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及拌合用水的必备性能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抗渗等级、坍落度、氯离子含量以及拌合用水氯离子含量。本次课程主要讲解抗压强度、抗渗等级和坍落度。
混凝土取样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应以3个试件为一组,抗水渗透性能试验应以6个试件为一组。
每组试件所用的拌合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或实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尽快成型,制备混凝土试样时应采取劳动保护措施。
试件尺寸与形状
根据国家标准GB 50081-2019和GB 50082-2009,试件的最小横截面尺寸应根据混凝土中骨料的最大粒径选定。
抗压强度试件的标准尺寸为边长150毫米的立方体试件,边长100毫米和200毫米的立方体试件为非标准尺寸试件。
抗折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为边长150毫米×150毫米×600毫米或550毫米的棱柱体试件,边长100毫米×100毫米×400毫米的棱柱体试件为非标准尺寸试件。
抗水渗透性能试验的试件为顶面直径175毫米、底面直径185毫米、高度150毫米的圆台体。
试件尺寸测量
试件的边长和高度应采用游标卡尺测量,精确至0.1毫米。
圆柱形试件的直径应分别在试件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相互垂直的两个位置上测量6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直径,精确至0.1毫米。
试件承压面的平面度可用钢板尺和塞尺测量,测量结果应精确至0.01毫米。
试件相邻面间的夹角应采用游标量角器测量,精确至0.1度。
试件尺寸公差
试件各边长、直径和高度的尺寸公差不得超过1毫米。
试件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不得超过0.0005倍试件边长。
试件相邻面间的夹角应为90度,公差不得超过0.5度。
试件制作
试模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试模》JG 237的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60时,宜采用铸铁或铸钢试模。
振动台应符合《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ZG型T245的规定,振动频率为50赫兹±2赫兹,空载时振动台面中心点的垂直振幅为0.5毫米±0.02毫米。
导棒应符合《混凝土塌落度仪》JG 7/T248的规定,直径为16毫米±0.2毫米,长度为600毫米±5毫米,端部呈半球形。
橡皮锤或木锤的锤头质量宜为0.25公斤到0.50公斤。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应配置成型套模、压重钢板、压重块或其他加压装置。
试件制作步骤
检查试模尺寸并擦拭干净,内壁涂刷矿物油或其他隔离剂。
入模前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至少用铁锹拌合3次。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选择成型方式,包括振动台振实、人工插捣和插入式振捣棒振实。
振动台振实时,混凝土拌合物一次性装入试模,振动至表面出浆且无明显气泡。
人工插捣时,混凝土拌合物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插捣次数不少于12次。
插入式振捣棒振实时,振捣棒插入试模,振捣至表面出浆且无明显气泡。
试件成型后,刮除多余混凝土,待临近初凝时抹平表面,标记试件。
试件养护
标准养护:试件成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静置1-2天,然后放入20摄氏度±2摄氏度、相对湿度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同条件养护:试件应留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的适当位置,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第二节: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检验依据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依据为《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
水泥胶砂抗压强度比检验依据为《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2021。
环境要求
试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小于50%,温度应保持在20摄氏度±5摄氏度。
仪器设备
压力试验机:试验破坏荷载宜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小于80%,示值相对误差为±1%,上下承压板平面度公差不大于0.04毫米,平行度公差不大于0.05毫米,表面硬度不小于55HRC,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8微米。
钢垫板:当承压板不符合要求时,可使用钢垫板,平面尺寸不小于试件承压面积,厚度不小于25毫米。
试验步骤
试件到达龄期后,检查尺寸和形状,尺寸偏差应满足标准要求。
试件放置在试验机前,擦拭干净表面,以成型时的侧面为承压面。
启动试验机,均匀连续加荷,加荷速度根据试件强度等级确定。
记录破坏荷载。
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
抗压强度计算公式为:抗压强度 = 试件破坏荷载 / 试件承压面积,结果精确至0.1兆帕。
强度值确定:取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值。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剔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中间值作为强度值。
第三节: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检验
检验依据
抗水渗透性能检验依据为《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
仪器设备
抗渗仪:施加水压力范围为0.1-2.0兆帕。
试模:上口内径175毫米、下口内径185毫米、高度150毫米的圆台体试件。
密封材料:石蜡加松香或水泥加黄油等。
试验步骤
试件制作和养护后,拆模并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水泥浆膜。
试件密封:可采用石蜡密封或水泥加黄油密封。
安装试件后,启动抗渗仪,水压从0.1兆帕开始,每隔8小时增加0.1兆帕,观察试件端面渗水情况。
当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表面出现渗水时,记录水压力。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混凝土抗渗等级计算公式为:抗渗等级 = 10倍的水压力 - 1。
当6个试件中有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乘以10确定抗渗等级。
第四节:混凝土坍落度检验
检验依据
