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海外订单已经排到了十月份,上海跌倒,越南吃饱,最近长三角一带被疫情所困,这是事实,但是越南趁机捞了一笔,有人说越南一直在闷声发大财,得益于大量的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还有人说世界工程就这样拱手让人,失去了制造业一定会后悔的,到底是这样吗?
万万没想到,全球疫情是多点散发,越南的贸易搞得是热火朝天,海外订单拿到手软,就连这个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商业嗅觉灵敏的李嘉诚都重点投资越南。
2022年越南经济发展迅猛,据媒体报道,数据来源于越南国家统计局,一季度GDP总量达到921.75亿,实际增速5.03%。可能单看一组数据你没有什么感觉,5.03%的GDP增速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做一个对比,我国2022年一季度GDP增速为4.8%,而且我国今年一季度比去年第四季度还要好1.3%,最终才增长了4.8%,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据,万万没想到越南比我们还要好那么一丢丢,达到了惊人的5.03%。
通过上面的一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呢?俄乌冲突引发的紧张局势并没有对越南经济造成明显的影响,越南的发展反而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在这个问题上,世界银行站出来评估了越南的GDP增长,这样说到,越南的经济增长高于中国,这样的成绩就算放到东盟乃至世界都处于前列,世界银行说出这样的话,其实也是给自己打气,为什么这样说呢?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世界银行一直是在助推越南经济发展,再给越南放贷款,用于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上个月世界银行副行长还专门访问越南长达五天。大家也知道,越南的发展目标就是在2045年跨入发达国家,世界银行为越南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帮助。不光如此,甚至还有相关专业机构预测,2022年越南经济增速可能达到8.8%,很有可能与印尼、新加坡一起成为东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三个国家。
目前越南的经济主要靠出口来推动,而制造业的强劲表现让越南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值得一提的是,越南作为东南亚制造业中心,从去年年底越南疫情开始逐渐松绑,当地的代工厂也得到了全面的恢复,所以一季度越南出口大增。在这个问题上,越南当局讲到主要归功于一些世界五百强,比如三星电子生产的智能手机,还有就是服装、纺织品以及鞋类产品的大量出口。
越来越亮眼的数据让很多人似乎看到了下一个经济崛起的区域,就连香港首富李嘉诚也开始闻风而动,李老板在抛售英国资产的消息传出来以后,再度将眼光瞄准了亚洲,这次的焦点就是越南。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与日本欧势力集团通过越南当地合作伙伴万盛发集团与胡志明市长潘文脉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谈商议,在胡志明市投资的是一李嘉诚的眼光。
李嘉诚曾说过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他还曾给自己定下了八次戒律,少出风头,不谈政治。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稍微展开了讲一下,李嘉诚在欧洲拿下水电业务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水电价格的上涨,大家要清楚,李老板的买卖可是民生领域,啥意思呢?垄断性行业,给你们家供电供水,一旦水电价格上涨,欧洲的民众就非常不满,俄罗斯局势如果不升级,还不存在大问题。
但是突然之间,俄毛真的是动枪动刀了,美国老海在中间挑唆。到时候搞得是一团浑水,肯定能源紧张,所以在此背景下,李老板要套现走人了。英国媒体纷纷表示李嘉诚跑了,并且英国的政府也不是无动于衷,立即以反垄断的名义调查了李老板出售的1.6万个移动基站,原因是李嘉诚把基站出售给一家西班牙通信公司后,这家公司将会在电信市场形成垄断,损害英国消费者的权益。
李老板的名言不赚最后一个铜板,所以抛售名下的欧洲资产约合人民币1260亿,这笔资产是李嘉诚家族当年买入价的三倍,对于接下来西班牙这家公司会被当局调查也好,怎么样都与李老板无关了。我们话归主题,难怪最近李嘉诚计划在胡志明市搞端房地产,低买高抛是他一贯的作风。通过盘点,李嘉诚过去的生意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欧洲、加拿大。
不过,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化,李老板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不得不说,李嘉诚真的是商界超人,他的布局永远都比其他人更快,眼光更犀利。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亚太投资者意向调查中,越南胡志明市首次进入投资首选榜单,排行第五名。
据越南海关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越南进出口总额为17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比如越南的服装、纺织品等销往海外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十月份。与此同时,像富士康、三星、东芝等这些世界五百强也已经陆续在越南进行投资。讲到这里,可能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中国一直被广泛誉为世界工程,个人觉得只是一个名号而已,我们目前的阶段严格来说已经超越了世界工厂的阶段,正转向专利工程,也就是说中国从发展数量转向发展质量的蜕变。
那么东南亚这些国家,比如越南,接下来要走的路是我们之前走过的路,我们现在要往更高的方向发展。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目前越南的机会非常多,西方国家需求量非常大,像欧美这些经济体已经见顶了,严格来说增长的曲线会向下。东南亚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会是一次人口红利的窗口期,通过李老板的投资也能说明这一点,从欧洲套现的资金没有选择巨资砸向国内,而是选择去东南亚,意味着东南亚有极大的增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