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晚唐皇家宗室里,李瀍是一个不怎么受人关注,宛若隐形人,被边缘化,没什么存在感的“纨绔公子”类型的人,整日里游手好闲、斗鸡遛狗、玩物丧志,那整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深玩家”,日子过得别提多潇洒了,玩啥都精神百倍,尤其是炼丹,那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了……
整天玩得热火朝天、花样百出、不亦乐乎的他看着是精神十足,但就是对朝政大事漠不关心,毫无兴致,一副百分百什么争权夺利、皇位传承、帝国兴衰等等屁事与我何干的“局外人”姿态。
说起来,二十七岁之前,他是一直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地做一个“逍遥”王爷,任凭皇位在父亲穆宗、哥哥敬宗和文宗几个人手里转来转去,而他没有流露出一丝野心,实打实的一个人畜无害的“乖宝宝”,任谁也没有把他与皇位连在一起想过,整个被忽视了。
因为这个原因,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帝的“主子”——太监,都没有过分地关注他。在那个谁有才谁倒霉、谁英明谁被害(专指皇帝宗室)的时代,这可是明哲保身的不二法宝、那是相当得有用。
忘却国家大事,寄情山水的他,在一次去邯郸游玩的过程中,偶然结识了一位王姓歌妓,此女不仅艳惊四座,而且歌舞俱佳且又聪明伶俐、善解人意,让李瀍喜欢得不得了,恋恋不舍,必欲娶之而后快。

唐朝是个婚姻世俗观念相对开放的朝代,娶个歌妓下人做王妃没什么丢人的,人们都习以为常了。李瀍毫不犹豫为她赎了身,然后带回自己的王府里金屋藏娇。二人婚后感情一直很好,举案齐眉、琴瑟和谐,即使李瀍后来成了皇帝——唐武宗,伉俪依旧情深似海。
而且,对于李瀍能够登上皇帝宝座,王美人可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是她一手拨动了命运的天平,让幸运女神眷顾了李瀍,也为晚唐迎来了一抹灿烂霞光。
就在他们安享平静幸福生活的时候,大唐帝国的时局却因为立嗣一事而风云激荡、暗流涌动。当时在位的唐文宗面对太监干政曾想借助大臣的力量加以铲除,但在甘露之变中遭遇了彻底失败。此后,大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人完全掌握了唐朝中央大权,在唐文宗面前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唐文宗要权力没权力,要自由没自由,皇帝当得那是窝窝囊囊,别提多憋屈了。
就拿册立太子这种关乎帝国未来的事来说,唐文宗都难有所作为,折腾了半天也难如己意。最初,唐文宗想立哥哥敬宗之子晋王李普为嗣,可惜这孩子命薄,五岁就夭折了。无奈之下,唐文宗转而立自己的儿子鲁王李永做了太子,不料李永不久也突然死去,连病因都找不出来。你说这事儿整的,这太子位就跟带着诅咒一样,谁沾着谁倒霉。后来又经过多方势力博弈,最终唐敬宗第六子、陈王李成美顺利成为皇储。

经过前太子李永暴亡的事件后,唐文宗的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加上皇权旁落,太监骄横,心情郁闷的他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他原本计划为李成美举行隆重的行册大礼,不料,没等那天到来,他就一病不起了。弥留之际,唐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监国。但是另外两个大宦官仇士良、鱼弘志却另有小算盘,如果陈王登基,那么有拥立之功的就是刘弘逸与李珏,他们二人日后就要坐冷板凳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二人置文宗的圣旨于不顾,公开提出以太子年幼多病为由,提出更换皇太子。文宗想争却命在旦夕有心无力,宰相李珏虽然坚决反对,但手里没有兵权说啥也白费,只能白费嘴皮子。
多说无益,谁抢得先机就胜券在握。仇士良立即伪造了文宗的诏令,册立安王李溶为皇太弟,派神策军火速赴十六王宅迎请安王即位。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个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变故,应该是天下独一份儿了。
据《唐阙史》记载,当时安王李溶和颖王李瀍都极受哥哥文宗喜欢,而且都住在王爷区——十六王宅。仇士良派出去的神策军是一帮没文化的粗人,还没有弄明白他的意思稀里糊涂就出发了。
他们一大群人匆匆忙忙来到十六王宅时,却连要迎接哪位亲王都没弄清楚,站在门口大眼瞪小眼,一个个摸着脑袋傻眼了。宫中的仇士良反应还算快,马上派一个信得过的手下追了上去。然而这就是所谓的无巧不成书,偏巧这人是个脑子里明白嘴上讲不明白的大笨蛋,到了王府门口张嘴半天,才傻乎乎地喊出一句“迎接大的!迎接大的”,意思是安王年长于颖王,应该迎接安王李溶。神策军听到后还是一头雾水,搞不清该接谁,这帮当兵吃饷的哪知道谁大谁小啊。
府里面的安王和颖王倒是都听到了外边的喧哗,但是他们在没有最终确定之前都不敢贸然行动。(这又是一个可乘之机,这也是历史的奇妙之处。)
两个大男人小心翼翼、大气不敢喘、犹豫不定,满脑子利害得失盘算的时候,改变历史的人物出现了。

颖王在邯郸带回的王美人突然 如神附体。她极其镇定地走出王府,气势威严地来到满脑子浆糊的神策军官兵面前,用自己美丽的歌喉开始了唐朝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惊天大忽悠:“尔等听着,所谓‘大的’就是颖王殿下李瀍。你们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给我看清楚了,颖王殿下身材魁伟健硕,体格庞大,连当今皇帝都称他为‘大王’。”看到这帮粗人们有点上钩,王美人忽悠得更没边了:“再说了,颖王与你们的上司仇公公是生死之交,一起喝过酒,关系铁着呢。拥立新君可是头等大事,你们可要小心了,不然出了岔子可是要满门抄斩的!”众人一听,顿觉压力山大,心头犹疑不定,云里雾里整不明白了,不知道眼前这个女人说的是真是假。
在这关键时刻,王美人当机立断,毫不含糊地立即转身回府把隐藏在屏风后边的李瀍给推到众人面前。果然,李瀍高大魁梧,可见王美人所言不虚。神策军们再看时,顿觉李瀍王霸之气显露,确乃真命天子也。
被彻底洗脑的神策军们奋勇争先,立刻拥李瀍上马,护送至少阳院。看到来的竟然是李瀍,仇士良恨不能拿头撞墙,心里如十万匹草泥马疯狂掠过,心碎了一地,捡都捡不起来。骂了一通后,但事已至此,人已来了,可谓人尽皆知,也只好将错就错,册立颖王为皇太弟。几天后,唐文宗在众人的期待中,终于驾崩,李瀍即位,是为唐武宗。
虽然这件事听上去很离谱,但却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而李炎在登基之后,也确实改变了不少。他虽然读书不多,经常享乐,但却并没有耽误政事,而且他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重用宰相李德裕,清除宦官势力,改正了唐朝后期的很多政治弊端,震慑了藩镇,恢复了中央权威,收拾了异族,形成了难得的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为晚唐添上了灿烂的一笔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