坍落度检验依据为《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
仪器设备
坍落度仪: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钢直尺:分度值不大于1毫米,测量坍落度的钢尺量程不小于300毫米,测量扩展度的钢直尺量程不小于1000毫米。
底板:平面尺寸不小于1500毫米×1500毫米,厚度不小于3毫米的钢板,最大挠度不大于3毫米。
试验步骤
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应润湿无明水,底板放置在坚实水平面上,塌落度筒放在底板中心,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
混凝土拌合物分三层均匀装入塌落度筒内,每层用捣棒按螺旋形均匀插捣25次,捣实后每层高度约为筒高的1/3。
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应插到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
顶层混凝土拌合物应装料高于筒口,插捣完成后,取下装料漏斗,刮去多余混凝土,刮平筒口。
垂直平稳地提起塌落度筒,轻放于试样旁边,待试样不再继续塌落或塌落时间达到30秒时,用钢尺测量筒高与塌落后混凝土试样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坍落度值。
试验注意事项
提起塌落度筒的过程应控制在3秒到7秒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筒的整个过程应连续进行,并在150秒内完成。
若提起塌落度筒后,混凝土发生一边崩塌或剪切现象,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
若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一边崩塌或剪切现象,应在记录中说明。
当混凝土拌合物不再扩散或扩散持续时间已达50秒时,应测量混凝土拌合物展开扩展面的最大直径及与其垂直方向的直径。
若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毫米,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扩展度试验结果;若两个直径之差不小于50毫米,应重新取样进行测定。
若发现骨料在中央集堆或边缘有浆体析出,应予以记录。
扩展度试验从开始装料到测得混凝土扩展度值的整个过程应连续进行,并在4分钟内完成。
结果表达
坍落度和扩展度以毫米为单位,测量精确至1毫米,结果表达修约至5毫米。例如,测量值为140.2毫米时,结果表达为140毫米。
████████████████████████████████████████████████████████████
第二部分《混凝土性能检测与配合比设计》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吴小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DJ 概述 1051的相关内容,包括限制膨胀率、抗冻性能、表观密度、含气量、凝结时间、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抑制碱骨料反应有效性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
第一节:限制膨胀率一、检验依据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
二、技术指标用途:用于补偿混凝土收缩时,水中14天的限制膨胀率≥0.015%,水中14天转空气中28天的限制膨胀率≤-0.030%。
用于厚胶带、膨胀加长带和工程接缝填充时,水中14天≥0.025%,水中14天转空气中28天≤-0.020%。
三、检验方法仪器设备:
测量仪:由千分表支架和标准杆组成,千分表分辨率应为0.001毫米。
纵向限制器:由直径10毫米的钢筋和12毫米厚的钢板焊接制成,焊接强度不低于260兆帕。
实验室环境条件:
温度:20±2摄氏度。
湿度:60%±5。
恒温水槽温度:20±2摄氏度。
试件制作要求:
试模尺寸:高度和宽度为100毫米,长度大于360毫米。
混凝土部分尺寸:100毫米×100毫米×300毫米。
试件成型后,应放置在20±2摄氏度的标准养护室内养护。
测长和养护方法:
测长前3小时,将测量仪标准杆放在标准实验室内校正。
试件脱模后,立即测量初始长度,然后放入恒温水槽中养护。
养护龄期:3天、7天、14天、28天、42天等。
计算方法:
限制膨胀率计算公式:
限制膨胀率=(测量值−初始长度)÷基准长度×100
精确至0.001%。
第二节:混凝土抗冻性能一、检验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
二、抗冻等级划分快冻法:以“F”为代号。
慢冻法:以“D”为代号。
三、检验方法(慢冻法)仪器设备:
冻融试验箱:温度范围-20到-18摄氏度,融化水温18-20摄氏度。
试件架:采用不锈钢或其他耐腐蚀材料。
电子秤:最大量程20公斤,感量不超过5克。
压力试验机:符合抗压强度试验机要求。
试件要求:
尺寸:100毫米×100毫米×100毫米的立方体试件。
试验组数:根据设计抗冻等级确定,最大5组。
试验步骤:
试件养护龄期达到24天时,提前取出并浸泡在20±2摄氏度的水中4天。
试件养护龄期达到28天时,开始冻融试验。
冷冻时间:从温度降至-18摄氏度开始计算,冷冻时间不少于4小时。
融化时间:不少于4小时。
每25次循环检查一次试件外观,记录破坏情况。
试验结果计算:
抗压强度损失率:
抗压强度损失率=(对比试件抗压强度−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对比试件抗压强度×100
质量损失率:质量损失率=(冻融循环前质量−冻融循环后质量)÷冻融循环前质量×100
抗冻等级:以抗压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或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确定。
第三节:表观密度一、检验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
二、试验设备容量筒:容积不小于5升,筒壁厚不小于3毫米。
电子天平:最大量程50公斤,感量不超过10克。
振动台:符合相关标准。
三、试验步骤测定容量筒容积:
将容量筒装满水,称重后计算容积。
装料与密实:
塌落度不大于90毫米时,用振动台密实。
塌落度大于90毫米时,用捣棒插捣密实。
计算表观密度:表观密度=(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容量筒质量)÷容量筒容积×1000
精确至10公斤/立方米。
第四节:含气量一、检验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
二、试验设备含气量测定仪:包括容器、压力表、排气阀等。
电子天平:最大量程50公斤,感量不超过10克。
三、试验步骤测定骨料含气量:
将骨料装入容器,浸泡后测量含气量。
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测定:
塌落度不大于90毫米时,用振动台密实。
塌落度大于90毫米时,用捣棒插捣密实。
测量未校正含气量,计算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
计算公式:含气量=未校正含气量−骨料含气量
第五节:凝结时间一、检验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
二、试验设备贯入阻力仪:最大测量值不小于1千牛,精度10牛。
试样桶:上口内径160毫米,下口内径150毫米,净高150毫米。
三、试验步骤筛出砂浆:从混凝土拌合物中筛出砂浆,装入试样桶。
密实方法:
塌落度不大于90毫米时,用振动台密实。
