推进浙江鳌江流域城镇群一体化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建设温州都市区南部副中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在平苍龙三地实现服务设施共享、交通互联、生态共保,是国内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在目前国内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实现平苍龙三地利益的最大化,是老百姓的共同的心声,从而引领温州南部区域高质量发展,把鳌江流域打造民营经济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主阵地。同时,我们也期待让温州副中心发展成为粤闽浙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