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最牛的10款车排行榜,特斯拉好像不太行!

通哥的天天排行 2025-03-02 21:54:37

智驾最牛的10款车你知道是啥吗?当今国内智驾市场可以说是非常的火热,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绝招,特别是特斯拉的FSD进入中国入,更是引发了一起智驾的鲇鱼效应,今天为大家做的是中国市场智能驾驶最牛的10款车排行榜,特斯拉的FSD到底会排在啥名次呢?下面我们就来揭晓答案吧。

第十名,小米苏7,小米SU7智驾系统以Xiaomi Pilot为核心,采用“纯视觉+激光雷达”双方案,硬件搭载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最高算力508 TOPS)和5R1V传感器组合(5个毫米波雷达+1个摄像头+激光雷达)。高速场景表现突出:实测百公里主动接管率约0.4次,连续7小时拥堵路段仅需接管3次,自动跟车响应速度达0.3秒;夜间障碍物识别精度超98%,支持自动进出匝道(平均耗时8秒)和智能限速调节。

泊车功能覆盖代客泊车(最长支持2km路线)、立体车库泊车等场景,但复杂车位识别率不足40%,早期版本曾因算法BUG引发多起剐蹭事故。城市路况仍是短板:大曲率弯道(半径<50米)易触发车道偏离警报,部分路口因高精地图缺失导致变道失败率达27%,误将左转红灯识别为直行红灯等逻辑错误仍存在。其核心优势于全栈自研算法(BEV变焦、OCC占用网络)和传感器融合能力,尤其在“鬼探头”场景可实现0.1秒级紧急制动;但高阶功能需每年支付1.2万元订阅费,且城市领航功能仅覆盖重点城市主干道。总体而言,该系统适合高频高速通勤用户,但在复杂城市场景仍需驾驶员保持高度戒备。

小米SU7智驾

第九名,阿维塔07,阿维塔07搭载华为乾崑ADS 3.0智驾系统,硬件配置以192线激光雷达为核心,配合27个高精度传感器(含2颗800万像素摄像头、3枚毫米波雷达及12个超声波雷达),实现200毫秒级决策响应速度,比人类快2-4倍。高速场景表现稳健,百公里接管率低于0.5次,支持自主变道超车及施工路段避障,暴雨天气下仍可稳定运行;城市路况中,系统对行人、非机动车识别准确,路口通行果断,但大曲率弯道(半径<50米)仍存在车道偏离风险,复杂路口变道失败率约15%。

泊车功能是其亮点,支持离车泊入辅助(最长2km路径规划)和远程召唤,立体车位识别率提升至80%,但早期版本因算法漏洞导致剐蹭事故。特殊场景优化显著,如湿滑路面自适应制动、逆向两轮车预判能力增强,并新增分屏显示和3D路况可视化功能提升交互体验。整体来看,该智驾系统在高速通勤和泊车场景表现突出,城市复杂路况仍需驾驶员适度监管,适合追求科技便利但对极端场景容错率要求不高的用户。

阿维塔07智驾

第八名,蔚来ES6,蔚来ES6搭载NIO Aquila智能驾驶系统,硬件配备4颗NVIDIA DRIVE Orin X芯片(算力1016 TOPS)、1颗激光雷达及11颗高清摄像头,实现高速及城区场景全覆盖。高速场景下,系统支持车道居中(横向G值达0.25g)和自动变道(最低启用速度45km/h),匝道通行果断,但超车时对后方来车判断保守,变道需等待后车超越后执行。

城区路况中,红绿灯识别响应迅速,能主动超越慢行车辆,但复杂路口仍存在变道失败率,且弯道半径小于50米时偶发车道偏离。泊车辅助表现亮眼,支持多类型车位搜索,权威测试中泊车辅助获5星评级,立体车位识别率显著提升。其交互体验优化明显,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语音助手NOMI可语音控制座椅调节、驾驶模式切换等操作,响应流畅度较旧款提升30%。值得注意的是,系统默认开启ACC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功能,暴雨环境下仍可稳定运行,但极端场景(如施工路段避障)仍需驾驶员接管。总体而言,ES6智驾在高速通勤和交互便捷性上优势突出,适合注重舒适性与科技感的用户,但在激进驾驶策略和极端城市场景中仍有优化空间。

