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王之涣的诗句从课本跃入现实,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的学子们在鹳雀楼开启一场“诗与远方”的成长之旅。
实中践行“把世界带进课堂,把学生带向未来”的教育理念,让历史瓦砾成为教具,让黄河波涛化作课本,在登高望远中触摸文明脉络,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少年胸怀。
解码榫卯的智慧
木石无言,匠心有痕。六层飞檐下,斗拱如星罗棋布。一榫一卯,皆是古人写给时间的密码。
触摸历史的呼吸
铁牛静默如史诗,盐田经纬编织生存智慧,尧舜酒曲沉淀文明基因……孩子们以指尖丈量时光的褶皱,在器物与传说中触碰先民对天地的敬畏,体悟文明存续的厚重底色。
青铜铁牛·镇守时光的隐喻
斑驳的纹路蜿蜒如河,铁牛静立,以沉默诉说千年前镇水的磅礴。孩子们指尖掠过冰凉的脊背,触碰的不仅是器物,更是一个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驯服。
盐田经纬·大地馈赠的史诗
古法制盐的竹筛筛落阳光,盐粒折射出晶体的微光。一粒盐,凝结黄河水与先民汗水的交融,在稚嫩掌心化作文明的刻度——咸涩中有生存的智慧,剔透里见天地的馈赠。
酒曲沉香·尧舜精神的图腾
陶瓮中沉睡的古酒曲,蒸腾着五千年前的黍米香。当酒香漫过童真的鼻尖,尧舜“敬天爱人”的古老哲思,便化作润物无声的文化胎记。
俯瞰黄河的诗意
凭栏处,黄河自天际奔来。望远镜中的浊浪,与《登鹳雀楼》的诗行在童眸中重叠。铜像侧畔,少年与王之涣隔空对望,诗中的“千里目”化作具象的远眺。
淬炼研学的馈赠
一幅幅作品不是终点,而是钥匙——开启的是对传统的共情、对创造的渴望、对未知的诘问。
把世界带进课堂,我们让铁牛成为历史教师,让黄河化身流动课本;
把学生带向未来,我们见证童真与文明碰撞的火星,燎原成照亮山河的炬火。
鹳雀鸟的啼鸣为每一颗探寻的心灵唱响;
鹳雀楼的风铃为每一双仰望的眼睛奏响——
只因教育的真谛,永远藏在“欲穷千里目”的眺望与“更上一层楼”的攀登之间。
【来源:永济市实验中学】