塌落度大于90毫米时,用捣棒插捣密实。
测定凝结时间:
每隔0.5小时测试一次,临近初凝和终凝时缩短测试间隔。
记录单位面积贯入阻力,计算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计算公式:
初凝时间: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为3.5兆帕时的时间。
终凝时间: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为28兆帕时的时间。
第六节:抗折强度一、检验依据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
二、试验设备压力试验机:符合抗压强度试验机要求。
抗折试验装置:双点加荷,钢质加荷头。
三、试验步骤试件尺寸:标准试件尺寸为100毫米×100毫米×400毫米。
加载速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小于30兆帕时,0.02-0.05兆帕/秒。
立方体抗压强度为30-60兆帕时,0.05-0.08兆帕/秒。
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小于60兆帕时,0.08-0.10兆帕/秒。
计算公式:抗折强度=(2×F)÷(π×b×h)
其中F为破坏荷载,b为试件宽度,h为试件高度。
第七节:劈裂抗拉强度一、检验依据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
二、试验设备压力试验机:符合抗压强度试验机要求。
垫块:钢制弧形垫块,长度与试件相同。
三、试验步骤试件尺寸:标准试件为边长150毫米的立方体。
加载速度:
立方体抗压强度小于30兆帕时,0.02-0.05兆帕/秒。
立方体抗压强度为30-60兆帕时,0.05-0.08兆帕/秒。
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小于60兆帕时,0.08-0.10兆帕/秒。
计算公式:劈裂抗拉强度=(2×F)÷(π×b×h)
其中F为破坏荷载,b为试件宽度,h为试件高度。
第八节:静力受压弹性模量一、检验依据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19。
二、试验设备压力试验机:符合抗压强度试验机要求。
微变形测量仪器:千分表、电阻应变片、位移传感器等。
三、试验步骤试件尺寸:标准试件为150毫米×150毫米×300毫米的棱柱体。
加载速度:
轴心抗压强度小于30兆帕时,0.3-0.5兆帕/秒。
轴心抗压强度为30-60兆帕时,0.5-0.8兆帕/秒。
轴心抗压强度不小于60兆帕时,0.8-1.0兆帕/秒。
计算公式:E=(4×(FA−F0))÷(A×ΔL)×L
其中FA为应力为轴心抗压强度1/3时的荷载,F0 为初始荷载,A为试件承压面积,L为测量标距,ΔL为变形值。
第九节:抑制碱骨料反应有效性一、检验依据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2011。
二、技术要求14天膨胀率:小于0.03%。
三、试验方法仪器设备:烘箱、天平、试验塞、测长仪、水泥胶砂搅拌机、恒温养护箱、水浴锅、养护桶等。
试体制备:
胶凝材料与砂的质量比为1:2.25,水灰比为0.47。
试件尺寸为25毫米×25毫米×280毫米。
试验步骤:
试件成型后,带模养护24小时,脱模后浸泡在80±2摄氏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每3天、7天、10天、14天测量试件长度变化。
计算公式:膨胀率=(Lt−L0)÷(L0−2Lh)×100
其中Lt为某龄期长度,L0 为基准长度,Lh为侧头长度。
第十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基本概念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公斤/立方米。
干硬性混凝土:塌落度小于10毫米。
塑性混凝土:塌落度为10-90毫米。
流动性混凝土:塌落度为100-150毫米。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
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60。
泵送混凝土:通过压力泵或输送管道浇筑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可能因水化热引起温度应力的混凝土。
二、配合比设计配置强度确定:
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f配置≥f标准+1.645×σ
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f配置≥1.15×f标准
水胶比计算:水胶比=αa×f胶凝材料÷f配置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根据水胶比和骨料品种调整。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胶凝材料用量 = 用水量 ÷ 水胶比。
矿物掺合料用量 = 胶凝材料用量 × 掺量。
水泥用量 = 胶凝材料用量 - 矿物掺合料用量。
砂率:
根据骨料品种、最大粒径及水胶比确定。
粗细骨料用量:
采用质量法或体积法计算。
三、适配调整与确定适配: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调整配合比参数,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强度试验: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绘制强度与水胶比的关系图,确定略大于配置强度对应的水胶比。
配合比调整: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确保混凝土性能符合要求。
校正系数:校正系数=实测表观密度÷理论表观密度
耐久性验证:对耐久性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进行相关耐久性试验验证。
四、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抗渗混凝土:
水胶比不应大于0.55。
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20公斤/立方米。
砂率宜为35%-45%。
高强混凝土:
水胶比应根据试验确定。
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
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公斤/立方米。
泵送混凝土:
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00公斤/立方米。
砂率宜为35%-45%。
大体积混凝土:
水胶比不应大于0.55。
用水量不宜大于175公斤/立方米。
砂率宜为38%-42%。
████████████████████████████████████████████████████████████
第三部分《砌筑砂浆性能检测与配合比设计》大家好,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韦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砌筑砂浆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配合比设计、必备检测参数等。
第一节:概述砌筑砂浆是将砖、石、砌块等块材经砌筑而成,起到黏结、衬垫和传力作用的砂浆。抹灰砂浆则是涂抹在建筑表面的砂浆,用于技术处理。
一、砂浆配合比设计砂浆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能、砂浆技术要求、块体种类及施工条件进行计算或查表确定,并应经过试配调整后确定。
