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返青-拔节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需重点抓好以下管理措施:

一、产量提升核心管理
科学追肥
返青拔节期是小麦分蘖成穗和幼穗分化的关键期,需追施尿素40-50斤/亩,满足茎叶生长和穗粒数形成的需求。弱苗可增施至30斤/亩,并配合叶面喷施氨基酸、磷酸二氢钾等提升抗逆性。
合理灌溉
墒情不足时需浇返青水,促进早返青、多分蘖,但需注意避免拔节后浇水导致倒伏。黄淮海地区建议3月中上旬浇水,南方可提前至2月下旬。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控纹枯病、根腐病、麦蚜、麦蜘蛛等。推荐药剂组合: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噻呋酰胺悬浮剂,或三唑酮+吡蚜酮+磷酸二氢钾。拔节期需喷施第一遍“一喷三防”药剂,压低病虫基数。

二、“一喷三防”技术要点
核心目标
通过一次喷施杀虫剂(如吡虫啉)、杀菌剂(如戊唑醇)、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实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重的综合效果。
实施时间
北方地区建议3月底至4月初首次施药,南方可提前至2月下旬。抽穗扬花期需补喷防赤霉病。
注意事项
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喷后4小时内遇雨需补喷;
药剂混配顺序为“肥→粉→悬→水”,确保均匀性;
无人机施药需添加飞防助剂,亩用水量≥1.5升。

三、区域化调整建议
黄淮海麦区以控旺防倒伏为主,拔节初期喷施多效唑;南方需加强赤霉病防控,见花即喷药;旱薄地注重保墒增肥,避免过度灌溉。通过精准管理,可提升成穗率5%-10%,增产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