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后期,打什么叶面肥,增产最显著?

小马侃 2025-04-11 12:21:03

小麦后期(灌浆期至成熟期)喷施叶面肥是提高粒重、增加产量的关键措施。根据多地区农技推广经验和实际案例,以下叶面肥配方及喷施方案增产效果显著:

一、核心叶面肥选择

磷酸二氢钾(必备)

作用: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输,提高千粒重(增加1-2克),增强抗干热风能力。

用量:每亩100-200克,稀释成0.2%-0.5%溶液(如100克兑水50公斤)。

喷施时间:灌浆初期至乳熟期,下午16:00后喷施效果更佳。

硼肥(关键补充)

作用:提高花粉活性,减少空秕粒,尤其对弱筋小麦和缺硼土壤效果显著。

推荐产品:硼源库(含硼20.5%),每亩15-20克,与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

尿素(针对性补救)

适用情况:叶片发黄、脱肥时使用,快速补充氮素,防止早衰。

用量:每亩50-75克(浓度1%-2%),需与磷酸二氢钾分开喷施,避免烧叶。

二、增产增效配方组合

基础配方(通用型)

磷酸二氢钾(100克) + 硼源库(20克)

增产效果:粒重提升15%-20%,抗干热风能力增强。

抗逆型配方(干旱/干热风频发区)

磷酸二氢钾(150克) + 腐殖酸(200毫升)

作用:缓解干旱胁迫,延长叶片功能期,增产10%-15%。

弱苗补救配方(叶片发黄、群体不足)

尿素(50克) + 磷酸二氢钾(100克) + 硼源库(20克)

注意:仅限弱苗田使用,旺长田禁用尿素。

三、配套技术要点

喷施时间

最佳时段:晴天下午16:00-17:00,避免高温蒸发和叶片灼伤。

频率:间隔7-10天,连喷2-3次(如抽穗期、灌浆中期各1次)。

增效措施

添加助剂:每亩加中性洗衣粉5克或有机硅助剂,提高肥液附着率。

混合用药:与杀虫剂(吡虫啉)、杀菌剂(戊唑醇)混合喷施,省工省时。

区域差异化调整

黄淮麦区:强筋小麦灌浆中后期加喷尿素5公斤/亩,提升籽粒蛋白质含量。

西北旱区:优先选用腐殖酸叶面肥,结合滴灌补水,缓解干旱影响。

四、注意事项

避免误区

禁用高浓度尿素(>2%),易导致叶片灼伤。

磷酸二氢钾需选正规产品,假货(如含杂质)可能引发肥害。

特殊天气应对

寒潮前:喷施0.5%磷酸二氢钾+0.01%芸苔素内酯,增强抗寒性。

连阴雨:雨后及时补喷,防止养分流失。

通过科学配比和精准喷施,叶面肥可快速补充养分,减少灌浆期养分消耗,综合增产效果可达15%-20%。建议结合当地农技指导,根据苗情动态调整方案。

0 阅读:1

小马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