二、适用范围抹灰砂浆技术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建筑的一般抹灰工程用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三、检验依据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GB/T 98-2010
抹灰砂浆技术规程:GB/T 220-2010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 70-2009
第二节:必备检测参数一、抗压强度1. 仪器设备试模:70毫米×70毫米×70毫米的带底试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模》JG 237的规定。
压力试验机:精度为1%,破坏荷载应不小于压力试验机量程的20%,且不应大于量程的80%。
垫板:上下压板及试件之间可垫以钢垫板,垫板尺寸应大于试件的承压面,不平整度为每100毫米不超过0.02毫米。
振动台:空载时台面的垂直振幅应为0.5±0.05毫米,空载频率应为50±3赫兹。
2. 试件制作及养护试件尺寸:立方体试件,每组3个。
成型方法:
人工插捣:当稠度大于50毫米时,采用人工插捣成型。用捣棒均匀地沿周边向中心按螺旋方式插捣25次,砂浆应高出试模顶面6-8毫米。
机械振动:当稠度不大于50毫米时,采用振动台振实成型。将砂浆一次性装满试模,振动5-10秒或持续到表面泛浆为止。
养护:
试件制作后,应在温度20±5摄氏度的环境下静置24-48小时。
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摄氏度、相对湿度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标准养护龄期为28天,也可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增加7天或14天。
3. 抗压强度试验试验步骤:
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立即进行试验。
试验前应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测量尺寸并检查外观,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
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下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
加荷速度应为0.25-1.5千牛每秒。
计算公式:抗压强度=破坏荷载➗承压面积×1.35
万寿系数为1.35。
结果判定:
应以3个试件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精确至0.1兆帕。
当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应舍去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二、稠度1. 仪器设备砂浆稠度仪:符合相关标准。
钢制捣棒:直径10毫米,长度350毫米,端部磨圆。
秒表。
2. 试验步骤准备工作:用少量润滑油擦拭滑杆,再用吸油纸擦净多余油,使滑杆能自由滑动。
装料: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入容器,表面低于容器口10毫米。
插捣:用捣棒自容器中心向边缘均匀插捣25次。
测定:将容器放在稠度仪底座上,拧开制动螺丝,向下移动滑杆,当滑杆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时,拧紧制动螺丝,读取刻度板上的下沉深度,精确至1毫米。
结果判定:
同盘砂浆应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毫米。
当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10毫米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三、保水性1. 仪器设备不透水圆环:内径100毫米,高度52.5毫米。
密封容器。
2千克重物。
金属滤网。
滤纸。
天平:量程200克,感量0.1克;量程2千克,感量1克。
烘箱。
2. 试验步骤称量:称量不透水圆环与干燥试模质量,以及15张中性滤纸质量。
装料:将砂浆拌合物一次性装入试模,用抹刀插捣数次,刮平表面。
覆盖:用金属滤网覆盖砂浆表面,再放上15张滤纸,用不透水圆环压住。
静置:静置2分钟后,移走重物及不透水圆环,取出滤纸,称量滤纸质量。
计算:根据滤纸的吸水质量计算砂浆的保水率。
结果判定:
保水率应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当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时,试验结果无效,应重新取样测定。
四、拉伸粘结强度1. 试验条件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仪器设备:
拉力试验机:破坏荷载应在其量程的20%-80%,精度为1%,最小试值为1牛。
夹具:钢制垫板。
模具:70毫米×70毫米×20毫米的聚乙烯或金属模具。
2. 试件制作成型:将砂浆倒入模具中,振动成型后用抹灰刀均匀拍打15次,人工添实5次,旋转90度再拍实5次,用刮刀以45度方向抹平砂浆表面。
养护:
成型24小时后脱模,放入20±2摄氏度水中养护6天。
再在试验条件下放置21天以上。
试验前应用200号砂纸或磨石将试件表面磨平。
3. 试验步骤粘结剂涂覆:在试件表面及上夹具表面涂上高强度粘结剂。
安装夹具:将上夹具对正位置放在粘结剂上,确保不歪斜,除去周围表面的粘结剂。
养护:继续养护24小时。
拉伸试验:
将钢制垫板放在试件上,安装拉伸夹具。
以5±1毫米/分钟的速度拉伸至试件破坏。
计算公式:拉伸粘结强度=破坏荷载➗拉伸面积
结果判定:
应以10个试件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拉伸粘结强度的试验结果,精确至0.01兆帕。
当单个试件的试验值与平均值之差超过20%时,应逐次舍弃偏差最大的试验值,直至各试验值与平均值之差不超过20%。
当10个试件中有效数据不少于6个时,取有效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当有效数据不足6个时,此组试验结果无效,应重新制备试件进行试验。
████████████████████████████████████████████████████████████
第四部分《砌筑砂浆可选检测参数》大家好,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韦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砌筑砂浆的可选检测参数,包括分层度、贝儿比设计、凝结时间以及抗渗性能。
第七节:可选检测参数一、分层度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浆拌合物的分层度,以确定在运输及停放时砂浆拌合物的稳定性。
2. 仪器设备砂浆分层度筒
振动台
砂浆稠度仪
木锤
3. 测定方法分层度的测定可采用标准法或快速法。当发生差异时,应以标准法的测定结果为准。
4. 标准法测定步骤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入分层度筒内。
装完后,用木锤在分层度筒周围距离大致相等的4个不同部位轻轻敲击1到2下。
当砂浆沉落至筒口时,应随时添加,并刮去多余的砂浆,用抹刀抹平。
静置30分钟后,去掉上节200毫米的砂浆,然后将剩余的100毫米砂浆倒在拌合锅内,拌2分钟。