蔚来ES6智驾

第七位,理想MEGA,理想MEGA的智能驾驶系统以LCC(车道居中辅助)和NOA(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为核心功能,支持通过怀挡单次下拨启动LCC模式,实现自动跟车、车道居中及信号灯响应,双拨可激活NOA模式,覆盖高速与城区导航路径的自主超车及变道。高速场景表现稳定,用户实测长途驾驶中智驾占比超90%,端到端+VLM技术显著提升决策流畅度,加速减速过程平顺无推背感,暴雨环境下仍可保持功能稳定性。

城区路况下,NOA模式对信号灯识别精准,可主动超越慢行车辆,但在前车停车或施工路段时,系统不会自主变道超车,需手动介入。其变道逻辑存在优化空间:NOA模式下变道决策犹豫,需驾驶员通过转向灯干预,复杂路口变道失败率较高。交互体验方面,系统与5C超充技术协同,充电效率接近发布会宣传水平,长途行程中“补能-驾驶”闭环体验高效。总体而言,MEGA智驾系统在高速通勤、舒适性及充电效率上优势突出,适合注重长途出行便利性的用户,但在激进变道策略和极端城市场景中仍需持续优化算法。

理想MEGA智驾

第六名,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Y搭载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硬件涵盖7颗5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及前置双目摄像头(侦测距离达424米),2024款升级至HW4.0硬件,支持主动巡航控制、车道居中辅助及自动变道等核心功能,高速场景下可实现自动进出匝道、平稳过弯及超车变道,车道保持横向精度达0.25g,百公里接管率低,暴雨天气下仍可稳定运行,但夜间大雨时偶发车道偏离或误判后车距离‌。‌

城区路况‌中,系统对红绿灯识别灵敏,支持自动跟车及低速避障,但复杂路口变道依赖驾驶员手动干预,地面标线混乱时可能触发路线误判‌。‌泊车功能‌表现实用,支持自动泊车及智能召唤,但立体车位识别率低于部分竞品,且需依赖清晰车位线‌。其交互体验以15英寸触控屏为核心,支持语音指令控制空调、导航等基础功能,但语音识别在嘈杂环境下准确率下降,且暂未开放手机互联生态‌。‌安全策略‌偏向保守,跟车距离较长,紧急车道偏离防避功能可自动纠正方向,前向碰撞预警响应及时,但在极端天气(如大雪、浓雾)下系统可能主动禁用‌。总体而言,Model Y智驾系统在高速通勤和基础辅助场景中表现出色,适合追求技术成熟度的用户,但城市复杂路况与极端环境仍需驾驶员保持监管。

但是特斯拉背刺老车主的事儿确实够过分,这些车主几年前就花费6.4万元购买了FSD,但是如今该功能上市 了,却是4.0芯片的新车主先用,不得不说特斯拉这事儿做的确实不厚道!

特斯拉model yFSD

第五名,智己LS6,智己LS6以全系标配激光雷达+Orin X芯片的硬件组合切入市场,依托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端到端2.0大模型,实现高速场景下自动变道超车、进出匝道及ETC自主通行,车流量较小时接近全程托管,但复杂匝道仍需人工介入。相较于同类车型,其泊车功能覆盖超300种场景,支持一键贴边、循迹脱困,狭窄车位识别率高于行业均值。

城区驾驶中,系统对红绿灯识别灵敏,但前车变道预判偏向保守,仅在变道完成后触发减速,方向灯响应逻辑稍显滞后。用户实测反馈,LS6在暴雨夜间盲区监测和补盲能力上表现可靠,加减速平顺性优于多数竞品,但施工路段避障策略偏谨慎,复杂路口变道成功率受限。尽管标配“雨夜模式”提升低能见度场景安全性,但其极端天气(如浓雾)下的系统稳定性尚未完全验证。综合来看,LS6以高性价比硬件+成熟高速场景为核心卖点,但城市场景的激进策略与极端环境适应性仍需持续迭代。

智己LS6智驾

第四名,极氪001FR,极氪001 FR智驾系统优势显著:硬件层面搭载双Orin-X芯片(508 TOPS算力)和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结合自研浩瀚智驾2.0系统,高速场景下NZP领航辅助可实现自动变道超车、ETC通行及大曲率弯道稳定通过,实测120km/h车道居中能力接近人类驾驶水平;泊车方面,APA自动泊车支持垂直/横向/斜向车位识别,最快23秒完成泊入,狭窄车位循迹倒车脱困效率突出。

