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代循吏温州平陽尤良→→

热爱光明人家 2025-03-24 05:22:36

明朝一代循吏平陽尤良→→

--天顺岁贡,任四川夔州府奉节县令,政绩优良,是为循吏

文:光明人家 2025-03-22

在科举时代,明代科举是继南宋之后,平阳在科甲方面成就方面又出现了人才辈出的小高潮,明代平阳共有文武进士30人(包括在外),举人共有70余人,贡生200多人。除了进士、举人中出了诸多名宦、名人,另外在贡生中也出有不少为名宦、循吏。下面介绍一位明代天顺年间的人物,平阳岁贡尤良。

天顺岁贡尤良

贡生是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与朝廷。贡生和举人、进士一样被视为科举的正途出身。

明代科举除进士、举人任官制度外,还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明代科举制度规定,每年由府、州、县选送廪生入京都国子监肄业,称为“岁贡”。恩贡,凡遇皇帝登极或其他庆典而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再加选一次,称为“恩贡”。选贡是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明代在岁贡之外考选学行兼优者充贡,称“选贡”。纳贡则是捐纳钱财进入国子监读书者,是贡生中最次一类。

明代的四类贡生中,以岁贡为最优。洪武十六年(1383)创立了这一制度,此后又通过不断充实而使其臻于完备。明代儒学岁贡制度府学一年贡一人、州学三年贡二人、县学二年贡一人的常例;明代(岁贡)监生最为标准的学校生源和连接地方学校与中央国子监的重要纽带,而且成为明代文官选任的重要来源。岁贡可以任官,明朝以岁贡生员大都充任教职。凡岁贡生员将本年应领食饩贡于国子监,再由翰林院考试,合格者授以学正、训导、教谕等官。

天顺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经夺门之变复辟后所用的年号,前后共计八年(1457年-1464年)。天顺也是英宗朱祁镇的第二个年号,第一个年号是正统(1436-1449),在土木堡之变时英宗被俘,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后英宗被释回京,被尊为太上皇,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人发动兵变,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天顺年间平阳县的贡生都是岁贡,无恩贡与选贡。据现存《平阳县志》中记载,共有十二人,尤良其中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担任过知县(七品)职务的贡生,其他人物均是任训导、教谕、经历、县丞等低一级职务。

明正德《夔州府志》职官--尤良

尤良其人其事

尤良,其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明代浙江平阳县城人(今属昆阳镇),尤姓在平阳属于小姓,名人不多。据顺治、康熙、乾隆、民国《县志、选举》中载:岁贡、天顺-“尤良,居城内,奉节知县。”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再无记载。

按明代岁贡的选官授任经历,一般起点都比较低,岁贡都是担任训导、教谕等学职。县学训导、教谕在明代品级是未入流(无品级),训导、教谕是县学长官,是岁贡、举人任职。笔者考据过明代平阳的一些仕人任职,比如隆庆举人林元瑀,中举十四年后才任职宁波鄞县教谕,后任丰都知县。岁贡孔弘仕,先任崇明县训导,后升任六合教谕。

乾隆《奉节县志》秩官--县令-尤良

尤良起先担任何职务?由于史料无载,目前无考,但根据明代岁贡的选官制度,大致始授官也是担任县学训导、教谕类,由于其有能力与吏才,故被擢升为夔州府奉节知县,知县在明代属正七品官,位列县级行政机构首位,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其品级在明代官僚体系中属于中下层,但实际权力覆盖县域全面。

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春秋为鱼邑,战国属巴,秦置鱼腹县,西汉设江关都尉,东汉升为固陵郡,三国改为巴东郡,南北朝改为巴州,正光四年(523年)改为信州,唐代改为夔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更名奉节,北宋置夔州路,明代降路为府,清代复为奉节县至今。

乾隆《夔州府志》秩官-奉节县令-尤良

据明.正德《夔州府志》卷八职官志载:奉节县,知县,“尤良,浙江平阳人。”清.乾隆《奉节县志》卷二十四秩官:知县,“尤良,平阳人。”清.光绪《奉节县志》记载与同。奉节县位于大巴山区,地贫人穷。尤良其在奉节知县任上,为政有为,勤政爱民,其政绩被列入循吏政绩行列记载。

乾隆《夔州府志》卷六 宦绩--尤良

清.乾隆《夔州府志》卷六宦绩中载:“尤良,浙江平阳人。天顺中知奉节,兴革便益於民,重修县治,奏减逃粮,民咸感之。”清.光绪《奉节县志》卷二十五政绩中载:“尤良,浙江平阳人。天顺中知奉节,兴革便民,重修县志,奏减逃粮,民咸感之。”两则记载基本是一样,就是尤良其担任奉节知县任上,革除旧痹,体谅民苦,减免税收,奏请上级免除百姓逃避的粮食赋税,对此,奉节县老百姓一直感念至深,记录入方志史册。

乾隆《奉节县志》卷二十五 政绩--尤良

这里面有个区别,稍微辨别一下,即记载尤良的“重修县治”与“重修县志”。县治即古代县衙,县志即志书,查《奉节县志》历史上只有两部,即一是由郑王选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主持修纂,王良弼、杨崇纲参与编纂,共四卷,采用木活字印刷,是奉节县现存最早的一部县志。另外《清光绪奉节县志校注》,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新刊印,并进行了校注。综上,应以尤良的“重修县治”为正确,即尤良重新修建(复)奉节县衙办公场所。

小 结

地方历史上人物很多,但很多也无载,已经失传。当然这也是大浪淘沙的结果。而作为传统的仕人,如果其能够在其任职上作出有利于当地百姓的政绩,其地方史书和百姓也是会记录下其人政绩,以志不忘,从而流传千古。这也是古代仕人的三不朽之一,即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

尤良其人在平阳历史上算不上是大名人,其岁贡出身,其平阳地方志书有载也仅仅几个字而已。但是查据史料,发现其人在夔州府奉节县知县任上有所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是明代平阳的一位出色的官员与人物。尤良任上所作所为,其不愧为一位传统的仕人与良吏。从而被载入地方史册而流传至今,值得一书....

参考文献:

1、《正德夔州府志》明.吴潜 修纂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2、《乾隆夔州府志》 清.崔邑俊修.楊崇纂 国家图书馆

3、《乾隆奉节县志》郑王选修.王良弼.杨崇纲纂 (1745年)

4、《平阳县志》隆庆、康熙、乾隆、民国版

0 阅读:1

热爱光明人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