再按照稠度试验的规定测定稠度,测得的稠度值差值即为分层度值。
5. 快速法测定步骤将分层度筒预先固定在振动台上。
将砂浆依次装入分层度筒内,振动20秒。
去掉上层200毫米砂浆,剩余100毫米砂浆倒出放在拌合锅内,拌2分钟。
按照稠度试验的规定测定稠度,测得的稠度值差值即为分层度值。
6. 结果判定应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砂浆的分层度值,精确至1毫米。
当两次分层度试验值之差超过10毫米时,应重新取样测定。
二、贝儿比设计1. 技术要求技术砂浆所用的原材料应对人体、生物及环境无有害影响,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6566的规定。
水泥应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或技术水泥,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75和GB/T 3183的规定。
水泥强度等级应根据砂浆品种及强度等级的要求进行选择。
M15级以下强度等级的砂浆宜选用32.5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M15级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技术砂浆宜采用42.5级通用硅酸盐水泥。
砂宜选用中砂,技术砂浆用砂应符合相关规定。
拌制砂浆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 63的规定。
2. 配合比设计水泥砂浆及预拌建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可分为M5、M7.5、M10、M15、M20、M25、M30等。
技术砂浆的表观密度:
水泥砂浆:表观密度大于1900千克/立方米。
水泥混合砂浆和预拌技术砂浆:应符合相关规定。
技术砂浆的保水率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技术砂浆中可掺入保水增稠材料、外加剂等,掺量应经试配后确定。
3. 搅拌要求技术砂浆配合比的确定与要求:
计算砂浆强度等级。
计算每立方米砂浆中的水泥用量。
计算每立方米砂浆中的石灰膏用量。
确定每立方米砂浆中的砂用量。
按砂浆稠度选择每立方米砂浆的用水量。
搅拌时间应从加水算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20秒。
对预拌技术砂浆和掺有粉煤灰、外加剂、保水剂、保水增稠材料等的砂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80秒。
三、凝结时间试验1. 仪器设备砂浆凝结时间测定仪:包含试针、容器、压力表,压力表测量精度为0.5牛。
2. 试验步骤将制备好的砂浆拌合物装入盛浆容器中,砂浆应低于容器口10毫米。
轻轻浇注容器并予以抹平,盖上盖子,放在20±2摄氏度的试验条件下保存。
砂浆表面的泌水不得清除。
将容器放到压力表座上,调节测定仪:
调节螺母,使贯入试针与砂浆表面接触。
拧开调节螺母。
调动调节螺母,使压力表指针调到0位。
用截面积为30平方毫米的贯入试针与砂浆表面接触,在10秒内缓慢而均匀地垂直压入砂浆内部20毫米深。
每次贯入时记录压力表读数,贯入点离开容器边缘后,已贯入部位应至少12毫米。
在20±2摄氏度的试验条件下,实际贯入阻力时,应在成型后2小时开始测定,并应每隔30分钟测定一次。
当贯入阻力值达到0.3兆帕时,应改为每15分钟测定一次,直至贯入阻力值达到0.7兆帕为止。
3. 施工现场测定凝结时间当在施工现场测定砂浆的凝结时间时,砂浆的稠度、温度应与现场相同。
在测定湿拌砂浆的凝结时间时,时间间隔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为受检砂浆预测凝结时间的1/4、1/2、3/4等来测定。
当接近凝结时间时,可每15分钟测定一次。
4. 结果判定砂浆凝结时间可采用作图法或内插法确定,有争议时应以作图法为准。
从加水搅拌开始计时,分别记录时间和相应的贯入阻力值。
根据试验所得各阶段的贯入阻力与时间的关系绘图,由图求出贯入阻力值达到0.5兆帕的所需时间,此时的测试值即为砂浆的凝结时间值。
测定砂浆凝结时间时,应在同盘内取两个试样,以两个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凝结砂浆的凝结时间值。
两次试验之间的误差不应大于30分钟,否则应重新测定。
四、抗渗性能1. 仪器设备金属试模:应采用圆锥形带底金属试模,上口直径70毫米,下口直径80毫米,高度30毫米。
2. 试验步骤将拌匀好的砂浆依次装入试模中,并用抹灰刀均匀插捣15次,再添实15次。
当填充砂浆略高于试模边缘时,应用抹刀以45度角一次性将试模表面多余的砂浆刮去,然后再用抹刀以较平的角度在试模表面反方向将砂浆刮平。
应成型6个试件。
抗渗试验时,应从0.2兆帕开始加压,恒压2小时后升至0.3兆帕,以后每隔1小时增加0.1兆帕。
当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表面出现渗水现象时,应停止试验,记下当时水压。
在试验过程中,当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时,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后再继续试验。
3. 结果判定砂浆抗渗压力值应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压力计,并按下式计算:p=h−0.16×h
其中h为6个试件中3个试件出现渗水时的压力。
████████████████████████████████████████████████████████████
第五部分《混凝土外加剂必备参数检测》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吴晓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混凝土外加剂的必备参数内容。
第一节:概述一、相关概念高性能减水剂:比高效减水剂具有更高减水率、更好坍落度保持性能、较小干燥收缩,且具有一定引气性能的减水剂。
基准水泥:符合标准GB 8076附录A要求的专门用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水泥。
基准混凝土:按照标准GB 8076规定的试验条件配置的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
受检混凝土:按照标准GB 8076规定的试验条件配置的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
二、检验依据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三、技术要求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详见表6-1-1,检验项目包括减水率、凝结时间差、含气量、抗压强度比等。
匀质性指标:包括氯离子含量、总碱量、含固量或含水率、密度、细度、pH值和硫酸钠含量等。
第二节:检验用材料及配合比一、材料要求水泥:采用标准GB 8076附录A规定的基准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兆帕的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为350±10平方米/公斤。
砂:符合GB/T 14684中二区要求的中砂,细度模数为2.6-2.9,含泥量小于1%。
石子:符合GB/T 14685要求的粒径为5毫米到20毫米的碎石或卵石,针片状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
水:符合JGJ 63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技术要求。
