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档以史无前例的11部新片混战拉开序幕,在无超级头部影片的空窗期,由刘伟强执导、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异军突起。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4月22日12:00,该片预售票房突破230万元,与刘德华监制的《猎金游戏》形成双雄争霸格局。
令人意外的是,港产经典《九龙城寨之围城》紧急提档加入战局,却未能撼动前两名的领先优势。
在沈阳开启的全国首场路演中,导演刘伟强携马丽与观众深度互动。
现场照片显示,能容纳800人的影厅座无虚席,映后交流环节持续近两小时,多位观众发言时哽咽落泪。
这种“自来水”效应迅速蔓延至社交媒体,微博话题#看完水饺皇后想吃妈妈包的饺子#阅读量6小时内破亿。
区别于常规的明星站台式路演,《水饺皇后》选择从二三线城市开启征程。
在沈阳CGV影城,购票观众中40岁以上女性占比达57%,这与影片聚焦女性创业的主题高度契合。
一位带着女儿观影的65岁退休教师评价:“马丽演的臧姑娘让我想起年轻时在纺织厂的日子,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太真实了。”
豆瓣平台涌现的超300条评论更具说服力:
资深影迷“北国影痴”(观影量1600+)写道:“砧板上剁碎命运,蒸笼里升起朝阳,这是属于劳动女性的《出埃及记》”
注册12年的用户“光影捕手”感慨:“拒绝日资收购那段戏,马丽的眼神让我想起《秋菊打官司》里的巩俐”
罕见出现“自来水”刷屏现象,热评前50条中仅3条三星,无任何一星差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评论IP多集中在东三省及山东地区,与主人公臧健和的籍贯(山东)及故事起点(香港底层)形成奇妙呼应。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地域共鸣或将助推影片在北方市场的票房表现。
作为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传记电影,《水饺皇后》面临天然的创作困境——观众早已熟知这位“水饺皇后”的逆袭故事,影片选择将镜头对准三个关键截面:
1. 1977年香港码头:带着两个女儿露宿街头的单亲母亲
2. 1982年食阁档口:与地头蛇周旋的饺子摊主
3. 1997年谈判桌:面对日资收购据理力争的企业家
马丽完成从喜剧演员到正剧女主的惊艳转型,在预告片中,她操着胶东口音的普通话训斥女儿:“饺子里包的是骨气,不能软!”
拍摄花絮显示,为还原臧健和因长期劳作变形的手指,马丽每天用特制胶带缠绕关节8小时,导致杀青后三个月仍无法完全伸直手指。
导演刘伟强再次证明其“命题作文大师”的实力!!!
这位曾用28天拍完《中国机长》的香港导演,此次将镜头语言聚焦于市井烟火:用鱼眼镜头呈现逼仄的筒子楼空间、以蒸汽朦胧的长镜头记录饺子出锅过程、谈判戏采用希区柯克式变焦制造压迫感。
相较于传统女性题材的苦情套路,《水饺皇后》展现出一条更富生命力的创作路径:
拒绝神化:主人公三次创业失败,被食客泼面羞辱
消解性别:谈判桌上不谈“女性不易”,只讲商业逻辑
超越地域:山东大嫚、香港阿姐、跨国商人三重身份交织
这种突破在五一档竞品中独树一帜,《猎金游戏》主打金融犯罪悬疑,《人生开门红》聚焦小镇青年,而《水饺皇后》却将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熔铸成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图腾。
正如路演现场观众所言:“这不是臧健和一个人的故事,是所有在菜市场、流水线、写字楼里挣扎向上的中国女性的集体记忆。”
尽管开局亮眼,《水饺皇后》仍面临多重挑战:
1. 类型天花板:近五年五一档剧情片最高票房为《人生路不熟》的5.13亿
2. 地域局限:南方观众对“饺子文化”的共鸣度待验证
3. 后劲考验:同档期《猎金游戏》拥有更强的明星辐射力
但影片特有的“家庭观影”属性可能创造意外增量,北京某影院经理透露,已有多个社区组织包场观影,“很多子女买票送给母亲当劳动节礼物”。
若这种情感消费持续发酵,影片或可复制《你好,李焕英》的票房曲线。
结语:小饺子背后的大时代
从路演现场此起彼伏的掌声,到社交平台真情实感的千字长评,《水饺皇后》的成功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真诚永远是最强的票房催化剂。
当马丽饰演的臧健和站在维港码头,看着自己生产的饺子运往全球时,镜头外涌动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营经济的壮阔图景。
这或许才是影片带给观众最深远的震撼——在个体奋斗史中,照见整个民族的精神底色。
图源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