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是一个有着大志的人,他自称是汉室宗亲,立志兴复汉室,匡扶天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历经艰辛,四处奔波,结交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将士,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他还有幸得到了当时最出名的两位隐士高人——诸葛亮和庞统的辅佐。
司马徽曾说过:“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竟然俱得卧龙凤雏,声望大涨,二人也助刘备广得民心,收荆州、夺益州、直至打下西北大片领土汉中称王,可以说卧龙凤雏二人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
那么,既然刘备有着如此强大的文武之才,又得到了卧龙凤雏这样的隐士高人,为何他最终还是没有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呢?他在哪些方面出现了失误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战略上过于保守
刘备虽然有着雄才大略,但是在战略上却过于保守,没有抓住机会主动出击。他在荆州时,曾经有过两次机会可以攻打曹操的中原。一次是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许昌,东吴孙权派遣鲁肃来劝说刘备联合进攻曹操。但是刘备却拒绝了,只想着巩固荆州。另一次是曹操北征乌桓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趁机南下许昌。但是刘备又担心荆州不稳,只派了赵云领兵骚扰曹操的后方。这两次如果刘备能够果断出兵,或许就能给曹操造成致命的打击,改变三国的格局。
二、人事上过于感情用事
刘备虽然有着仁义之心,但是在人事上却过于感情用事,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人才。他对关羽、张飞等旧部过分信任和宠爱,导致他们骄傲自满,不听劝谏。关羽在荆州时,因为轻视孙权和吕蒙,不听诸葛亮和马良的规劝,结果导致荆州失守,自己被杀。张飞在夷陵时,因为骄横无礼,不听姜维的指挥,结果被部下张达和范强所杀。这些都给刘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打击。
三、政治上过于狭隘
刘备虽然有着忠君爱国的情怀,但是在政治上却过于狭隘,没有顾全大局,和其他诸侯和睦相处。他在荆州时,曾经和孙权结为兄弟,共同抗击曹操。但是后来因为争夺荆州而反目成仇,导致两国的关系恶化,互相攻伐。他在益州时,曾经和刘璋结为宾主,共同守护西川。但是后来因为野心勃勃而背叛刘璋,夺取了益州。他在汉中时,曾经和马超结为义子,共同对抗曹操。但是后来因为猜忌马超而将他赶走,失去了一员大将。这些都给刘备带来了不少的敌人和麻烦。
四、军事上过于冒进
刘备虽然有着勇敢善战的品质,但是在军事上却过于冒进,没有根据敌情地形作出合理的部署。他在夷陵时,因为急于报关羽之仇,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的劝阻,率领大军进攻东吴。结果遭到了陆逊的火攻,损失惨重,自己也受了重伤。他在白帝城时,因为想要一雪前耻,不听诸葛亮和姜维的规劝,托孤于诸葛亮,命令他再次出兵东吴。结果给诸葛亮增加了许多的压力和困难。
综上所述,刘备得了卧龙凤雏虽然是一件幸事,但是他却没有好好利用他们的才能和建议,反而因为自己的一些错误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如果刘备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或许就能够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
安天下和的天下又没冲突
难道比起军阀混战的前期,三足鼎立不是已经安天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