二、配合比设计基准混凝土配合比:按照JGJ 55进行设计。
受检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用量: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360公斤/立方米;掺其他外加剂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30公斤/立方米。
砂率: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混凝土,砂率为43%-47%;掺其他外加剂的,砂率为36%-40%。
外加剂掺量:按照生产厂家指定的掺量。
用水量:根据坍落度控制要求确定。
三、混凝土搅拌搅拌机:采用符合JG 3036要求的公称容量为60升的单卧式强制混凝土搅拌机,搅拌量应不小于20升,不宜大于45升。
搅拌步骤:
外加剂为粉状时,将水泥、砂、石、外加剂依次投入搅拌,干拌均匀,再加入水一起搅拌2分钟。
外加剂为液体时,先将水泥、砂、石一起投入搅拌,干拌均匀,再加入掺有外加剂的拌合用水一起搅拌2分钟。
第三节:试验项目及方法一、减水率概念: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
测定方法:
每批混凝土取一个试样,坍落度按照GB/T 50080进行测定。
坍落度为210±10毫米的混凝土分两层装料,每层用插捣棒插捣15次。
坍落度以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10毫米时,舍去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中间值。
计算公式:减水率=(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受检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100%
结果判定:
减水率以3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精确到1%。
若3次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舍去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中间值。
若两个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试验结果无效,应重做。
二、凝结时间差仪器设备:贯入阻力仪,精度为10牛。
测定方法:
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毫米圆孔筛筛出砂浆,装入试样筒。
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4小时开始测定,早强剂在1-2小时,缓凝剂在4-6小时。
每隔0.5-1小时测定一次,临近初凝和终凝时缩短测定时间间隔。
初凝时间:贯入阻力值达到3.5兆帕时的时间。
终凝时间:贯入阻力值达到28兆帕时的时间。
计算公式:凝结时间差=受检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终凝时间−基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终凝时间
结果判定:
凝结时间以3个试样的平均值表示,精确到5分钟。
若3个试样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30分钟,舍去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中间值。
若两个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30分钟,试验结果无效,应重做。
三、含气量仪器设备:含气量测定仪、导棒、振动台、电子天平(最大量程50公斤,感量不大于10克)。
测定步骤:
先测定骨料的含气量,计算粗细骨料质量。
将骨料装入容器,加水搅拌,浸泡5分钟,用橡皮锤轻敲容器外壁,排尽气泡。
加水至满,插进容器口及边缘,加盖拧紧螺栓,保证密封。
向气室内打气,加压至0.1兆帕,记录压力值。
计算公式:含气量=未校正的含气量−骨料的含气量
结果判定:
含气量以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若两次测量结果含气量相差大于0.5%,应重新试验。
四、抗压强度比概念: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
计算公式:抗压强度比=(受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100%
结果判定:
抗压强度比以3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到1%。
若3次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舍去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中间值。
若两个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试验结果无效,应重做。
五、限制膨胀率检验依据:《混凝土膨胀剂》GB/T 23439-2017。
试验方法:分为方法A和方法B,当两种方法结果有分歧时,以方法B为准。
方法A:
仪器设备:搅拌机、振动台、试模、测量仪。
试体成型:按照GB/T 17671的规定进行。
测量步骤:
测量前3小时,将测量仪标准杆放在标准实验室内校正。
试体脱模后1小时内测量初始长度。
测量试体放入水中第7天的长度。
放入恒温恒湿箱室中,测量放入空气中第21天的长度。
方法B:
仪器设备:与方法A相同。
测量步骤:
测量前3小时,将测量仪、恒温水槽、自来水放在标准实验室内恒温。
试体脱模后1小时内固定在测量支架上,放入恒温水槽中测量初始长度。
测量试体放入水中第7天的长度。
放入恒温恒湿箱室中,测量放入空气中第21天的长度。
计算公式:限制膨胀率=(试体长度测量值−试体初始长度测量值)➗试体基准长度×100%
结果判定:
限制膨胀率以相近的两个试体测定值的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001%。
████████████████████████████████████████████████████████████
第六部分《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测》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吴晓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混凝土外加剂的相关内容,包括一小时坍落度变化量、相对耐久性指标、收缩率比、硫酸钠含量和碱含量等。
第一节:概述一、检测内容一小时坍落度变化量
相对耐久性指标
收缩率比
硫酸钠含量
碱含量
第二节:一小时坍落度变化量一、检验依据《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
二、测定方法步骤:
按照标准搅拌混凝土,留下足够一次坍落度试验的混凝土数量。
将混凝土装入由湿布擦过的容器内,加盖静置1小时(从加水搅拌时开始计算)。
1小时后,将混凝土倒出在铁板上,用铁锹翻拌至均匀。
按照坍落度测定方法测定坍落度。
计算出机时和1小时后的坍落度之差,即为坍落度的1小时变化量。
三、计算公式坍落度1小时变化量=出机时的坍落度−1小时后的坍落度
第三节:一小时含气量变化量一、检验依据《混凝土外加剂》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二、测定方法步骤:
按照标准搅拌混凝土,留下足够一次含气量试验的混凝土数量。
将混凝土装入由湿布擦过的容器内,加盖静置1小时(从加水搅拌时开始计算)。
1小时后,将混凝土倒出在铁板上,用铁锹翻拌至均匀。
按照含气量测定方法测定含气量。
