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拿下全球顶尖难度基建工程的“高手”,都不敢擅自对喜马拉雅山脉动手,而印度就这么直愣愣地开挖隧道并且还修公路,甚至还大张旗鼓的公布了这项计划,真的靠谱吗?
印度竟对喜马拉雅山“下手”?
喜马拉雅山脉,可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山脉,其平均海拔至少在6千米以上,甚至还有一百多个超过7千米的山峰,连我国都不敢轻易触碰,而印度却选择对其“下手”。
果不其然,印度的轻率举动,让他们很快便得知了后果,就在2023年的11月,位于印度北边的北阿坎德邦隧道竟毫无征兆的塌陷了,约有40名工人因此遭殃无法脱身,好在救助人员及时赶到,使其全部脱离危险,这才避免了更加恶劣的结局出现。
其实,该项目从施工前就自带“话题”,引得世界各国争议纷纷,不过丝毫没有动摇印度的决心,其仍旧选择了一意孤行,不光大肆挖掘隧道,甚至建造了上百座桥梁,虽造成的事故也数不胜数,但却一刻也未停手。
喜马拉雅山为何不能“搞基建”?
事实上,不能在喜马拉雅山“动工”并不是危言耸听,其所处的位置是高海拔地区,地形复杂且变幻莫测,大部分坡度介于30°到60°之间,一旦开展大型工程,再伴随着狂风与暴雪,很有可能引来雪崩,使得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变得岌岌可危。
还有一点不容忽略,那就是喜马拉雅山“生活”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一般情况下时常会面临地震的来临,并且据相关专家分析,震级最高可达8级以上,倘使撞上大型工程,难以想象又会是怎样的灾难。
此外,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领地”,如果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可能打破它们以往的生态平衡,即便有如此多的顾忌,印度依旧“不改初心”,究竟是为了什么?
印度“擅动”喜马拉雅山,是何目的?
归根到底,印度如此执着的原因,还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位置太过于“得天独厚”,其计划修建的隧道与公路,最主要还是起到了“输送”的作用,不仅能够减少物资运送浪费在路上的时间,还能提升其在该区域的实力和地位,不难看出,印度此次打的也是一举两得的主意。
如今印度修建的阿塔尔隧道已然通车,不过公路倒是并没有全部开通,其他国家对印度此举并没有持完全赞同的意见,仍旧认为在这样的外在条件下,大兴土木的确不是最佳的选择,所以,印度的公路工程最后是否能够圆满落地,现在仍未可知。
参考资料:喜马拉雅雪崩:自然之力的震撼与警示
美媒:被困喜马拉雅山脉隧道10天,41名印度工人吃到第一顿热餐
被困塌方隧道中17天后,印度41名工人全部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