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最巧妙的一首“洞房”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成千古佳话

梦初醒讲动漫 2023-03-24 17:11:47

唐诗中最巧妙的一首“洞房”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一时成千古佳话

闺意诗,一般是写少女、少妇在闺阁中的怨恨、忧愁等情愫。这类诗大多感情哀婉,细腻动人,诗意缠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有的出自女性之手,但其精品大多出自男性作者,这也成为古代有趣的文化现象。

但还有另一类诗歌,就是男子假托其他事情在其中,模仿女子的口气写出来,因为这首诗另有他意,别有意蕴,所以更加耐人寻味。

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古时诗人写“闺意”,总可以写到细微深处,可以写到人骨子里去,好像置身事中。

昨夜,洞房花烛,从女孩变成女人的新娘,在通宵烛火下等待着一早的拜见。

古时的风俗里,成婚的第二天清早是要拜见公婆的,能讨得公婆欢喜的儿媳妇,这一辈子的境遇也不会太差。

所以,她心中有了忐忑。

精心装扮之后,还是忍不住轻轻问了下身边的郎君:

我的眉画得深浅是不是合适,妆容浓淡可是公婆喜欢的样子?

软声细语下,全然流露出她所在乎的事情是能不能讨公婆的欢心。

对于“闺意”,这首诗可谓描述极致。

不过,古时的文人,大多会以“闺意”比喻自己,这首诗也是这样。

当时,张籍是官拜水部郎中,平时诗人向他行卷。

所谓行卷,古代又称为干谒,即应举者将自己的文学创作编成文卷,投献给达官贵人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的赏识和推荐。

唐代的很多诗人都有行卷,如李白、杜甫、杜牧等,而白居易正是通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向前辈官员顾况行卷,才得以快速考取功名,名扬四海。

这里,诗人朱庆馀已经得到张籍的赏识,但是临到考试,仍然还有顾虑,所以用新妇比喻自己。

对当时的文人来说,考取功名好像女孩出嫁,是终身大事。

如果考取了,就可以海阔天空;不然,就可能艰难一辈子。

女子出嫁,也是这样。如果深得公婆欢心,那么她的地位就稳了一辈子;不然,日子每一天都会很不好过。

此诗,以“入时无”三字为魂,寓意深刻,一时成千古佳话。

值得一提的是,张籍也回了自己的学生朱庆馀一首诗: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学生的赠诗是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的,所以张籍的答诗也是如此。

在诗中,张籍把学生比作一位在越地采菱的姑娘。

朱庆馀是越地人,用越地的女子作比就显得很自然。另外,越地自古出美女,这样做比,本身就是对学生的赞美。

首句,“越女新妆出镜心”,写这位姑娘的容貌和身份。

她刚刚打扮过,非常漂亮,出现在镜湖的湖心。

次句,“自知明艳更沉吟”,写她的心情。

她当然知道自己很漂亮,非常得意,但同时还有些许担心,自己是不是真的很漂亮呢?

一边在自我欣赏,一边在暗自揣度,又像是在喃喃自语。

接下来,“齐纨未足时人贵”,虽然有许多姑娘身上穿的是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但是,那不一定被人们看重。

最后,“一曲菱歌敌万金”,你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虽然穿着质朴无华,但只要轻轻唱上一曲采菱的歌,嘹亮的歌喉,抵得上一万金呢!

这个回答,既风趣又婉转,很自负,也很见才气,进一步打消了学生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因而特别与“时人”对比,肯定了他的价值所在,暗示他必然会受到欣赏,不必为这次的考试担心。

回看这两首诗,是师生的赠答之作,学生赠得好,老师答得妙,都是以闺意诗的口吻,假托于其他事在其中。风趣幽默,文雅别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代佳话。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一首词,记叙了一场浪漫的春梦,写尽相思,无限惆怅一首唐诗,仅仅28字,写出孤高、旷远的情怀,读后心情为之一振“七绝圣手”王昌龄,代表唐代七绝最高成就,十首佳作都非常精彩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1 阅读:290

梦初醒讲动漫

简介:喜欢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