计算出机时和1小时后的含气量之差,即为含气量的1小时变化量。
三、计算公式含气量1小时变化量=出机时的含气量−1小时后的含气量
第四节:相对耐久性指标一、定义相对耐久性指标:28天龄期受检混凝土试件快速冻融循环200次后,动弹模量保留值大于等于80%。
二、检验依据《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
三、材料和配合比水泥:基准水泥,42.5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
砂:符合GB/T 14684中二区要求的中砂,细度模数为2.6-2.9,含泥量小于1.0%。
石子:符合GB/T 14685要求的粒径为5-20毫米的碎石或卵石,针片状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
水:符合JGJ 63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技术要求。
四、配合比设计水泥用量: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360公斤/立方米;掺其他外加剂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30公斤/立方米。
砂率: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混凝土,砂率为43%-47%;掺其他外加剂的,砂率为36%-40%。
用水量:根据坍落度控制要求确定。
五、试验步骤试件制作:
采用尺寸为100毫米×100毫米×400毫米的棱柱体试件。
试件应采用振动台成型,振动15秒到20秒。
试件预养温度为20±3摄氏度。
冻融试验:
试件在标准养护室内养护24天后,提前取出并浸泡在20±2摄氏度的水中4天。
试件在28天龄期时开始进行冻融试验。
冻融循环过程中,试件中心最低和最高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8±2摄氏度和5±2摄氏度内。
每次冻融循环应在2到4小时内完成,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少于整个冻融循环时间的1/4。
动弹模量测定:
每隔25次冻融循环,测量试件的横向基频。
动弹模量计算公式:动弹模量= 4 × 激频振动频率的平方 × 试件边长的平方 ÷(3.1416 的平方 × 试件长度 × 试件质量)
六、结果判定相对动弹模量:相对动弹模量= (冻融循环后试件的横向基频 ÷ 冻融循环前试件的横向基频)的平方 × 100%
结果处理:
以3个试件的收缩率比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计算精确到1%。
第五节:收缩率比一、检验依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
二、试验方法试件要求:
试件尺寸:100毫米×100毫米×515毫米的棱柱体。
每组试件为3个。
试件两端应预埋测头或留有埋设测头的凹槽。
试验步骤:
试件成型后,带模养护1到2天,拆模后立即送至标准养护室养护。
试件在3天龄期时从标准养护室取出,移入恒温恒湿室,测定其初始长度。
之后按下列时间间隔测量其变形读数:1、3、7、14、28、42、56、90、120、150、180、360天。
测量装置:
测量标距不应小于100毫米,且至少能达到±0.001毫米的测量精度。
测量装置可采用卧式混凝土收缩仪、立式混凝土收缩仪或其他形式的变形测量仪表。
三、结果计算收缩率:收缩率=(试件初始长度−试件在试验龄期时的长度)÷试件初始长度×106
收缩率比:收缩率比=(受检混凝土的收缩率÷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100%
结果处理:
以3个试件的收缩率比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计算精确到1%。
████████████████████████████████████████████████████████████
第七部分《市政工程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大家好,我是广西创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咨询有限公司的黄泽超。下面由我和大家一起讲解市政工程材料混凝土的理论课程,重点是配合比的设计。
一、普通混凝土概念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2,000千克/立方米至2,800千克/立方米的混凝土。
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毫米,且需用维勃稠度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至90毫米的混凝土。
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毫米至150毫米的混凝土。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的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二、配合比设计基本概念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胶凝材料用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活性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矿物掺合料掺量: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外加剂掺量: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1. 检验项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置强度的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水胶比、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砂率、粗细骨料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试
混凝土配合比的适配调整与确定
拌合物性能(坍落度、扩展度、表观密度)
力学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
2. 设计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四、混凝土配置强度的确定1. 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置强度应按下式进行确定:
配置强度=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1.645×σ
其中,σ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2.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确定具有近一个月到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且试件组数不小于30组时:标准差=(第i组试件抗压强度-平均抗压强度)的平方,➗(试件组数-1)的商的平方根。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
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3.0兆帕时,按上述计算结果取值。
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的混凝土:
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4.0兆帕时,应取4.0兆帕。
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
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5-3-4取值。
五、混凝土配合比计算1. 水胶比计算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20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进行计算:水胶比=配置强度➗(回归系数αa×胶凝材料强度)
其中,αa和αb为回归系数。
2. 回归系数的确定通过试验建立的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来确定。
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按表5-3-5选用。
当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值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进行计算:f胶凝材料=粉煤灰影响系数×矿渣粉影响系数×f水泥
其中,f水泥为水泥28天抗压强度。
3.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每立方米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用水量:
混凝土水胶比在0.4-0.8范围时,可按表5-3-8和表5-3-9选取。
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4时,可通过试验确定。
掺用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用水量=未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1−外加剂减水率)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外加剂用量=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掺量
4.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胶凝材料用量=用水量➗水胶比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矿物掺合料用量=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掺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水泥用量=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用量
5. 砂率根据骨料的技术指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历史资料确定。
当缺乏砂率的历史资料时:
坍落度小于10毫米的混凝土: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坍落度为10-60毫米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骨料品种、最大粒径及水胶比按表5-3-10选取。
坍落度大于60毫米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5-3-10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毫米,砂率增大1%的幅度进行调整。
6. 粗细骨料用量采用质量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粗骨料用量=总质量−水泥用量−矿物掺合料用量−砂用量−用水量细骨料用量=砂率×(粗骨料用量+细骨料用量)
采用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
砂率按公式5-3-41计算。
粗细骨料用量按公式5-3-42计算。
六、混凝土配合比的适配调整与确定1. 适配搅拌方法: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方法与施工采用的方法相同。
成型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最小搅拌量:每盘混凝土适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5-3-11的规定,且不应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也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3/4。
2. 试拌计算水胶比保持不变,通过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试拌配合比: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试拌,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比。
3. 强度试验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为上述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分别增加或减少0.05,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或减少1%。
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个配合比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并应标准养护到28天或设计规定龄期时试压。
4. 配合比调整根据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绘制强度和水胶比的线性关系图或插值法,确定略大于配置强度对应的水胶比。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应根据确定的水胶比进行调整。
胶凝材料用量:应以用水量乘以确定的水胶比计算得出。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应根据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进行调整。
5. 表观密度和配合比校正系数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计算值:表观密度=水泥用量+矿物掺合料用量+粗骨料用量+细骨料用量+用水量
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校正系数=表观密度实测值➗表观密度计算值
当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0%时,按上述调整的配合比可维持不变。
当二者之差超过20%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
6. 耐久性验证对耐久性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应进行相关耐久性试验验证。
七、配合比设计的重新确定对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
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