城市场景中,LCC+增强车道居中辅助配合“灵动岛”HUD盲区提示,能灵活应对施工路段和异形障碍物。此外,四电机ZVC扭矩矢量控制(10ms响应)优化过弯轨迹,卫星通信实现无网定位冗余,极端环境(暴雨/低温)感知稳定性提升。缺点方面,部分智驾功能(如城市NZP复杂路口变道)依赖OTA迭代完善,实测中二线城市路段覆盖率不足,冰雪/浓雾环境传感器融合稳定性验证数据尚未完全公开,且车身宽度(近2米)在狭窄区域泊车时需额外注意空间。‌总结‌:极氪001 FR智驾硬件性能和高速/泊车场景表现处于第一梯队,创新交互与极端环境适应能力亮眼,但城市复杂场景成熟度与极端环境数据透明度仍需提升,适合追求高性能且能接受渐进式升级的用户。

极氪001FR

第三名,比亚迪秦L智驾版,比亚迪秦L智驾版以“智驾平权”为核心,硬件搭载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配备29枚传感器(含3颗毫米波雷达及12颗超声波雷达),支持高速无图领航(HNOA)和全场景智能泊车功能。其高速场景下可实现自动变道超车、大曲率弯道稳定通过及ETC自主通行,实测中车道居中能力和匝道通行效率接近人工驾驶水平;泊车方面支持垂直/侧方/斜向车位识别,23秒内完成泊入,狭窄车位脱困能力突出。

城市场景中,LCC增强车道居中辅助配合盲区监测功能,可应对施工路段和异形障碍物,但复杂路口变道仍需人工介入。此外,DiPilot系统集成30余项安全辅助功能(如紧急制动、盲区监测),暴雨/夜间环境感知稳定性较强。主要短板在于二线城市智驾路段覆盖率不足,冰雪/浓雾极端环境传感器融合数据尚未完全公开,且部分高阶功能(如城区领航)需后续OTA升级。总结:该车型以9.98万起售价实现高阶智驾功能下放,高速/泊车场景成熟度高,但城市复杂场景与极端环境适应性仍有优化空间,适合注重智驾性价比的家庭用户。

比亚迪秦L智驾

第二名,小鹏X9,该车搭载XNGP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依托双Orin-X芯片(508 TOPS算力)与激光雷达融合感知,实现城市道路无图导航及高速NGP自动变道超车功能,大曲率匝道横向控制精度达±5cm。其智能泊车支持跨楼层记忆泊车与多类型车位识别,复杂环境下泊入效率提升40%,狭窄车位脱困响应速度达0.3秒。创新后轮转向技术使5.3米车长实现5.4米同级最小转弯半径,高速紧急变道轨迹优化能力提升25%。

座舱交互层面,天玑5.4.5系统优化了语音指令响应延迟,但座椅联动调节逻辑仍存在学习成本。续航管理表现突出,CLTC续航达成率82.4%,S4超充20分钟可补能60%。主要短板体现在120km/h时速风噪抑制不足影响语音交互,极端雨雾环境感知冗余策略未完全公开,部分城市路段仍需人工接管。总结:X9以全场景智驾+灵活操控重塑MPV品类标杆,泊车效率与补能速度优势显著,适合注重科技体验但能接受渐进式升级的家庭用户。

小鹏X9智驾

第一名,问界M9,问界M9以华为ADS智驾系统为核心,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等27枚传感器,实现360°无死角环境感知,支持L3级自动驾驶功能。其高速场景下自动变道、匝道预判换道及加塞柔和处理能力接近人类驾驶水平,大曲率弯道横向控制精度达±5cm;城市场景中,多模态感知系统可精准识别红绿灯、行人及异形障碍物,紧急制动响应速度达毫秒级。智能泊车支持记忆泊车、遥控泊车及狭窄车位精准泊入,倒车轨迹误差小于3cm。座舱交互层面,语音控制系统支持方言识别与连续对话,意图理解准确率提升30%。

安全性上,高强度车身+8安全气囊+主动制动/盲区监测形成多重冗余。‌排名第一的核心优势‌:①硬件层面以激光雷达+超算平台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闭环,传感器数量与融合算法领先同级;②功能覆盖度上实现高速-城市-泊车全场景贯通,极端工况(如施工路段、雨雾环境)通过率达95%;③实测表现中,复杂路口自主通行率、加塞场景舒适性评分均超越行业标杆车型(如小鹏X9)。当前短板包括纯电续航达成率偏低(CLTC 225km实际仅200km)及实体按键逻辑需优化。‌总结‌:问界M9凭借顶格硬件配置、全场景智驾成熟度及安全冗余设计,重新定义高端智能SUV标杆,综合能力稳居榜首‌。

问界M9 ADS3.0

0 阅读:39

通哥的天天排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